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5月27日,由我校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专项“变化环境下海河流域水雨情‘四预’平台建设关键技术”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召开。会上,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处长金旭浩、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处长王磊提出,希望项目组全面推进项目实施,按时高质量完成项目各项任务指标。河海大学校长助理、宋翔洲表示,要严格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管理政策与建议的要求开展研究。项目负责人石朋教授介绍了项目背景与研究内容等基本情况,重点阐述了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路线与预期成效。会议成立了以张建云院士为组长的项目咨询专家组。来自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等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实施方案论证。“变化环境下海河流域水雨情‘四预’平台建设关键技术”项目由河海大学主持,水利部信息中心、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及河北省水文勘测研究中心参与。海河流域作为北京周边的重要流域,在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实施“变化环境下海河流域水雨情‘四预’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对提升我国水灾
    近日,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新率河海大学代表团出访德国和丹麦,进一步深化与欧洲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德国期间,代表团访问了法兰克福财经管理大学,与校长Nils Stieglitz进行会谈交流。双方围绕人才联合培养、教师互访及科研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就未来合作工作计划达成共识。此外,代表团参加了全球工商管理硕士和商科毕业生协会(AMBA BGA)2025年年会,并作为高校代表介绍了学校整体情况及工商管理学科建设情况,共同探讨商科与新技术融合等相关议题,领取AMBA BGA(金牌)认证证书,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商科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在丹麦期间,代表团访问了丹麦技术大学。在与《Applied Ocean Research》主编David Fuhrman教授及其团队座谈时,孟新表示,双方在海岸海洋和电气工程领域已经建立了长期合作,希望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促进更多实质性项目落地。随后,代表团参观了该校国家水利工程实验室,深入了解其在水利工程研究的先进方法和宝贵经验。同期,还举办了海外人才宣讲会,吸引了来自丹麦技术大学、哥本哈根大学、奥尔堡大学等6
    5月25日,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主办、河海大学承办的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典型示范交流会在我校顺利召开。主旨报告环节,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张泽以“大模型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教育教学场景中的应用与实践路径,分享了高质量语料集、学科模型在教育和出版领域的创新应用案例。江苏大学原校长、大学物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带头人颜晓红以“AI背景下的虚拟教研室建设”为题,阐述了基于数字化背景重构物理教学场景方面的实践应用及改革成效,分析了智能时代基础课程的改革趋势与形态。河海大学副校长、土木工程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带头人沈扬作题为“行业特色高校优势专业教研发展共同体构建探索与实践”的报告,重点介绍传统优势专业依托行业特色学科优势,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资源建设和教师发展等全环节构建专业层面的协同育人体系,实现专业教研发展共同体的生态共创、资源共建、行业共享。会议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四新2.0建设,还设置了圆桌讨论、专题报告和成果展等多个环节。来自全国130余所高校的200余位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和教师代表线上线下参加会议。
    5月24日至25日,“幸福河湖建设与流域高质量发展交流大会”在南京召开。太湖流域管理局副局长戴甦,长江委河湖管理局局长王永忠,河海大学副校长陈达,河海大学原校长、河长制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徐辉,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原司长高俊才,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原司长杨得瑞,江苏省水利厅原一级巡视员、江苏省河湖长制研究院副院长张劲松等出席会议。戴甦强调,各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重要指示精神,以总河长令、指导意见等形式全面部署推动幸福河湖建设,将建成高水平幸福河湖作为深化河湖长制改革的最终目标不懈推进,将治水成果切实转化为群众可感可知的生态福利。陈达表示,学校积极参与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大力开展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研发,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等多维度出发,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研发系列水生态修复技术和水污染治理技术,为幸福河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主旨报告环节,河海大学教授王超全面分析了幸福河湖建设的内涵和技术要点,系统阐释了河湖长制度环境下的生态环境治理策略。高俊才从新发展理念出发,剖析水利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协同路径。杨得瑞分析了我国水资源本底条件
    5月15日,北京金河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付春一行来校交流调研,校长郑金海主持会议。郑金海强调,河海大学与北京金河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都有着服务和支撑国家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历程。希望双方在智慧管理与建造研究、水利工程技术工艺创新、水生态环保技术项目研究、新能源技术应用和涉工程智慧设备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科研合作攻关,在学生就业实习、人才培训发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建立紧密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共促双方高质量发展,共创校企产教融合新模式。周付春表示,作为校友,他感恩母校的培养,对学校的蓬勃发展感到自豪。双方在深度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重点项目开发上有着广泛场景,未来希望在涉水利行业、生态与能源领域等方面开展深层次互通合作,形成长效合作发展机制,推动资源优势互补,加强携手创新攻关,同心协力,共促发展,合力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双方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交流。
