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近日,河海大学教师辛沛与合作者撰写的题为“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interactions in salt marshes and their impact on plant ecology and coastal biogeochemistry”的论文在综述性期刊Reviews of Geophysics上发表。该论文全面系统介绍了滨海盐沼湿地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及生态环境效应。滨海盐沼湿地是全球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有维持生物多样性、抵御海洋风暴、碳存储等重要生态功能。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全球约有一半的原生盐沼已经消失或者退化。由于潮汐周期性干扰,盐沼受到强烈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并影响湿地植物生长和与近海的生物地球化学交换。该文分析了全球盐沼的分布、生态水文功能、现状和潜在挑战,系统阐述了不同驱动力和环境因素影响下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并讨论了其与盐沼土壤条件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联系,总结了现场测量、同位素分析和数值模拟等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手段,分析了全球盐沼植物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探讨了碳、营养物和温室气体等物质
    近日,河海大学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关于2022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部署,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做好开学前各项准备,安全有序组织学生返校。目前,学校开学各项准备工作平稳有序。2月20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唐洪武、校长徐辉一行深入一线,先后来到学生返校报到点、核酸检测点、学生宿舍、食堂等地进行实地检查,询问开学前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校领导对新学期开学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疫情防控、校园环境、教学安排、食品卫生、学校安保等工作提出了要求。在检查过程中,校领导亲切慰问了返校报到点、核酸检测点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同时看望返校报到的同学,了解他们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各分管校领导检查了分管条线的开学准备工作,副校长陆国宾一行赴常州校区进行实地检查。(文/毕娟 图/朱昊)
    2月19日,河海大学召开2022年年度工作会议。全体校领导,院士,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中层干部及有关单位负责人,党外人士代表,二、三级教授代表,人才计划入选者代表,党代会及教代会部分代表,学院系所长及党支部书记代表,科级干部代表参加了会议。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以《聚焦学科交叉融合,聚力人才队伍建设,开启特色发展内涵提升的“双一流”建设新篇章》为题,重点围绕深刻领会“双一流”建设的内涵和意义,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建设路径,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唐洪武书记分析了学校百余年发展历程和当前工作形势,指出学校今后一个时期要紧抓学科交叉融合,把握发展大趋势,在办学理念、学科布局、组织架构、人才培养和管理服务上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紧抓人才第一资源,把握发展关键量,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会议精神,把党管人才原则落到实处,着力解决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主要问题。紧抓资源效能发挥,把握发展主动权,通过共建在外部获取增量,强化统筹在内部盘活存量,加强评估提升使用质效,积极探索资源拓展的路径方法。他强调,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学校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落实“十四五”
    珠江,原指从广州到入海口的那一段水道,有96公里长,因其流经海珠岛(石)而得名,所以又叫粤江,后来逐渐成为西江、东江、北江以及珠江三角洲上各条河流的总称。珠江是一个众河汇聚的复合水系,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流经滇、黔、桂、粤、湘、赣等6省(区),以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东北部,支流众多、水道纷纭,并在下游三角洲漫流成网河区,经由分布在广东省境内6个市县的虎门、蕉门、洪奇门(沥)、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八大口门流入南海。珠江年径流量3300多亿立方米,居全国江河水系的第2位,全长2320公里,流域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其中11590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为中国第三长河流。珠江自古以来水网稠密、舟楫通达,“山川之秀异,物产之瑰奇,风俗之推迁,气候之参错,与中州绝异”[1],形成了种水稻,住干栏,嗜水产,以龙蛇为图腾,尊崇水神、好祭信巫等风俗习惯。这里濒临大海,造船业一向发达,有着“以海为商”的悠久传统,也养成当地人开放豁达的进取精神和敢于冒险的勇气。18世纪前后,英国利用海运之便,通过珠江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对祸害国人的舶来毒品公开宣战;不
    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22〕1号),正式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河海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水利工程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再次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双一流”建设重大战略部署以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以引领水科学发展、保障国家水安全为己任,提出“九个一流”建设任务,着力内涵式发展,在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构建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实现关键环节突破等方面,取得显著建设成效。2个学科再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6个学科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10个学科入选“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形成以“水”为核心的优势学科群、若干支撑学科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相关学科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踏上新征程,学校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认定结果,我校高玉峰教授领衔的由39名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的“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师团队”成功入选。