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今年,河海大学迎来建校110周年。自1915 年创办至今,这所与水共生的高等学府,始终以“治水兴邦”为初心,培养了一代代扎根江河的水利人才。如今,当校歌“大哉河海奔前程,毋负邦人期”的旋律在校园回荡,以青年师生为骨干的河海科研团队,正用行动践行着这份跨越世纪的嘱托。从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 “申遗破局”,到洪泽古灌区、赤山湖灌溉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学术护航,河海人以水为媒,将青春力量融入国家水利事业,用专业智慧解码中华水文化的深厚底蕴,为百年河海书写着新时代的报国答卷。良渚申遗的“关键一环”:踏遍千山 再现五千年水利智慧“良渚申遗时,外围水利系统是最关键的‘短板’,部分国际专家质疑它是否能称得上‘水利系统’,我们必须用扎实的工程技术证据回应这份质疑。”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袁俊平教授回忆起刚接到任务时的场景,仍能感受到当时的紧迫感。彼时,良渚申遗已确定古城、墓葬、玉器三大要素,但新纳入的水利系统仅停留在考古发现层面,水利行业的专业论证,成为良渚申遗的关键。为了还原 5000 年前的水利智慧,河海大学团队师生开启了长达三年的“地毯式” 踏勘。良渚水利系统规模庞大,影响范围超100
    9月19日,第八届中国智库建设与评价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公布中国智库综合评价研究项目(2025)评审结果。河海大学生态文明建设与流域保护研究院入选“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智库”入库单位,智库成果“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系列丛书”荣获中国智库综合评价“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十年回顾参考案例”。生态文明建设与流域保护研究院由河海大学牵头建立,聚焦生态文明建设、流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前沿科学问题,在深化流域管理理论研究、打造特色理论研究品牌的同时总结推广先进实践经验,以一流的决策研究成果,服务政府部门宏观决策和流域综合治理,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中国智库综合评价研究项目(AMI)是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组织开展的全国性智库评价活动,具有高度权威性和影响力。该项目于2016年启动,每四年开展一次综合评价,采用“吸引力、管理力、影响力”三维指标体系(即AMI指标),重点考察智库的决策影响力、专业特色和综合实力,是国家重要的智库评价数据库。2025年度AMI智库评价工作经多轮评审,产生“AMI智库入库单位”556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十年回顾特色案例”64个、“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十年回顾参考
    近日,我校公共管理学院陈绍军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跨县搬迁社区治理与后期扶持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振兴司以《“十四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指引(第79期)——大型跨区域搬迁安置社区治理与后续扶持有效经验做法》形式印发,向全国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推广,并抄报抄送相关司局。2022年来,陈绍军教授课题组联合贵州省生态移民局等,深入贵州、广西、云南、陕西等地调研,系统总结了各地在大型跨区域搬迁安置社区治理与后续扶持方面的有效经验做法,即:强化和提高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等各类资金资源的统筹和协同效率,促进安置区融入发展;创新城镇化安置区集体经济治理机制,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强化跨区域搬迁群众增收长效机制,加强就业质量的监测评估;加强社会工作力度,促进大型跨区域搬迁安置社区治理与社会融入;探索制定搬迁群众社会融入评估指标体系,促进城镇融入和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时期,我国完成了搬迁960多万人的壮举,其中城镇化集中安置超500万人,形成了近百个万人以上的特大型安置区。跨行政区域搬迁城镇化安置人口超百万,主要集中在贵州、广西、云南等省份,是后续扶
    9月25日,我校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围绕“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主题开展集中学习研讨,部署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等工作。校党委中心组成员参加学习,校党委书记杨桂山主持学习。杨桂山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做出的指示精神以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等内容,全体校领导依次作研讨发言。会议强调,高校是群众普遍认为学为人师、行为师范的道德高地,一旦出现不正之风、腐败问题,危害更大、影响更恶劣。要清醒认识学校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任务,及时梳理总结学校党风廉政建设与工作作风建设成效经验,同时也要警惕学校可能存在的官僚主义、学术不端等潜在风险,以及科研经费管理、基建工程招标、物资采购、招生录取、职称评定等重点领域可能存在的廉政隐患。会议要求,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巩固深化拓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做好部党组关于“未巡先改”的要求,常态化开展整改整治与“回头看”。要从源头上防范廉政风险,紧盯关键事、关键人、关键点,加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锤炼全校师生党员党性修养,全面加强学校党员队伍建设,9月24日下午,河海大学举办师生党员教育培训2025年第二次集中大课。全校师生党员共同听取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育长张忠军同志主讲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加强党性修养”专题辅导课。校党委书记杨桂山主持培训并讲话。全校1万余名党员分别在三个校区83个会场参加培训。张忠军从党性的基本含义、党性的新时代要求、党性修养的意义、党性修养的路径等四个方面,系统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和党性修养,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为什么要加强党性修养、怎样加强党性修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党员、干部全面提升党性修养提供了根本遵循。他强调,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作为指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的强大思想武器,不断锤炼党性,持续提升党员政治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作风修养等,切实践行忠诚、干