    5月19日-21日,全球变化下极端事件与水安全国际研讨会在南京举办。河海大学校长、会议组委会主席郑金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特派督导、水教育主席余钟波,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会士、《Water Resources Research》总主编Georgia Destouni,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AOGS)水文科学部主席、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会士、美国气象学会(AMS)会士段青云出席会议并致辞。郑金海表示,学校长期聚焦于水资源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打造水利科技创新策源地,筑牢水利人才培养主阵地。本次大会为全球顶尖专家学者搭建了高水平合作交流平台,以技术创新共破极端气候与水安全挑战,这既是应对气候变化下水安全挑战的思维碰撞,亦是对河海大学百十年治水精神的传承与献礼,积极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河海智慧”与“中国方案”。余钟波强调,面对气候变化下水文极端事件频发,UNESCO-IHP第九阶段战略计划以科学赋能全球水安全,提出三大核心行动——深化水文过程关联性研究、构建跨领域协同治理方案、强化地方科研与社
    5月9日-11日,第18届CCF服务科学国际会议(CCF ICSS 2025)在我校西康路校区举行。副校长陈达出席会议。陈达介绍了河海大学的历史发展和学科建设情况,欢迎并诚邀参会专家学者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特邀报告环节,欧洲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Abdelsalam Ali Helal教授以《IoTility: Unleashing the Utility of Internet of Things through 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al Extensions》为题,提出了“自我和对等感知”微服务以及面向安全的编程模型IoTranx,探讨了如何通过微服务架构扩展提升物联网的实用性。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悉尼大学Athman Bouguettaya教授以《Detecting Fake Images as a Service》为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元数据的众包图像伪造检测方法,通过版本树结构跟踪图像的演变有效识别虚假图像。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过敏意教授以《Cloud-Native Architectures》为题,深入解析了云原生架构
    5月18日上午,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战略咨询会在河海大学召开。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谢先启,副校长陈达,江汉大学副校长、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贾永胜,江苏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万发苗出席会议。会议由陈达主持。郑金海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工作,持续加强资源汇聚,强化团队建设,深化协同创新,加大力度推进实验室高质量发展。希望实验室以本次战略咨询会为新起点,以更高站位谋划发展,以更实举措推动创新,以更宽视野深化合作,努力建设成为引领爆破科技发展的“创新策源地”、服务国家战略的“技术供给站”、培育行业领袖的“人才蓄水池”。谢先启对各级领导、院士和专家对实验室建设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谢,将把宝贵意见切实融入实验室的各项工作中,确保每一项建议都能落地落实,转化为推动实验室发展、提升实验室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爆破科技制高点和科技创新发源地。会上,听取了实验室整体建设方案汇报,明确了未来建设任务、预期成效及重点聚焦重大科技问题。专家咨询阶段,来自东南大学、陆军工程大学、南京水利科学院、浙江省爆破行业
    5月17日下午,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河海大学召开。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杨桂山,江汉大学党委书记覃道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谢先启,河海大学副校长陈达,江汉大学副校长、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贾永胜出席会议。会议由谢先启主持。杨桂山表示,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河海大学与江汉大学的合作正式进入“共育爆破人才、共建爆破平台、共担爆破使命”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学校坚持“学科—平台—人才—团队”一体建设思路,依托全重室引才、育才、聚才,开展爆破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有组织科研,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共同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覃道明表示,精细爆破技术作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支撑,对推动工程科技进步、服务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江汉大学与河海大学的战略合作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校将加大投入、强化政策支持,全方位推进实验室建设,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谢先启强调,作为爆破领域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背后的爆破科技难题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全体人员既要充满信心,也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创新工作思
    5月17日,“百十学术”系列活动暨院士专家报告会在常州校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州校区校园规划设计领衔专家王建国受邀作题为《城市特色风貌形塑和设计营造》的学术报告。王建国院士从“自然、人文、技术”三个维度出发,分享了他在对不同城市历史沉淀、自然条件、文化活动等特色形态表征的理解和认知中探索城市风貌特色在设计层面有序演进的个人心得。他以经典建筑案例为引,生动阐释了不同城市风貌特色的本质及其独特的“文化指纹”,提出“风貌特色是历史沉淀与当代生活的共生体”,强调保护城市记忆需兼顾理性技术与人文温度。同时,分享了我校常州校区的建设理念及团队用科学赋能破除“千城一面”困局的创新实践,案例详实,内容生动,为现场师生勾勒出新时代人与城市共生共进的前沿蓝图。王建国还结合自身的科研思考寄语河海青年“要勇于历练试错,拒绝躺平”,不眷恋“低垂果实”的诱惑,坚持做“对而难的事”,在科研探索、实践实训中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并与现场师生就常州校区校园规划设计、城市特色风貌的时代局限、科学兴趣与思维的培养等方面展开互动交流。本次报告由校团委主办。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近40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