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近日,地理院徐南副教授与清华及港大团队合作在期刊《Science Bulletin》在线发表了《Natural lakes dominate global water storage variability(全球湖库水储量季节变化)》论文,揭示了全球湖库水储量季节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尽管地表水仅占地球表面的一小部分(约3.7%),其发挥着很多重要作用,比如存储淡水、提供工业用水、支持农业灌溉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水储量变化与地球上的各种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众所周知,水库调节是能够改变全球水循环的最广泛分布和常见的人类活动。近年来,通过水库调节,人类已经能够从地表获取更多的淡水,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然而,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水循环的影响程度仍然未知。因此,迫切需要量化和理解人类活动在全球水循环中的作用,以维持全球淡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结合ICESat-2单光子激光雷达卫星高度计数据与GLAKES全球湖泊数据库,团队对全球湖库水储量季节变化的人类贡献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发现,全球湖库水储量季节变化为4032(3685~4635)km3,其中人工水库的贡献相对较低(44%:1782
    3月2日,河海大学“学雷锋一条街”志愿服务活动在南京校区、常州校区开展。校党委副书记郭继超来到活动现场,参与体验各志愿服务点的活动。本次“学雷锋一条街”志愿服务活动以“青春志愿行 奉献新时代”为主题,各学院、校学生组织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精心策划并组织了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项目涵盖节水护水,环境保护,反诈、禁毒宣传,应急救护,电子设备、乐器义务维修,康复推拿等30余项活动。近年来,河海共青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学雷锋一条街”品牌活动建设,依托学校专业、人才优势,聚焦社区群体需求,结合志愿者技能专长,创新志愿服务项目载体,丰富志愿服务项目形式,营造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引导河海青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团委)
    3月1日,学校召开巡视巡察骨干培训会。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校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孟新出席会议并讲话。学校部分巡视巡察骨干参加会议。孟新在讲话中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巡视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巡视巡察的政治定位,在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上下功夫,切实发挥好巡察利剑作用。要全面提升参与巡视巡察的履职能力,大力提升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增强斗争本领、涵养斗争勇气,高质量做好巡视巡察工作。要把握和珍惜锻炼机会,强化以干代训,切实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在新时代巡视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培训会上,东南大学党委巡视工作办公室主任李瑛,就推进新时代高校巡视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作了专题辅导。学校参与上级巡视工作的有关同志交流了经验体会。(吴富伟)
    3月1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召开第五届技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张建云院士,中国工程院马洪琪院士、康绍忠院士、王超院士、胡春宏院士、徐祖信院士、唐洪武院士,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声安教高,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李文伟教高、戴会超教授,河海大学董增川教授等委员出席指导。校党委书记唐洪武院士、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星燎分别致辞。唐洪武在致辞中说,河海大学与三峡集团通过加强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合作共建,面向国家、行业和地方及三峡集团自身需求,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攻关,为保障国家水安全、引领世界水科技、参与全球水治理等新实践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希望双方继续务实合作,围绕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共同开展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服务和前瞻性技术研发,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张星燎在致辞中说,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梯级电站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是三峡集团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夯实大水电“压舱石”作用的迫切需求,是围绕主责主业开展创新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双方将继续以长江电力作为依托单位,加速培育新质
    3月2日,我校举行2024级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新生开学典礼,副校长沈扬出席开学典礼并致辞。沈扬代表学校向2024级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还激励新同学们传承并发扬河海人河润万物的奉献精神、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赓续百年文脉,秉承“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训精神,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典礼嘉宾校友、浙江钦寸水库有限公司董事长、河海大学继续教育校友会副会长、河海大学继续教育校友会浙江分会会长俞超群分享了与水结缘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希望同学们能够潜心问道、砥砺奋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河海力量。终身教育学院院长朱亚介绍了我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终身教育的意义。教师代表、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章浙涛和2024级代表新生王牧麟分别作了发言。典礼结束后,还进行了入学教育,俞超群为大家讲授开学第一课。高等学历继续教育2024级学生代表参加现场典礼,典礼、入学教育和专题讲座全过程还进行了线上直播。(文/吴娟 图/朱昊)
