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11月24至25日,2023长江文化南京论坛在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出席论坛并致辞,新华通讯社总编辑吕岩松出席。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出席论坛。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致欢迎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加布里拉·拉莫斯视频致辞。我校党委书记唐洪武院士受邀参加24日上午的主论坛,并作《在江河之治互鉴中推进大河城市文明发展》的主旨演讲。演讲中,唐洪武围绕“江河之治与城市文明”“大江大河的中国之治”“江河保护任重而道远”三个方面,通过翔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阐释了江河之治与城市文明的关系。他说,随着人口快速集聚和城市快速发展,水灾害多发、水资源短缺、水环境退化逐步成为制约城市文明发展的主要因素。面向全球变化带来的新老水问题,中国政府从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推出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他从提升水灾害综合防范能力、破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建设中国幸福河湖等三方面介绍了大江大河中国之治的经验和智慧。最后,唐洪武发出担当共同使命、共享经验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点建议。他号召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江河自然禀赋存在差异,充分发挥各国在江河治理方面的经验和智慧,共同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名单,我校校友周创兵、刘汉龙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创兵,男,1962年生,江苏启东人,1984年本科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1987年在河海大学获岩土工程硕士学位,1995年获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现武汉大学)水工结构工程博士学位;2013年前在武汉大学工作,之后在南昌大学任职任教,现任南昌大学流域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库坝渗流与控制专委会主任。周创兵长期从事水工岩石力学与库坝安全研究,是该领域学科带头人。周创兵刘汉龙,男,1964年生,江苏高邮人,1986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系水工结构专业,1990年12月和1994年6月分别毕业于河海大学岩土工程专业,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7月在河海大学由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年8月获博士生导师资格。1999年5月至2009年10月,历任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河海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2009年10月至2013年12月任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院
    11月18日至19日,由全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联盟主办,河海大学承办的第九届年会在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新能源领域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师生三百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河海大学副校长陆国宾、常州市副市长蒋鹏举在开幕式上致辞。陆国宾在开幕式致辞中说,河海大学在新能源领域具有良好的学科发展基础,是2008年国内最早设立的一批新能源专业,现为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和江苏省重点专业。学校将坚持围绕国家“双碳”战略、常州市“新能源之都”建设,强化学科交叉,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重点规划光伏、储能、氢能等学科方向,合力打造出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与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的新增长极和新桥头堡。蒋鹏举在致辞中指出,常州市在新能源产业赛道上已取得了先发优势,率先构建了“发储送用”产业生态闭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校与科研院所等多方的共同努力,河海大学高度重视新能源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是国内第二家设立新能源本科专业的高校。2023年,还专门设立了新能源学院,与华能江苏公司合作在新校区共建新能源中心。在专家的主题报告环节中,来自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专
    近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对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进行工程教育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由四川大学陈建康教授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原副司长石秋池教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副总工郭军教授、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李卫明教授、长安大学水利部旱区生态水文与水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洪波教授、湘潭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张模蕴主任。河海大学党委副书记郭继超、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出席了现场考查活动。见面会上,郭继超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办学优势和特色及专业定位。专家组组长陈建康教授介绍了此次现场考查的主要任务、目的及相关要求。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负责人顾冲时教授汇报了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等七个方面的持续改进情况与创新举措,并针对认证自评报告中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说明。专家组就自评报告有关问题向学校相关人员进行了询证。现场考查期间,专家组考察了专业教学实验室,访谈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代表、管理人员代表和学生代表等,并逐项调阅审查了各类教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文件等。反馈会上,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学校质保理念先
    11月16日,教育部直属高校关工委第二协作组2023年工作交流研讨会在河海大学召开。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傅国亮出席研讨会,河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新致辞。教育部直属高校关工委第二协作组及河海大学校级关工委、院级关工委等相关同志50余位参会。傅国亮在讲话中用“三个好”“三个更加”概括了各直属高校关工委的工作进展,一是贯彻落实好,自身建设更加完善;二是主动融入好,协同配合更加顺畅;三是优势发挥好,特色亮点更加突出。孟新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在会上介绍了河海大学的百年发展历史和2023年学校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她表示河海大学党委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校院两级关工委的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成绩。会上,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王煌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均衡发展》为题作报告。报告围绕江苏省关工委夯实优质化建设均衡发展基础、明确优质化建设均衡发展需求、取得优质化建设均衡发展成效三个方面展开。会议期间,各高校进行了交流发言,召开了2024年片会预备会,与会代表赴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参观
