校园动态

    5月18日上午,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战略咨询会在河海大学召开。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谢先启,副校长陈达,江汉大学副校长、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贾永胜,江苏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万发苗出席会议。会议由陈达主持。郑金海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工作,持续加强资源汇聚,强化团队建设,深化协同创新,加大力度推进实验室高质量发展。希望实验室以本次战略咨询会为新起点,以更高站位谋划发展,以更实举措推动创新,以更宽视野深化合作,努力建设成为引领爆破科技发展的“创新策源地”、服务国家战略的“技术供给站”、培育行业领袖的“人才蓄水池”。谢先启对各级领导、院士和专家对实验室建设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谢,将把宝贵意见切实融入实验室的各项工作中,确保每一项建议都能落地落实,转化为推动实验室发展、提升实验室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爆破科技制高点和科技创新发源地。会上,听取了实验室整体建设方案汇报,明确了未来建设任务、预期成效及重点聚焦重大科技问题。专家咨询阶段,来自东南大学、陆军工程大学、南京水利科学院、浙江省爆破行业
    5月17日下午,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河海大学召开。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杨桂山,江汉大学党委书记覃道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谢先启,河海大学副校长陈达,江汉大学副校长、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贾永胜出席会议。会议由谢先启主持。杨桂山表示,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河海大学与江汉大学的合作正式进入“共育爆破人才、共建爆破平台、共担爆破使命”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学校坚持“学科—平台—人才—团队”一体建设思路,依托全重室引才、育才、聚才,开展爆破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有组织科研,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共同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覃道明表示,精细爆破技术作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支撑,对推动工程科技进步、服务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江汉大学与河海大学的战略合作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校将加大投入、强化政策支持,全方位推进实验室建设,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谢先启强调,作为爆破领域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背后的爆破科技难题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全体人员既要充满信心,也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创新工作思
    5月17日,“百十学术”系列活动暨院士专家报告会在常州校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州校区校园规划设计领衔专家王建国受邀作题为《城市特色风貌形塑和设计营造》的学术报告。王建国院士从“自然、人文、技术”三个维度出发,分享了他在对不同城市历史沉淀、自然条件、文化活动等特色形态表征的理解和认知中探索城市风貌特色在设计层面有序演进的个人心得。他以经典建筑案例为引,生动阐释了不同城市风貌特色的本质及其独特的“文化指纹”,提出“风貌特色是历史沉淀与当代生活的共生体”,强调保护城市记忆需兼顾理性技术与人文温度。同时,分享了我校常州校区的建设理念及团队用科学赋能破除“千城一面”困局的创新实践,案例详实,内容生动,为现场师生勾勒出新时代人与城市共生共进的前沿蓝图。王建国还结合自身的科研思考寄语河海青年“要勇于历练试错,拒绝躺平”,不眷恋“低垂果实”的诱惑,坚持做“对而难的事”,在科研探索、实践实训中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并与现场师生就常州校区校园规划设计、城市特色风貌的时代局限、科学兴趣与思维的培养等方面展开互动交流。本次报告由校团委主办。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近40
    5月17日,河海大学英国校友会成立仪式在伦敦举行。校党委书记杨桂山视频祝贺,校长郑金海线上出席并致辞。杨桂山对英国校友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高度赞扬了在英校友为促进中英友好交流、服务国家战略、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作出的贡献。希望英国校友会继续依托英国在高等教育、科研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助力母校学科建设、科研合作、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建设发展。郑金海向在英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他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开放办学、学科建设、科研合作、人才引育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希望英国校友会加强海内外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为学校与英国高校、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合作注入新动能。大会报告了英国校友会的筹备情况,审议通过了《河海大学英国校友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河海大学英国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校友会致贺信。香港校友会负责人、在英校友代表参加活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负责人、泰州校友会负责人等在线参会。
    5月16日,第十届“徐迟报告文学奖”揭晓。我校出版社出版的丁捷《望洋惊叹》荣获本届长篇报告文学奖。《望洋惊叹》全书近26万字,分“兴叹篇”“惊叹篇”“咏叹篇”三个篇章,以洋口港开发建设为主线,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故事,展现了如东人民接续奋斗,突破辐射沙洲禁区,于荒芜滩涂上建成东方深水大港的壮举。书中多次提到,我校多位专家校友在洋口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严恺院士、薛鸿超教授、严以新教授等多次赴如东开展野外及海上调查,对黄沙洋水道进行潮流、水文、泥沙研究,并撰写《关于小洋口建港的初步调查》,为洋口港建设奠定了坚实严谨的科学基础。此前,《望洋惊叹》还入选2023年江苏省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2023年中国报告文学排行榜。徐迟报告文学奖是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设立、以《哥德巴赫猜想》作者徐迟命名的全国性文学大奖。本届共有6部作品获长篇奖,2部作品获中短篇奖。
