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12月22日,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彦锋一行来校调研交流,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杨桂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校长陈达主持会议。中国电建成都院专家委员会主任、特聘专家王仁坤出席会议。杨桂山对何彦锋董事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发展历程。他指出,中国电建成都院与河海大学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双方开展了诸多卓有成效的合作。希望双方进一步完善优化合作机制,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围绕清洁能源、水资源与环境等领域建立联合攻关团队,整建制、有组织的攻克国家重大工程中的科学问题,共同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共同推进水利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为服务国家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何彦锋对河海大学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河海大学作为水利高等教育的开创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水利人才。希望双方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和重点项目开发上进一步深度合作,开展优秀人才精准联合培养、国家级科研平台共建、重大项目合作申报、科研难题联合攻关等,打造校企合作新典范,并希望河海大学继续为中国电建成都院输送更多的人才,携手服务国家清洁能源行业和水利水电事业发展。中国电建成都院相关部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由河海大学周申蓓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协同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中心、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水网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申报的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旱涝灾害同防同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研究”获批立项。课题聚焦旱涝安全问题,旱涝灾害是涉及流域与区域综合治理、行政-市场-社会多机制协调、多部门多主体协同介入的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统筹的系统性安全问题。通过把握旱涝灾害“治理在流域、决策在区域、合作在社会、管控在工程”的内在逻辑,课题依据我国治水方针从“人-水-土空间均衡、流域-区域系统治理、工程非工程两手发力”的结构展开,围绕旱涝灾害同防同治的总体需求和现代化理论框架、流域-区域现代化人水和谐机制、国家水网配置体系及能力、多主体同防同治体系及现代化支撑制度五个方面展开研究,提炼我国旱涝灾害同防同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路径,为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代表国内最高研究水平,是衡量高校
    12月15日,第四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我校举办。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苏省社科联主席曲福田,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设计集团首席科学家钮新强,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洪银兴,重庆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保海,湖北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卫桥,江西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许璟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主持。校党委书记杨桂山、校长郑金海出席论坛。曲福田在致辞中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创新、核心在机制。社科界要充分发挥理论优势,提高政治站位、深化理论研究,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能,强化区域协同、实现协调共进,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提供重要参考,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更大力量。郑金海在致辞中表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论坛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论述,通过深入研究与探讨,汇聚各方力量与智慧,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新举措,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出
    12月12日,校长郑金海带队赴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调研交流,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戴济群,副院长吴时强,副院长唐云清,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安,工会主席杨东利,河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陆国宾,副校长陈达、副校长沈扬出席座谈会。戴济群对河海大学郑金海校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河海大学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比邻而居、友谊深厚,在技术共研、人才共育、资源互通等方面开展了诸多有益尝试,成果丰硕。面对新阶段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希望双方继续通力协作,聚焦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创新合作模式,深化合作内容,深入推进重大项目申报、重大成果凝练、重大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为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郑金海对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一直以来给予学校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河海大学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由水结缘,同源共流,在助力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携手并进、砥砺前行。新征程上,希望双方加强沟通合作,围绕高效率协同机制和行业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形成发展合力,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作出新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十周年。12月13日,河海大学师生代表在校内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清凉山丛葬地举行悼念活动,沉痛悼念和缅怀逝去的同胞。十时整,悼念活动开始。300名师生身着素装、胸戴白花、手持菊花,面向纪念碑列队肃立,齐声高唱国歌。国歌唱毕,随着防空警报声响彻南京上空,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1分钟。默哀毕,学生代表向纪念碑敬献了花篮。87名师生代表在纪念碑前高声朗诵《和平宣言》。随后,全体人员绕纪念碑一周并献花。公祭日前后,河海师生自发组织了一系列的悼念活动,一只只亲手折成的白色千纸鹤,寄托着对遇难同胞的哀思。悼念活动后师生纷纷感言,要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把民族的苦难铭刻于心,把和平的愿望付诸于行,凝聚起圆梦中华的前行力量。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数以千计无辜同胞在清凉山附近之原吴家巷、韩家桥等地遇难。为纪念死者,河海师生于1984年12月13日集骨立碑,在校园内自主设计建造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清凉山遇难同胞纪念碑”。纪念碑高三米,基座采用三层