    11月18日,2023年度宝钢教育奖在上海揭晓。我校本科生杜雨昂荣获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特等奖”。杜雨昂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2019级本科生。累计学分绩点4.72,综合排名年级第一;曾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曾获得国家奖学金等16项奖学金;曾荣获江苏省优秀毕业生、河海大学优秀毕业生等15项荣誉称号;曾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第十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A类特等奖等10项国省级奖项。主持省级创训1项,受理专利3项。此外,河海大学还有10名师生获奖。其中,水利水电学院周建旭教授、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锦国教授、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朱成立教授、公共管理学院韩振燕教授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水利水电学院博士研究生何意,能源与电气学院硕士研究生赵灿,商学院博士研究生邹晨、本科生严瑾,机电工程学院本科生黄柯奕,河海里尔学院本科生曹钰涵荣获“宝钢优秀学生奖”。宝钢教育基金会于2005年5月获民政部批准成立。2023年,全国共有7名教师获得“优秀教师特等奖”,10名教师获得“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 25名学生获得“优秀学生特等奖”。
    11月13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公布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名单,我校参赛学子再创佳绩,荣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由柳庆新老师指导的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刘志帅、计算机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李江南、魏正阳同学,和程星老师指导的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陈漪玲、余睿、胡萍同学的2个项目分获全国一等奖。由胡真、杨建斌、杨凤莲、周忠国、孙合明老师指导的5个项目分获全国二等奖。学校另获江苏赛区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9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首批列入“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19项竞赛之一,也是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学科竞赛之一。2023年共有来自全国及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的全球1685所院校、59611个代表队(本科组54158队,专科组5453队)、近18万人报名参赛,其中全国本科组一等奖的获奖比例为0.552%、二等奖的获奖比例为2.221%。(柳庆新)
    近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社会责任办公室主任李磊一行到我校开展援藏助学工作交流座谈。校党委副书记郭继超出席活动。2020-2022学年三峡援藏助学金受助学生代表参加座谈。郭继超表示,三峡集团和河海大学有着广泛的交流和密切的合作,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被集团录取。“三峡集团-河海大学援藏助学金”的设立是对同学们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的激励,也是集团弘扬企业家精神和担当精神的体现。希望同学们胸怀家国,心怀感恩,发奋学习,努力超越,跑好人生的“马拉松”;进一步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把关心关爱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会上,七位受助学生代表作交流发言,讲述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方面的成长经历,分享了自己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抗击疫情等方面的收获体会,表明了个人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并向三峡集团和学校长期以来提供的关心帮助表达了感谢。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会奋发努力,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乡、回报社会,不辜负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李磊对同学们真挚、诚恳、务实的发言表示肯定。他表示,三峡集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专业应用扩展到大众市场,其观测条件变得日益复杂,如观测环境恶劣化、接收设备轻量化、信号类型多样化等,容易引起非模型化误差突出、数据质量频繁恶化、数学模型解算异常等难题,难以获得精确可靠的导航定位结果。近期,地学院测绘工程研究所在复杂条件下北斗/GNSS精密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理论方法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图1 复杂条件下北斗/GNSS精密导航定位问题在非模型化误差精细处理方面,系统提出并研究了GNSS非模型化误差处理理论与方法。具体包括:构建了经典的GNSS非模型化误差实时探测理论,检验有效率达到90%以上;提出了GNSS非模型化误差精确补偿方法,重点包括高时效随机模型弹性优化策略以及高容错函数模型弹性调整方案,能使RTK和PPP精度稳定在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给出了顾及非模型化误差的GNSS数据质量可靠控制策略,重点提出了几种易于实现的多路径、差分码偏差(DCB)和系统间偏差(ISB)的评估控制方法,有效提升了定位精度和可靠性。图2 非模型化误差精细处理理论与方法在异常数据准确修复方面,系统研究了复杂条件下GNSS异常数据预处理和后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具体包括
    11月14日,老挝琅勃拉邦省副省长本倰·玛尼冯,乌多姆赛省省委常委、副省长宋吉·班雅萨,南塔省副省长温占·坎帕冯,丰沙里省省委常委蓬赛·乔宋潘,波乔省委副书记平宋·乔维来,华潘省省委常委冯佩·吉兴哈等一行十二人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亚洲处相关人员的陪同下访问河海大学。校长杨桂山会见了代表团一行。杨桂山首先对老挝北部六省领导将河海大学作为中国行的第一站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作为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河海大学一直以来将“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作为教育对外开放的有效途径,老挝一直是河海大学对外交流的重要国别,与老挝国立大学等多所老挝一流高校开展密切合作。希望双方今后能够建立发展层次更为丰富、合作模式更加灵活、交流领域更为广泛的中老合作网络,促进中老教育领域合作不断深化。本倰·玛尼冯代表访问团表示,河海大学充分发挥水科学领域的综合优势,通过加强“一带一路”“澜湄合作”等机制建设,高质量搭建双方青年人才资源共享的合作交流平台,为老挝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和科技支撑,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学生有机会赴河海大学学习和交流,持续推动双方文明互学互鉴和文化融合创新,为中老友谊发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