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10月16-17日,第四届中国高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院长联席会我校举行。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天津大学原副校长余建星出席会议。郑金海表示,船舶与海洋工程教育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希望以此次联席会为契机,相互借鉴优秀的办学治院经验,携手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与国家需求,协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共同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适应未来海洋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营造潜心育人、勇攀高峰的良好生态,服务好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余建星提出,我国船海学科的发展需要全国涉船涉海高校协同发力,构建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科研创新平台,以应对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领域的国际竞争。会议设置了主题报告与研讨环节。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分享了各自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的宝贵经验。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鲁东大学、北部湾大学等高校代表介绍了本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与会专家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院际合作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会议期间,与会专
    10月19日,我校举行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农水校友会成立大会。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河海大学原校长徐辉出席会议。郑金海在致辞中指出,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发展历程是学校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缩影,学院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他强调,面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浪潮,学院要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与农业水利的深度融合,为传统领域注入发展新动能。郑金海向农水校友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希望校友会筑牢凝聚根基、打造温暖人心的精神家园,架稳联通桥梁、构筑赋能发展的合作平台,勇担“报国”使命、汇聚服务时代的磅礴力量,团结和引导广大校友,聚焦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等伟大事业中展现河海农水人的担当。徐辉在回顾学科发展历程时强调,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特色”与“创新”,既要坚守“农”的本色,更要做强“工”的优势,同时彰显“水”的特色,在升级转型中善于“聚势”;根基在于“育人”与“聚才”,要传承严谨求实的治学学风,营造潜心育人的一流环境,在人才事业上持续“聚力”;活力在于“开放”与“协同”,既要深深扎根中国
    10月1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崂山实验室主任吴立新院士一行到访河海大学,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副校长宋翔洲参加会见。双方围绕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等主题深入交流,并就进一步强化合作达成共识。郑金海对吴立新院士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河海大学办学情况以及海洋学科的发展历程、现有基础与未来规划。他表示,河海大学立足水利学科特色,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坚持向海延伸、拓展服务领域,致力于构建高水平的海洋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体系。希望与崂山实验室进一步深化合作,打造人才联合培养与科技协同攻关的新范式,为服务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河海智慧”与“河海力量”。吴立新高度评价河海大学在推动海洋学科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充分认可学校在海洋领域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他表示,希望进一步推动崂山国家实验室与河海大学在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强化资源共建、互利共赢,实现高质量发展,合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学校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交流。
    10月16日,学校召开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十四届党委第一轮巡察整改情况报告、审议十四届党委专项巡察工作方案。校党委书记、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杨桂山主持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孟新出席会议并提出工作要求。杨桂山对巡察整改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了肯定,他表示,校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专题听取巡察整改情况汇报,是学校高度重视和加强巡察整改工作的体现,也是压实被巡察党组织主体责任、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有力抓手,今后要在形成长效机制、强化成果运用上下功夫,做细做实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他强调,要提高认识、增强自觉。各单位要更加坚定地把巡察整改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攻坚克难、深化整改的政治站位和内生动力。要坚持问题导向、严的基调。要聚焦重点问题和重点领域,深化党建和业务融合,紧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育、学科和平台建设、有组织科研等反馈问题深化整改落实,坚决杜绝避重就轻、虎头蛇尾和“形式整改”,切实做到真改实改、全面整改。要加强过程监督和跟踪问效