    5月15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秘书长生建学一行来校调研,围绕高校国际化建设、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等工作等进行交流。副校长沈扬出席座谈会。生建学对我校在公派留学、来华留学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国家留学基金委将为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助力高校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河海大学应积极发挥学科优势,探索与海外顶尖高校联合培养的新模式,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学校人才国际化培养工作。沈扬对生建学秘书长一行到访表示欢迎,对国家留学基金委长期以来对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河海大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进展。他提出,学校高度重视高层次国际人才培养,积极响应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各项举措,深化与留学基金委的战略合作,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与会双方围绕政策优化、项目创新、工作难点等议题展开了讨论。调研期间,生建学一行还参观了校史馆。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
    5月12日下午,2025中国—中亚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在乌鲁木齐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致辞。教育部副部长吴岩主持会议。怀进鹏表示,近年来,教育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后举办多场教育国际论坛、会议,中国高校同中亚高校在农业、医疗健康、能源等诸多领域开展了务实合作,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共绘长效发展蓝图,通过创设培养项目共育创新人才队伍,通过深化科研交流共建多元合作格局,为促进区域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现实需求、坚实的民意基础,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教育部愿携手中亚各国,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交流合作,探索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新路径,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会上,中外高校就有关合作签约,新疆高等研究院启动建设。我校签署了《关于建立“中乌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盐碱地治理与河湖健康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的协议》,并作为合作高校参加新疆高等研究院启动仪式。“中乌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盐碱地治理与河湖健康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为新
    5月12日上午,首届中国—中亚教育部长会议在乌鲁木齐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致欢迎辞,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作主旨发言。教育部副部长吴岩主持会议。怀进鹏指出,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中国中亚合作,多次强调要不断做优做强中国—中亚机制,推动中国中亚合作取得更多新成果。中国与中亚国家教育均肩负着国家繁荣发展和人文交流的重要使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中国高度重视与中亚国家教育合作,近两年来,在友谊合作、创新发展、文明互鉴的理念下,中国与中亚五国在教育领域交流合作更加密切,成果更加丰硕。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负责任大国,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邻国共谋发展,同世界共享机遇。就进一步深化中国—中亚教育合作、打造中国—中亚教育合作共同体,怀进鹏提出五点倡议:一是打造全方位多领域交流合作新平台。二是构建人才共育的高等教育合作新体系,在新疆设立高等研究院,服务新疆发展,服务中国中亚合作。三是挖掘因地制宜的职业教育合作新潜力。四是开拓资源共享的数字教育合作新领域。五是探索文明互鉴的人文交流合作
    5月8日,“百十学术”校庆系列活动暨地学大讲堂在江宁校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学流域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地质工程专业1980级校友周创兵院士受邀作题为《数智时代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探讨》的专题报告。校长郑金海出席报告会。周创兵院士结合多年教学科研与管理经验,提出对大学教育发展演化历史和数智时代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刻见解。他介绍了人工智能爆发增长时代下跨学科协作的变革性趋势,从人类文明与科技发展的演进视角出发,深入剖析数智时代对大学教育的深刻影响,提出“以生为本”的改革逻辑,明确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并以“数智时代教育教学改革”“STEMPHA教育”“教师+学生+AI”等关键词总结当下教育教学现状,提出应增强数智赋能、谨防数智依赖,为广大师生主动应对时代变革浪潮,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和指引。郑金海为周创兵颁发纪念证书,并强调数智时代为应对技术革命、产业变革与全球竞争提供了可持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引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以“数智赋能”为核心,通过学科交叉重构、技术赋能驱动、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既能扎根江河湖海、又善用数字智能的新时代行业领军人才,从而在全球水安全与可持续
    数值模拟及水信息技术是利用先进的数学模型和信息技术手段,定量描述和预测水体运动、水质变化及生态因子演变过程的重要研究方向,在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保护中发挥关键作用。面对自然系统的高度复杂性及数值模型在构建与计算过程中的诸多挑战,该领域亟需在模拟方法与精度方面实现突破,并加强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在这一背景下,我校水利水电学院王玲玲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相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1.实现了一种高效的一维河道水流物理信息神经网络建模方法(PINN-RE)针对天然河流阻力特性难以准确量化导致的一维水流模拟不确定性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糙率估计方法(PINN-RE)。该方法通过两个深度神经网络DNN-W和DNN-R,分别同步预测水动力场与糙率分布,并以圣维南方程作为物理约束,实现无需糙率先验信息的一维水动力精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糙率估计方法(PINN-RE)不仅显著提升了水动力模拟精度,还能有效反演河道糙率分布,为基础资料不足条件下一维水流建模和河道物理参数机理认知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图1 PINN-RE方法示意图图2传统PINN和PINN-RE方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