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为做好2021年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项目资金申报工作,扎实推进我校“双一流”建设,切实提高建设成效, 7月11日,我校召开2021年度“双一流”建设引导专项项目论证评审会。校党委书记唐洪武出席会议,常务副校长李俊杰主持会议。会议邀请学科领域和建设任务相关12位教授组成专家组,河海大学“双一流”建设引导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河海大学“双一流”建设任务实施小组相关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校党委书记唐洪武指出,“双一流”建设任务实施小组成员单位要围绕学校事业发展总体目标,在学校机构和干部新一轮调整之际,结合学校“十四五”规划、常州新校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要聚焦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一流学科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更多学科更快更好发展,力争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彰显学校特色,扩大学校影响。常务副校长李俊杰强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自主创新与服务社会能力、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项目要充分考虑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一流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发展,进
    7月12日,河海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战略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我校召开。河海大学校长徐辉致欢迎辞,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张建云院士,河海大学王超院士,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处长郦雅芳等出席启动会。副校长郑金海主持会议。徐辉校长在致辞中对各位领导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近年来,学校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国际学术前沿,加强重大项目的组织策划。此次学校牵头承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既体现了学校在水利、环境等相关学科领域的优势和特色,也为学校科技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更为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迈出了坚实一步。学校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将在各方面为协同单位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撑和保障,营造最佳的创新环境,为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项目预定目标创造条件。他希望,学校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单位的合作,开展好协同创新工作,做好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大文章,共同为国家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积极贡献。郦雅芳处长强调,该项目对于推进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参加单位要协同组织好项
    6月以来,我国江南、华南、西南暴雨明显增多,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一些地区汛情严峻。新华社记者7日来到我校水文水资源学院,探访为全国防汛提供应急技术支持的团队。水文作为防洪抗旱减灾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技术服务对防汛减灾工作意义重大。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应急部2020年全国洪涝灾害预测预报与分析的需求,紧急建立了以杨涛、张珂、王加虎、石朋、姚成、魏锋等数十位水文气象专家为技术团队,服务于2020年全国洪涝预测预警工作的应急技术支持中心。应急技术支持中心以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全国尺度气象预报结果为主、辅以象辑科技的区域数值天气智能融合预报产品,围绕洪涝灾区预警、重点区域山洪地质次生灾害、中小河流预警预报等方面,以我校多年研究成果新安江模型、陕北模型、山洪与地质滑坡模型、水文集合预报技术、实时校正技术等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打造一套实时、高效、专业化的全国洪涝灾害风险预报技术体系。经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开招标和评审,团队入选2020年全国洪涝灾害预测预报与分析指定的技术支撑团队。7月2日以来,应急技术支持中心已为应急部减灾司提供了多期全国重点区域洪涝灾害预测预警分析的专报成果,为国家防总调度指挥决策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月7日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并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望。河海大学广大师生认真学习并热议总书记回信精神,纷纷表示,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担时代使命,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学生处副处长、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赵海伟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作为高校就业工作者,一定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进展和整体的防控要求,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持续不断跟进就业服务与指导,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就业工作的影响,开拓创新、全力以赴,努力推动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水利水电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方说:在2020届毕业生离开校园,奔赴工作岗位的重要时间节点,习总书记给大学毕业生亲切回信,寄语同学们“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极大地鼓舞了全院师生。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水利水电学院作为一流学科建设学院,旨在为祖国的水利水电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兼具“