    10月10日-15日,第七届中国大学生帆船锦标赛在南京举办。由体育系运动训练专业2023级本科生陈昕然、王冠宇,2025级本科生裘一鼎、冯子帆组成的河海大学帆船队团结协作、奋勇争先,在多个比赛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在420双人艇项目中,陈昕然/王冠宇组合获得甲组冠军,河海大学在该项目中实现卫冕。在iBoat FLY水翼帆板项目中,王冠宇获得男子组冠军、裘一鼎获得男子组亚军、陈昕然获得女子组亚军、陈昕然/王冠宇组合获得团体冠军。本届锦标赛由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等21支赛队的100多名运动员齐聚赛场,在FE18R龙骨帆船、420双人艇和iBoatFLY水翼帆板三个水上运动级别项目中展开激烈角逐。
    10月15日上午,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主席布兰登·琼斯(Brandon Jones)、AGU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贾尼斯·拉尚斯(JaniceLachance)一行访问河海大学。副校长吴峰主持座谈并致辞。吴峰对代表团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河海大学与AGU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和丰硕的合作成果,希望双方加强合作,共同打造全球水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智库和合作网络。布兰登·琼斯介绍了AGU“以科学造福人类”的使命与治理体系,并表示,AGU在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拥有广泛的全球学术影响,期待与河海大学深化交流、拓展合作。贾尼斯·拉尚斯介绍了AGU的全球发展战略,她表示,AGU高度重视与河海大学等中国高校的务实合作,将在人才培养、学术出版与国际传播等方面提供支持。座谈中,双方围绕高层次人才引进、联合举办高水平国际会议、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交流以及支持教师担任AGU期刊编委等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会上,双方达成共识,推进签署合作备忘录(MoU),并以专题学术活动为牵引,进一步拓展与AGU的务实合作,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框架。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珂教授、余钟波教授、段青云教授等教师代表和学校
    10月12日-14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25年度“揭榜挂帅”擂台赛“新能源领域”“高端装备领域”终审主擂台赛分别在北京市昌平区和湖南省长沙市举行。河海大学获全国“擂主”2项(特等奖第1名),取得重要突破。其中,由水利水电学院、未来技术学院联合推报,贺蔚、叶枫、周一一老师指导,王海洋、张凯博等同学共同完成的科技创新作品《智水调枢:基于多智能体与数字孪生的南水北调水力调度大模型框架研究》获得全国“擂主”、特等奖。该作品针对南水北调工程多调控设施、多水源、多供水目标协同的调度痛点,开展水力调度智能化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出多模态数据基座、水力调度专用模型、数字孪生增强预演三大核心模块,集成核心技术搭建起南水北调水力调度大模型系统,获得一系列专利、论文、软件著作等创新成果,为促进南水北调工程智慧化调度、支撑国家水网数字化建设作出河海贡献。由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推报,郑金海、管大为、陶爱峰老师指导,蒋沛漪、孟昊、厉展辰等同学共同完成的作品《深海哨兵——海上风机多点位冲深智能预警预报系统》获得全国“擂主”、特等奖。该作品聚焦海上风电桩基冲刷风险,针对传统监测实时性差
    10月12日-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决赛在郑州大学举行,河海大学获全国金奖4项,取得重大突破。备赛及参赛期间,校党委书记杨桂山、校长郑金海、副校长沈扬等校领导多次关心指导竞赛组织、项目打磨情况,勉励参赛师生追求卓越、争创佳绩,为河海百十校庆献礼。本届大赛,河海大学共有11个项目入围全国决赛,分别参与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研究生创意组、研究生创业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公益组、创意组,产业赛道企业命题组角逐,共获得全国金奖4项、银奖3项、铜奖4项。其中,由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推报,邓立华、张金波、陈璐、贾婷婷、吴敏老师指导,王照坤、孙石磊、印馨湉、计家星等同学共同完成的本科生创意项目《电网天眼查——全球配电网故障实时监测领航者》获得全国金奖。由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禹学院联合推报,刘瑾、王笑蕾、常孝廉、梅红、金光球老师指导,胡殿俊、傅宇、徐聪聪、吴雨晗等同学共同完成的本科生创意项目《探漏先锋——长距离地下管线渗漏光电波一体化探测装备》获全国金奖。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理与遥感学院联合推报,陈嘉琪、金佳鑫、杜晓荣、冯芸、朱乔老师指导,刘祥梅、韦亭亦、王佳良、郭明琛等
    大江奔涌赴沧海,青春澎湃映山河。10月12日晚,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海大学举行。活动紧扣青春爱国奋斗主题,结合新时代治水安邦、兴水利民的伟大实践,通过主题演讲、情景演绎、音乐舞蹈、互动分享等多种形式,以网为媒、以水为介,网上网下同上一堂“大思政课”。这堂跨越时空与领域的“大思政课”,生动诠释了爱国的底色、奋斗的价值,不仅回应了新时代青年的成长困惑,更为青年在奋斗前行的道路上点亮航标、指引航程。这是一堂启智润心、点亮信仰之灯的“大思政课”。青年时期是人生中最为活跃的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精心雕琢与培育。活动中,郑金海校长结合110年来河海大学的办学实践,深情讲述“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的传奇佳话;演员侯勇艺术化演绎老校长严恺水利报国故事,展现河海人始终与国家同频共振的使命担当;张建云、钮新强、顾明、张金良、徐建荣、林毅峰等河海大学知名校友亲临现场,分享参与重大水利建设的奋斗感悟,激励学子践行至诚报国初心;歌唱家殷秀梅与朗诵艺术家陈铎、演员刘敏涛共同演绎《长江之歌》,礼赞新时代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一滴水,能映照怎样的山河?能承载何等的青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10月12日在河海大学举行。活动以网为媒、以水为介,串起一座学府的百年治水史诗,更掀开一代青年与江河共呼吸的壮阔篇章。“大哉河海奔前程,毋负邦人期。”河海精神,铿锵誓言,镌刻代代水利人心。自张謇先生播下第一粒水利种子,河海便与水结缘,与国同航。百十载光阴流转,一脉清流汇成百川浩瀚,河海成为国家治水兴邦的“智囊之海”“人才之渊”。青春在此积淀,理想在此生根,皆化作江河深处的守护无言。百年来,河海人秉持“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学风,一履一印、一步一心,始终围绕国家水利需求,破解江河治理难题。李仪祉先生擘画“关中八惠”,令秦川沃野重焕生机;钱正英院士主持论证三峡工程,奠定长江安澜之基;赵人俊教授创“新安江模型”,成为全国流域水文模拟的标杆;朱非林教授研发三峡区域洪水预报及预演系统,为长江防汛装上“最强大脑”,河海人脚下有泥、心中有光,以科技之力要得风波宁、护得江河安。静水流深,不语沧桑,从来丹心如故;波澜壮阔,万舸争流,尽是奋斗足音。那一滴水的初心,早已化作浸育山河远阔的浩荡清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