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11月11日,河海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启动会在西康路校区举行。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及专家组全体成员,校党委书记杨桂山、校长郑金海等全体校领导出席会议。副校长沈扬主持会议。郑金海向出席启动会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学校高度重视此次审核评估工作,认真开展自评自建,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巩固,“学生中心、务实重行、追求卓越”的质保理念更加厚植,质量保障运行机制更加完善,“致高、致用、致远”的质量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他强调,此次审核评估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使命感接受审核评估;要严格纪律要求,以强烈的责任感保障工作开展;要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整改落实。他表示,学校将全力配合专家组的各项工作,真实展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貌,共同构筑良好的审核评估生态,恳请专家组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把脉问诊,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事业发展整体效能提升。冯夏庭介绍了本次审核评估专家组成员,并对考查任务、工作安排和纪律要求等方面进行说明。他指出,要准确把握新一轮审核评估的精髓要义,深刻理解
    11月8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社科联主席曲福田一行来我校调研交流。校党委书记杨桂山出席并主持座谈会。曲福田对河海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新时代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要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和中国话语体系,要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人才梯队建设为保障,以基地建设为平台,以政策机制建设为动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激发社科活力。杨桂山对曲福田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工作情况和主要成果。他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省社科联的交流联系,构建具有河海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共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会上,就进一步加强人文社科研究、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社科人才团队培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会前,曲福田一行调研了国际河流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近年来,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依托水科学领域特色优势,重点围绕国际河流、工程移民、水政策与法制、水文化等优势与特色方向,打造了以省重点培育智库为引领的30个省部级基地平
    近日,校长郑金海一行赴北京、广州、深圳等地走访校友会,看望当地校友并座谈交流。郑金海分享了学校近年来的事业发展情况和办学成就,介绍了学校未来发展工作思路及110周年校庆筹备情况,对校友们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以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指出,希望校友与学校之间持续加强合作交流,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高层次人才培养、海外人才引进、青年教师培养、学生高质量就业等方面协同发力、共享共赢,聚焦国家战略需求、重大科创平台建设、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等形成长效合作机制,诚邀各位校友在110周年校庆之际荣归母校。校友们纷纷表达了对母校的深厚感情,对学校取得的各项成绩表示振奋和自豪,结合自身所在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进行了交流,对学校学科发展、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校友工作以及110周年校庆活动开展等提出建议,表示将持续加强与母校的沟通联系,强化交流合作,凝聚资源,发挥优势,尽己所能为母校的发展作出贡献,共同迎接母校的百十华诞。北京、广州、深圳校友会负责人、理事会成员及各行业校友代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11月7日,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副司长王炜应邀做客“河海社科大讲堂”,作《中国生态环境立法总体进展与未来展望》专题讲座。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陆国宾出席并主持专题讲座。王炜回顾了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历史,梳理我国生态环境法制体系的搭建过程,指出我国的生态环境立法已经成为覆盖最全面,制定、修订最活跃,成效最明显的立法领域之一。他还将立法理论与执法实践相结合,介绍了生态环境违法监管与惩处、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建立、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环境法法典等诸多环境立法与执法工作,阐释了各项环境法律制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希望同学们能不断激发自身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提高写作表达等综合能力,保持对环境法治建设等专业领域的热爱,成长为有基本科学素养与专业能力的新青年。本期河海社科大讲堂由社科处主办,法学院、水利法治研究中心承办。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文科院系负责人、师生代表等100余人参会。
    11月6日上午,第六届中国大学生帆船锦标赛在厦门开幕,我校学子勇夺C420级别全国冠军。本届比赛设立J80、C420两个项目,体育系2023级运动训练专业陈昕然、2024级体育系运动训练专业陈泓锦搭档组合,驾驶420级双人艇船型,默契配合、奋勇拼搏,展现了精湛的帆船技艺和坚韧的竞技精神,于波涛之上扬帆起航,在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学校始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高水平体育赛事,着力推动体育文化繁荣发展。中国大学生帆船锦标赛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帆船赛事之一,自2015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本次比赛由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指导,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厦门市五缘帆船运动发展中心承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两岸24所知名高校的31支队伍近200名帆船运动员参赛。
    近年来,河海大学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决策部署,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发展需求,将产业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主动适应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学校在《河海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要“以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与教育目标导向相统一,依托产业学院、产教专业、产教课程、产教基地等,多措并举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推进“学校-学院-专业-课程-基地”五级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取得丰硕的成果。建设重点产业学院。学校建立7个重点产业学院,包括智慧水利省级重点产业学院,以及信创软件工程产业学院、海洋资源利用产业学院等6个校级重点产业学院。通过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多样化方式,与合作企业共建集实践教学、科技研发、生产实习、培训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平台。2020年获批的智慧水利省级重点产业学院是学校联合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成立。该产业学院一是构建并实践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校政企“三元协同”水利