    12月11日,河海大学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京开展座谈并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电建党委书记、董事长丁焰章,党委副书记、董事姚焕,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杨桂山,校长郑金海出席座谈。丁焰章对河海大学长期以来给予中国电建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介绍了公司战略规划与核心优势。他表示,中国电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跟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聚焦“水、能、城、数”核心领域,坚定不移推进战略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国电建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河海大学作为以水利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水利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公司重要的合作伙伴。希望双方巩固良好合作基础,积极推进资源共享,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不断拓展创新途径,携手打造校企创新合作新典范,互利共赢实现高质量发展。杨桂山感谢中国电建对河海大学发展的大力支持。他表示,河海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高质量推进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长期以来,双方携手在科技研发、人才资源等方面优势互补、互促共进,取得了喜人成效。希望双方持续开展全方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提升学校纪检监察和巡察工作质效,2024年12月9日至10日,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新带队赴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调研交流。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察委员会驻中国农业大学监察专员单际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察委员会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监察专员刘洪仓分别对孟新书记一行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纪检监察、校内巡视工作总体情况。孟新对两所高校长期以来对河海大学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学校纪检监察和巡察工作开展情况。她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学习借鉴兄弟高校好的经验做法,加强互动交流,共同推进纪检监察和校内巡视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纪检监察、巡视部门负责同志分别围绕政治监督、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信访工作和案件查办以及校内巡视巡察等方面系统介绍了经验做法,并在交流环节与我校就共同关心的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推动“一校一策”任务落实、加强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做实执纪审查“后半篇文章”、强化巡视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等
    12月9日,水利部召开水利科技工作会议,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出席会议并讲话,副部长朱程清主持会议。校长郑金海代表学校作交流发言。李国英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深刻认识水利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牢牢把握水利科技创新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引领推动、科技进步,查漏补缺、急用先行,夯实基础、行稳致远,聚焦重点领域集中力量、集智攻关,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先进、实用的水利科技支撑体系,提升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能力。李国英要求,要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健全水利标准研制与科技创新协同机制。要完善水利科技创新力量支撑体系,优化各类水利科技创新力量的定位和布局,形成系统研发合力。要完善水利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快创新链、产业链、应用链精准对接、融合发展,让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要完善水利科技创新政策保障体系,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攻关模式,加快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
    12月9日,2024“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在北京圆满落幕,我校学子在国际传播综合能力赛项、笔译赛项、短视频赛项中共获得银奖3项、铜奖3项,学校被授予优秀组织奖。“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大赛设置英语组、多语种组和国际中文组三大组别,覆盖11个语种,连续多年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竞赛目录。2024年大赛历经校赛、省赛、国赛三个赛段,来自1300多所院校的近70万学生参加。此前,外国语学院承办江苏赛区演讲、口译、短视频三大赛项选拔赛。外国语学院充分发挥赛事牵引作用,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自校赛启动以来,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对参赛选手进行全方位全流程指导,提升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着力培养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专业本领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12月8日,2024“省长杯”江苏省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暨闭幕式在南京农业大学滨江校区举行。河海大学以4:0战胜南京大学,夺得高水平男子组冠军,连续16次获得江苏省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省长许昆林为河海大学颁发高水平男子组冠军奖牌、奖杯。比赛中,队伍采取进攻策略,以超强的整体实力和流畅的脚下配合,牢牢掌握住比赛的主动权。通过点球1:0领先对手,并在上半场结束前再下两城,半场取得3:0的比分优势,最终以4:0战胜对手。此前,队伍小组赛第一出线,并在半决赛3:1战胜东道主南京农业大学进入决赛。此外,学校获得2024“省长杯”江苏省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高水平女子组季军、体育道德风尚奖,普通本科男子组亚军等,是全省唯一一所参加三个组别比赛且全部登上领奖台的高校。“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于1997年正式启动,历经27年的蓬勃发展,已实现对大中小学全学段的广泛覆盖,成为推动全省青少年足球运动普及与提升的重要平台,在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等方面有效发挥了示范推动作用。2024“省长杯”江苏省大学生足球联赛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体育局主办,江苏省学生体育协会、江苏省足球运动协会协办。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