    近日,我校召开试点基地年度建设交流会,总结梳理科研基地平台建设管理经验,部署加强科研基地平台管理工作,共同谋划科研基地平台内涵式发展。副校长郑金海出席会议。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余钟波教授以及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实验与分析测试中心等职能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科技处介绍了学校目前科研基地平台的基本情况、突出问题、管理要求及评估标准,并提出责任导向的试点基地管理新思路。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试点基地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基地平台的建设运行现状、主要业绩及建设经验、存在的难点问题等作了工作汇报。专家对汇报情况进行了逐一点评,提出改进意见。郑金海副校长作总结讲话。他指出,科研基地平台建设必须要从学院、学科实际需求出发,切实匹配和整合资源,加强日常管理,将科研基地平台建设与学科、学院发展规划结合;平台基地要以人才团队建设为主要抓手和重要任务,提前统筹谋划,为平台持续发展
    7月4日,中国电建昆明院高才坤副总经理一行访问我校,副校长徐卫亚出席座谈会并作主持。徐卫亚副校长感谢昆明院长期以来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支持。他指出,在当前形势下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以河海大学、昆明院、老挝国家电力公司联合实施的留学生培养项目为基础,推进现有合作向纵深发展,同时,要认真总结学校理论教学和企业海外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经验,努力探索趋同化管理与一体化管理模式,打造国际人才培养的标志性项目。高才坤副总经理对学校服务行业发展、助力企业走出去的长期实践给予了积极评价,感谢学校为昆明院和老挝国家电力公司培养输送大批人才,并就国际人才培养和技术合作提出了建议。国际教育学院、能源与电气学院、中国电建昆明院海外工程公司有关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2015年,老挝国家电力公司、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中国电建昆明院、河海大学联合开展“老挝国家电力公司人才定向培养项目”,项目协同校企多方力量,产教研融合,采用国外定制、国内培养、校企合作相结合的模式,老挝国家电力公司定制人才需求,河海大学完成教学工作,中国电建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负责实践环节。该项目形成了“一带一路”能源项目建设与电力人才培养相融合的良性机制
    近日,河海大学DHI水科学计算联合实验室成立揭牌仪式暨第一期学术交流会在河海大学召开。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副主任尤琛辉受邀参会,河海大学副校长郑金海出席会议。会上,郑金海副校长对与会领导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并介绍了河海大学在共享平台搭建、人才培养、产学研用结合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他指出,水科学计算联合实验室为提升公共资源使用效率、加强校企合作交流提供了平台,希望通过此次合作进一步紧密联系,实现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尤琛辉副主任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河海大学在仪器设备共享等工作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并对联合实验室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转化途径、探索技术培训领域等方面的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她希望河海大学在联合实验室的建设中凝练校企合作经验,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产教融合水平。DHI(中国)丹华水利环境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负责人做了交流发言。揭牌仪式结束后,特邀专家围绕水科学计算主题从不同角度作了学术报告。河海大学DHI水科学计算联合实验室由校企双方共同发起,旨在通过开展产业、教学、研究和应用等全方位的合作,推动优势资源共享,加速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实现
    7月3日,中国共产党河海大学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召开,校党委委员出席会议。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主持会议,代表党委常委会作2020年上半年工作报告。会议总结了2020年上半年校党委常委会的主要工作和学校发展改革取得的重大进展,提出了下半年学校党委重点工作。会议充分肯定党委常委会2020年上半年所做的工作。会议认为,党委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目标任务,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提升治理能力为主线,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各项工作,持续提升立德树人的实效性,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取得新成绩。半年来,学校党委坚持党管全局,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突出政治引领,以高质量党的建设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聚焦重点关键,着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会议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下半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评选结果。我校博士研究生申请的104个项目、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申请的46个项目入选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50个项目入选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名单见附件)。入选项目数位居全省前列。近年来,我校着力于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强化全过程培养管理,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着力培养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积极组织开展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等申报工作,取得优良成效。(陆露茜 储晨雪)附件.xlsx
    近日,河海大学法学院王春业教授在法学顶级期刊《中国法学》2020年第3期上发表论文《论我国“特定区域”法治先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出现了一些较为发达的“特定区域”,这些特定区域对法治建设有更高的需求,却遇到了诸多法律上的瓶颈,也由此影响了这些特定区域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在《论我国“特定区域”法治先行》一文中,王春业教授认为,经济与法治之间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特定区域经济的超前发展需要法治的先行作为支撑,同时,只有法治的先行才能促进特定区域经济的快速和高质量发展。他提出,要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对特定区域所在地的省、市权力机关直接的精准立法授权方式,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突破或变通上位法,制定适合特定区域发展需要的地方立法。《中国法学》是法学类的顶级期刊,2019年复合影响因子为13.061,是法学类复合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张容)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