    11月7日,全省科技大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京召开,我校获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11项,其中主持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得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项、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参与获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土木与交通学院陈永辉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淤泥软土快速就地固化和高效资源化大规模利用装备与关键技术”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在废弃淤泥软土高效、规模化和高品质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装备及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为解决废弃淤泥软土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新能源学院许昌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大型风电场微尺度空气流场与优化设计关键技术自主化研发”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在风电场规划设计优化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开发的大型风电场规划设计平台获得大规模推广,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水文水资源学院鲁春辉教授获江苏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这是我校青年科研人员首次获得该奖项。鲁春辉教授长期致力于地下水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获科学探索奖、国际水利与环境
    11月1-3日,2024第十二届高校GIS论坛在我校召开。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杨桂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孙卫东、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增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杨桂山代表学校向出席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支持河海大学地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学校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聚焦地理信息发展前沿,加强学术交流合作,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努力打造地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高地、地理科学原始创新策源地,为推动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主旨报告阶段,西南交通大学朱庆教授为参会者展示了其团队在数据模型知识协同驱动的实景三维知识服务领域的思考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陈旻教授结合自己的工作诠释了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演变的趋势,以及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决策提供的依据和支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刘昌军高工以水利专业大模型研究与应用为主题,展现其系列模型服务于水循环系统的模拟和预测,为水利行业的数字孪生、综合管理提供决策方案。论坛上,特别设置“一辈子,一件事”吴信才教授纪念环节,进行了“中国GIS教育终身成就奖”“
    11月3日-5日,第八届地下水科学青年论坛在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校长王焰新,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建云,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王焰新表示,地下水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本次论坛是地下水领域思维碰撞的重要平台,希望青年学者们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在水文地质基础理论创新、研究范式创新、创新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工作,共同为地下水和水文地质学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张建云表示,研究变化环境下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形成演变机理以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技术对于保障水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本次论坛就地下水污染迁移转化机理和数值模拟、水文地球化学等研究领域科学前沿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为保护好、利用好地下水这一宝贵资源贡献智慧和力量。郑金海强调,学校高度重视地下水相关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产出了一批基础性、原创性、关键性的研究成果。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围绕地下水科学的最新成果和技术前沿问题,展开战略性的研讨,促进地下水科学领域青年学者和研究生的成长与发展
    11月6日,我校举行了第35期新进教职工岗前培训开班仪式。校长郑金海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郑金海强调,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新进教职工作为学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承载着学校未来发展的希望与梦想,要牢记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到“身正为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坚持“四个相统一”,当好“四个引路人”“四有好老师”,成为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的河海人。要矢志卓越创新,锻造过硬育人本领。做到“学高为师”,不断丰厚知识储备,拓展学术视野,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成长为卓越教师,矢志培养卓越人才。要传承河海精神,勇担强国建设重任。传承和弘扬河海先辈的优良作风和育人传统,身体力行“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训精神,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勇担“河海使命”,彰显“河海作为”。本期岗前培训共有145名新进教职工参加,将以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方式开展。校本集中培训主要围绕理想信念教育、校史校情教育、师德师风教育、生涯发展教育、安全警示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六大模块开展。开班仪式后,新进教职工进行了入职宣誓仪式和师德承诺书签订仪式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