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11月18日,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环境资源模拟法庭大赛上,我校“水之子”队荣获冠军,晋海老师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杨卓超同学荣获最佳选手奖。比赛中,我校代表队与其他15所高校代表队展开了激烈角逐,历经以水污染责任纠纷案为赛题的小组初赛、以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为赛题的复赛和半决赛晋级决赛,并在以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案为赛题的决赛中先后充当被告、公益诉讼起诉人,最终凭借良好的团队协作、过硬的专业素养、严谨的逻辑思维、卓越的法庭辩论风采夺冠。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法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法律援助中心、模拟法庭等法学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创新思考能力和法学实践能力,并逐渐形成了以校园模拟法庭为基础,各级各类别模拟法庭系列大赛及其衍生赛事相结合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形成有特色的系列实践育人体系。本次大赛由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主办,武汉大学、河海大学等16所高校组队参赛。(徐军、张容)
    近日,我校代表团参加第五届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论坛。此次论坛由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主办,旨在推动中俄两国高校在交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俄罗斯铁路局有关领导以及中俄两国交通领域的多所高校代表出席论坛。论坛上,我校作为创始成员之一加入“金砖国家交通大学校长联盟”并签署了联盟章程。该联盟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五国的交通类高校发起成立,目的是加强联盟各国高校在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深入合作,通过国际合作为联盟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期间,徐卫亚副校长代表我校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签署了校际合作备忘录。(陈红胜)
    11月15日-17日,由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办的“水资源、水环境及水生态科学与工程论坛”在河海大学举行。河海大学副校长、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郑金海,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曹景华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郑金海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工程中心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新老水问题相互交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日益突出、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严峻的形势下,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广泛交流与探讨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共同分享先进的理念、经验及行业最新科学技术与创新成果,促进相互间的学习借鉴、交流与合作,为推动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好支撑和服务。曹景华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的举办为各方搭建了一个增进了解、相互学习借鉴和交流的平台,将进一步促进水利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本次论坛以“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水利相关管理部门、高校、科研院所、涉水企业等单位的20
    根据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简称ESI)北京时间2018年11月15日最新更新数据显示,我校地球科学(GEOSCIENCES)学科首次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至此,我校已有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实现了我校学科建设新的突破,学科整体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ESI此次数据更新,在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0日期间,我校“地球科学”学科共发表ESI论文986篇,其中高被引论文9篇,总被引次数为6220次,篇均被引频次6.31次,总被引次数在所有进入该学科ESI排名前1%的664个科研机构中排名第643位,排名百分位96.84%。近年来,学校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学科前沿,坚持优需特新,优化学科布局,以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一流学科为引领,辐射带动若干优势学科快速发展,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学科取得连续突破。学校秉承“尊重不同学科的发展规律,明确重点,分类支持”的原则,实施《河海大学学科建设行动计划》,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交叉融合,引领学科发展的
    11月3日至4日,由农业农村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长江生物资源保护论坛在武汉举行,论坛以“保护生命长江,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河海大学与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主办大河流域保护管理分论坛。大河流域保护管理分论坛聚焦“推动生物资源协同保护,助力长江绿色发展未来”,探索以长江为代表的世界大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我校水文院院长杨涛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辞,并作“保障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水安全科技支撑思考”主题报告。报告从人水和谐理念、流域综合管理、水生态功能恢复等方面,对统筹构建和谐健康的水系网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释,并提出高等院校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新时期河湖健康影响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和优化智慧河湖管理模型,协助政府更好地决策与行动。分论坛上,河海大学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科学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组织和单位共同合作,正式启动《长江生命力报告》项目。该项目将以“长江生命力指数”为核心,评估长江流域的物种多样性、湿地、水质、流量及水系连通性等生态系统重要要素,来纵观水生态、水污染及水资源三方面的综
    11月12日,我校举行第29期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班开班仪式。校党委书记唐洪武、校长徐辉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开班仪式由许峰副校长主持。唐洪武书记作首场培训报告。他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全国教育大会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要牢牢把握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机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一流师资队伍,更好地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唐洪武书记介绍了河海大学百年历程与发展现状,阐释了学校一脉相承的文化与精神内涵以及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并对青年教师提出三方面要求:在教书育人方面,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做到因材施教;在科学研究方面,要结合学校学科建设需要科学规划个人发展方向、目标和道路,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在管理工作方面,要立足本职、知行合一,增强管理育人本领。唐洪武书记希望学校各支队伍协同并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不断开创河海大学事业发展新局面。徐辉校长对各位青年教师表示欢迎,感谢大家信任河海、选择河海。他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九大
    11月5日,河海大学继续教育基地在三峡集团大学挂牌。河海大学副校长徐卫亚、三峡集团大学培训中心主任李炜出席挂牌仪式。徐卫亚副校长向三峡集团及各单位给予我校的信任与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并介绍了河海大学的基本情况。他指出,中国三峡集团公司与河海大学一直有深入广泛的合作,此次基地的落户必将带来新的契机,为三峡水电人才培养提供更为强大的智力支持,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水电“走出去”发展战略厚植人才优势,培育创新动力。授牌仪式后,河流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研修班开班,多位高校知名学者和行业权威专家精心策划了授课内容,内容涵盖水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政策、水利工程对局域环境的影响、水电有序开发与珍稀濒危水生陆生植物保护等课堂教学,以及参观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中华鲟研究所、三峡坝区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等现场教学。河海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有关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各流域机构、设计院等单位的70位学员参加了挂牌仪式。(辛亮)
    近日,2018年空间对地观测技术与智慧海洋国际研讨会在河海大学召开,河海大学校长徐辉和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长施建石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来自香港理工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德国地学中心、日本京都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40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参加会议并做特邀报告。徐辉校长对与会专家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他指出,以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和智慧海洋为代表的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深刻影响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作为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水利高等学府,河海大学深感保障国家水安全,推进水科学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徐辉校长表示,学校将瞄准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也希望与会专家对学校建设发展给予更多的关心、指导和帮助。施建石局长向河海大学长期以来对地理信息工作和测绘学科建设的重视、关心和支持表示赞赏和感谢。他指出,我们要努力构建跨学科、多领域的测绘学科,努力打造全覆盖、一张网的测绘地理信息资源服务,在交流中携手提高我省测绘地理信息的国际地位,以测绘地理信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服务和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本次会议以
    近日,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布了第五届“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评审结果,我校2015级水利工程领域研究生郭隆洽、2016级水利工程领域研究生戴邦国、2015级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生许军入选。本次评选共有来自全国62所院校的115名工程硕士获此荣誉称号。“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旨在表彰在专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提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水平,提升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竞争力。目前,我校目前共有13名学生获此殊荣。(赵倩)
    近日,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我校代表队斩获佳绩,其中,王喆、周子文、邱镛康同学组成的代表队摘取“野外地质技能”竞赛一等奖,宋扬、殷茜、贾嘉同学组成的代表队荣获“野外地质技能”竞赛二等奖,王金、梁钰、张悦同学组成的代表队荣获“地质技能综合应用”优胜奖,河海大学获得优秀组织奖。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是由中国地质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专业赛事,旨在激励大学生学习和运用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地学教育改革,提高地学人才培养质量。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河海大学等64所高校的169支队伍参加了竞赛。(赵燕容)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