高玉峰教授带领的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师团队几十年如一日,扎根教学科研一线,潜心教书育人,勇于攻坚克难,坚持科研创新,聚焦国家重大工程,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黄大年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团队致力于将理想信念、社会担当、工匠精神转化为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教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培根铸魂,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近年来,团队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两门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所培养的学生获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2项,省优博论文2篇、优硕论文5篇、优专硕论文3篇,获美国和加拿大国际土木工程竞赛冠军2项、亚军3项,在国家、省级创新竞赛中获奖44人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坚持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团队积极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潜心基础研究,破解山区河谷应力奇异的瓶颈难题,建立高山峡谷地震波动理论,研发高山峡谷地区桥梁和边坡抗震技术,攻克川藏铁路列衣大桥、雅拉河大桥等控制性桥梁抗震输入难题,及溪洛渡水电站和
    2月5日、7日,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专家咨询会暨重组工作组专题会在我校召开,会议围绕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的要求和安排,高质量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行咨询研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安,依托单位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校长徐辉、副校长郑金海,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陈生水、副院长戴济群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关于重组工作的汇报,与会专家和领导就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具体任务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专家建议,实验室要坚持四个面向,创新体制机制,围绕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聚焦重点方向,进一步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交叉融合和人才培养。唐洪武指出,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是“十四五”期间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内容,必须要提高站位,坚持“四个面向”,落实新发展理念,从服务国家发展需求的角度提出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方向、预期目标和重点举措。重点实验室要以重组为契机,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行业需求和科学前沿,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开展有组织的协同攻关,打造成为国家
    淮河,古称淮水,历史上是一条外流河,在今江苏省响水县南部的云梯关入黄海,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为“四渎”。淮河准河是我国的七大河流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南北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界线,发源于河南省境内的桐柏山,经豫东、皖北、苏北合运河入长江,全长约1000公里。两岸多支流,有洪、史、淝、淠、涡等河;流域内湖泊众多,有洪泽湖、高邮湖、宝应湖、城东湖、城西湖等。流域覆盖山东、河南两省的南部,江苏、安徽两省的北部,流域面积约为28万余平方公里。一、微禹,吾其鱼乎!长期以来,大禹是否有其人,夏王朝是否存在,一直存在着争议。2002年,随着青铜器遂公盨的出现,一切都有了定论。这件铸造于2900年前的西周礼器上有铭文98个字:“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记述大禹采用削平一些山岗堵塞洪水和疏通河流的方法平息了水患,并划定九州,还根据各州土地条件规定各自的贡献。遂公盨的发现,将有关大禹治水的文献记载提早了六七百年,有力地证实大禹治水不是神话传说,而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人们再次被这位战胜远古洪水的英雄所吸引,把目光投向大禹和他所处的年代。四千多年前,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遭受了一场空前的
    近日,世界顶级教育性非盈利奖金机构XPRIZE基金会宣布,23个学生团队在XPRIZE Carbon Removal国际碳去除学生赛中获奖。其中,我校河口海岸综合治理与保护研究团队连宇顺副研究员和郑金海教授指导张斌、沈舒天、潘正虎、王瑞、仲凡、李东昂等同学,最终脱颖而出,获得25万美元的研发经费。此次参赛还获得了天津大学刘海笑教授、中国水产研究院张继红教授、石建高主任和江苏省产业研究院的支持和指导。国际碳去除学生赛是由教育性非盈利机构XPRIZE基金会组织发起的国际性科技创新活动,旨在通过征集全球青年创新者的碳去除设想,并资助可行的优胜方案,开展技术研发以实现直接从大气或海洋中捕获二氧化碳,并能够持久封存。该奖金将用于支持队伍参加后续里程碑赛以及终极大奖赛。下一步,该团队将聚焦深水锚泊技术、防浪消波技术和高强轻质绳缆技术等3个核心关键问题深化细化方案,以破解传统海藻养殖设施集中在空间有限的近岸浅水区且无法适应深远海恶劣海况的难题,达成每年去除1000吨二氧化碳的可行性。图1深水海藻固碳方案示意图
    近日,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公布了2022年度J. C. Stevens Award。我校河口海岸综合治理与保护研究团队骨干成员管大为教授与四川大学合作的讨论文章“Discussion of ‘New Approach to Predicting Local Scour Downstream of Grade-Control Structure,’ in the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June 2021.”获得此殊荣。据悉,该奖项是为了纪念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杰出工程师、前主席John C. Stevens先生于1943年设立的,每年评选一次,由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环境与水资源分会主办的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等7种期刊的全体编委从前一年度发表的讨论论文中提名、遴选,授予一篇最具突出学术贡献的文章。这是该奖设立近80年来第一次授予河流与海岸动力学领域的中国学者,先前获奖的研究人员包括国际著名泥沙研究学者Hans Albert Einstein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