    近日,我校王卫光教授团队利用遥感观测数据和地球系统模型控制试验结果在全球尺度上探究了CO2间接影响在过去三十多年间的演变规律,并预估了在高排放情景SSP5-8.5下该影响的潜在变化趋势,进一步解析了土壤水分条件变化对CO2间接影响的内在调节机制。该研究成果以“Transition from positive to negative indirect CO2effects on the vegetation carbon uptake”为题,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大气CO2浓度的升高显著地影响植被碳吸收,进而引起陆地碳收支情况的剧烈变化。CO2对植被碳吸收的直接生理影响(即CO2施肥效应)呈现减弱态势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识,CO2还会通过引起气候变化而对植被碳吸收施加间接影响,但其演化过程目前尚不明确且缺乏系统的定量研究。此外,鉴于陆地水循环与碳循环间的高度耦合关系,水文条件的变化在其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目前也没有清晰的认知。针对上述科学问题,我校王卫光教授团队同时利用遥感观测数据和地球系统模型控制试验结果在全球尺度上探究了CO2间接影响
    2月26日,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雷升祥总工程师一行来我校调研交流。校长杨桂山出席座谈会。杨桂山对雷升祥总工程师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中国铁建是全球最具实力、规模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在相关领域具有显著的行业领先优势。希望校企双方进一步深化对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特色优势,推动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务实有效的合作。雷升祥表示,河海大学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双方长期以来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希望能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围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水工航道、地下空间等方面全面加强合作,共同谋划推进相关领域未来产业发展。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交流。(文/图 党政办 )
    王仁坤,本科、硕士均毕业于河海大学,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首届中国大坝杰出工程师,现任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能源水电工程高混凝土坝分中心和地下工程分中心主任。工作近40年,王仁坤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内外20多座大、中型水电工程设计,主持攻克了300米级特高拱坝安全控制等数十项重大关键技术,支撑了由他主持设计的溪洛渡、锦屏一级、大岗山等特高拱坝巨型水电站的成功建设,创造了众多世界之最,代表了当今世界水电工程的最高水平。胸怀禹志守初心1979年,怀着要把错失的岁月弥补回来的雄心壮志,带着对改革开放的热切期盼,王仁坤成为了那个年代的佼佼者,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位于江苏南京的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接到学校录取通知书时,王仁坤很激动,“一个山区农民的儿子可以上大学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当时,村里人问他,考上什么大学时,王仁坤自豪地说“华东水利学院”。虽然初次结缘“水利”,但对于水利是干什么的?那时的王仁坤还是难以道明一二,朦胧地感觉大概是干与水相关的事。治水,来
    2月26日,新学期伊始,校党委书记唐洪武、校长杨桂山深入一线开展开学检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陆国宾赴常州校区进行了现场检查。校领导先后来到教室、实验室、学生社区、食堂、办公楼宇等地了解相关方面的情况,对新学期开学准备工作给予了肯定。在听课间隙,他们与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等方面情况,并向师生们表达了新学期的良好祝愿。在检查过程中,校领导听取了相关单位负责人的介绍,对教学保障、校园环境、安全排查、食品卫生等工作提出了要求,并亲切慰问了在岗职工,勉励大家以更加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新学期工作之中。各分管校领导分别检查了分管条线的开学准备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参与了现场检查。(顾建国)
    2月25日,河海大学召开2024年度工作会议。全体校领导,院士,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全体中层干部及有关单位负责人,党外人士代表,二、三级教授代表,人才计划入选者代表在主会场参加了会议。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以《把握大局 守正创新 谱写“教育强国 河海有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题作主题报告,立足两个大局形势与要求,从建设教育强国、支撑行业发展和服务区域创新三个维度系统谋划,明确了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他指出,一要守“国之大者”之正,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担当,强化学科为基、人才为先、资源为要、创新为重、育人为本的理念,以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教育强国建设。二要守“特色发展”之正,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先导,以一流学科为引领,深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实现三校区高水平内涵建设,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三要守“三位一体”之正,锚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通过“强化全周期支持,增强高水平人才支撑”“强化合作发展,提升资源拓展能级”“强化资源配置,提高集中力量办大事效能”“强化有组织科研,增强重大科技攻关能力”“强化协同交叉育人,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五大路径,系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四要守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