    9月22日,越南DEOCA集团高级顾问陈种、总经理阮光辉率代表团访问河海大学,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学武一行随同访问。河海大学副校长吴峰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双方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开发等领域,就合作办学、人才培训与科研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吴峰强调,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学校已与越南水利大学、南方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内土木工程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并参与多项越南工程项目。未来,希望继续深化在土木、水利、近海工程等领域的合作,在共建海外办学中心、定制企业培训项目以及参与越南重大基建项目设计与运维等方面贡献河海智慧。陈种表示,越南正处于发展新阶段,诸多重大工程面临技术挑战,亟需借鉴中国先进经验。希望依托学校的技术与人才优势,通过具体项目合作提升DEOCA集团的工程能力,共同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阮光辉提出,希望与河海大学、华设集团合作在越设立办学点,依托河海大学的师资与科研资源,开展涵盖高速公路、隧道、智能水利调度等领域技术人才培训。董学武表示,河海大学在岩土工程、智慧水利等领域的科研优势与DEOCA集团推进智慧交通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需求
    2025年9月19日至21日,第十一届全国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术大会在南京市召开。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杨桂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林颢、国际地图制图学会副主席刘纪平、中国地理学会执行秘书长王岱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杨桂山强调,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着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内涵与外延,期待各位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强化合作,更好地服务“数字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长江大保护”等重大战略,促进我国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特邀报告环节,河南大学王家耀教授、莫干山地信实验室主任陈军教授、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教授、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纪平研究员、清华大学徐冰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陈能成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董卫华教授、北京新美互通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陆洪彬副总裁、河海大学王船海教授、武汉大学苏世亮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刘信陶副教授围绕时空智能时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新成果、新思想,探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科学的新问题、新发展,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在地图学、地理信息科学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极大地促进高精度地图、实景三维、虚拟地理环境、
    9月20-21日,河海大学第一届校友足球赛暨校友足球联谊会成立仪式在南京成功举办。校党委书记杨桂山、校长郑金海、副校长陈达出席活动。杨桂山表示,足球是河海大学引以为傲的亮丽名片。校友足球赛不仅为建校110周年献上了一份饱含深情的贺礼,更进一步加强了校友之间的紧密联系,深厚了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情感纽带。期盼广大校友常回母校看看,金秋十月共庆河海百十华诞,携手见证母校新征程。郑金海表示,足球运动根植于河海的历史基因,“河海足球”是一种独特的精神象征。本次活动为所有热爱足球的“河海人”建立了重温记忆、共享资源、彼此成就的温暖家园。希望能将足球带来的运动正能量,助力健康生活,紧密连接情谊,赋能促进合作。比赛期间举行了校友足球联谊会成立仪式。方伟当选为会长,耿哲当选为执行会长,王银干当选为秘书长。第一届校友足球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4支队伍、392位校友返校参加活动。各代表队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经过激烈角逐,南京校友代表队、新疆校友代表队、安徽校友代表队分别获得冠亚季军。活动期间网络直播观看次超20000人。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名单,我校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获批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首批试点院系。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切实发挥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辐射示范作用,着力构建“五维联动,聚力优才”育人体系,打造师生联动“直通车”,搭建产教聚力“立交桥”,培养具备政治定力、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能源电力人才。学生党员获评“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1个学生科创团队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科创团体,3个党支部入选“江苏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入选江苏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学校将以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建设为契机,将“大思政课”、课程思政、实践育人等育人方式有机结合,提升育人能力,完善体制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落地见效。
    2025年9月12日,水利部卓越水利工程师培养工程(第二期数字孪生水利班)高校知识更新阶段总结暨项目实践锻炼阶段启动会在河海大学举行,系统总结第一阶段高校知识更新培养成果,全面部署第二阶段项目实践锻炼相关工作。水利部人事司副司长王健、河海大学副校长宋翔洲出席会议。王健指出,水利部卓越水利工程师培养工程(第二期数字孪生水利班)是水利部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及治水重要论述精神的关键举措,是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筑牢水利现代化人才根基的重要行动。培养工程第一阶段围绕“理论筑基、课题攻坚、实践融合”三大核心,顺利完成阶段性目标,为后续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王健要求,在第二阶段的培养学习中,要提高站位、顶岗实干、勇于担当、严守纪律,着力提升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宋翔洲表示,学校将组织实施此次知识更新工程视为服务国家战略、支撑行业创新的重大政治任务,积极整合全校优质资源,全力保障高质量实施,全面构建了覆盖教学组织、师资建设、管理制度与质量监控的全链条保障机制。学校将以此次水利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契机,不断深化与水利部及行业企业的战略合作,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