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1月9日,水利部水循环与水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在河海大学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副司长武文相、王洪明处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建云院士、副主任胡春宏院士、邓铭江院士、许唯临院士,委员吴吉春教授、傅旭东教授、夏军强教授、吴浩云正高级工程师、钱名开正高级工程师、张金良正高级工程师、姚仕明正高级工程师、陈文龙正高级工程师、严登华正高级工程师、陈求稳正高级工程师、陈东研究员、郑金海教授、杨涛教授,以及实验室主任、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院士,河海大学校长徐辉等出席会议。武文相对实验室筹建以来取得的积极进展表示祝贺,对河海大学长期以来对水利科技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对实验室后续建设提出四点希望:一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的二十大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验室建设的全过程;二是要对接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需求;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科和团队优势,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同发展;四是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咨询指导作用。同时希望河海大学继续支持和强化实验室建设,确保实验室各项筹建目标如期实现,早日进入水利部重点实验室序列。徐辉向出席会议的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和感
    日前,我校水文院青年教师秦友伟副教授联合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郑州大学等单位在水文水资源领域TOP期刊《Water Resources Research》上连续发表了包括“Can Gauss-Newton Algorithms Outperform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When Calibrating a Highly Parameterized Hydrological Model? A Case Study Using SWAT”在内的多篇水文模型参数优化方法相关的学术论文。水文模型的参数优化是水文模型建模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水文模型模拟要素的增加和模拟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待优化的参数数量及模型复杂度逐渐增加。由于水文模型的复杂性,包括非连续性、不可微性及多极值等特点,当前高维度参数空间上基于梯度的优化算法在水文模型参数优化中的应用效果受限。研究首先针对水文模型参数优化中的难点问题,引入了三种梯度优化算法全局收敛性的提升手段,包括差分步长自适应技术、最优采样点技术以及零空间跳跃技术,分别解决了梯度优化算法易受局部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河海大学杰出校友、双聘院士、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3日7时30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1932年9月20日出生,祖籍江苏南京。1953年7月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起在武汉水利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和武汉大学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曾担任国家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水利学会理事,湖北省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委员会委员等。茆智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农田水利学专家,长期致力于农田灌溉基本理论及应用研究,在水稻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方面有出色成就,为我国节水灌溉科技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茆智院士曾以第一获奖人身份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二等奖7项,全国科普作品二等奖1项。2000年获得“国际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革新突出贡献奖”,该年度全球仅他一人获此项殊荣。2019年获得中
    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自2021年成立以来,以“四个一流”建设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融合为核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建好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培养链深度融合,更好地支撑和引领“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四个一流”建设为目标,齐心奋斗砥砺前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国之大者”,以“助一流学科、育一流人才、研一流技术、创一流产业”的“四个一流”建设为目标,围绕“数字水利与水安全、低碳环保与新能源、智能建造与新装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四大领域,承担“人才培养、企业孵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四大功能,着力打造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河海特质、江南底蕴”的苏州研究院。校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洪武,校长徐辉,副校长郑金海等走进苏州院,调研苏州院运行情况,视察过渡场地及大楼建设情况。常务副校长、苏州院院长李俊杰多次指导并布置工作。日前,在地方政府的努力下,苏州研究院顺利推进载体建设,预计2024年交付使用。苏州研究院基本完成了建章立制,搭建高效运行的四梁八柱,谋划未来发展思路,理顺各方关系。承担国
    近日,2022年度江苏省研究生优质教学资源评选结果公布。我校获评江苏省研究生优秀课程4门、优秀教材3部、优秀教学案例2个。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深入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2021-2025年)实施方案》要求,实施“河海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蓝钻计划)”,积极开展校级研究生优秀课程、优秀教材、优秀教学案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教学资源建设,建成一批优质研究生教学资源。研究生优秀教学资源是彰显学校研究生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更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研究生教育教学内涵建设的有力抓手。学校将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优质研究生教学资源建设,着力推动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强化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我校研究生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近日,人民网发布“2022乡村振兴创新案例”名单。由我校商学院张长征老师、陈鹏老师指导,李嘉雯、李亚琦、王钰超、张铨望、杨楚楚、马睿博、王胤文、陈菲儿、甘家旭等本硕博学生调研团队撰写的《乡村振兴走基层,三产融合强赋能》案例成功入选。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提档升级的必由之路。2022年7月至8月,河海大学师生调研团走进田间地头、走入工厂车间、走访政府部门,与相关人员深入访谈、交流,先后调研江苏省淮安市盱眙龙虾产业、宿迁市沭阳花木电商产业、盐城市东台市围垦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情况,探索三产融合实践经验和发展模式,探讨三产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为江苏省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建言献策,为全国乡村可持续振兴贡献河海力量。“2022乡村振兴创新案例征集展示活动”于2022年3月由人民网财经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启动,旨在鼓励乡村振兴创新举措与实践,发掘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与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征集活动共收到各地各单位提交的案例438份,内容涵盖党建引领、对口帮扶、产业振兴、数字农业等方面。最终
    1月6日,中国共产党河海大学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校党委委员出席会议。校纪委委员、中层正处职干部、党外人士代表列席会议。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主持会议。会议听取唐洪武同志作2022年校党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取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新同志作2022年纪委工作报告。会议审议通过两个工作报告。全会认为,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2022年也是学校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和学校第十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决策部署、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校党委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站稳师生立场,高站位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高标准举办纪念华东水利学院建院70周年系列活动,凝聚起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校党委深刻把握“国之大者”,深刻理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
    近日,由中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联盟主办的首届中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创新创意大赛落下帷幕。由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专家团队指导的参赛作品《追寻总书记足迹,践行生态文明之路——木兰溪流域水生态调研与评估》获一等奖,河海大学获竞赛优秀组织奖。该作品在水生态监测-评估-诊断-修复的理论技术体系下,从木兰溪综合治理的生态要求、流域水生态修复的初步思考、木兰溪流域水生态系统调研和社会实践的研究成果及意义等四个方面调研分析了东南沿海典型独流入海型河流木兰溪的水生态现状,凝练了以木兰溪为代表的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将为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和流域高质量发展等工作提供借鉴。中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联盟是由教育部和中国科协作为指导单位,南开大学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倡议发起,国内170多所高校加入共同组成的全国性生态文明教育合作组织。首届中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创新创意大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等理念,推动中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科研、教学和实践。
    近日,全国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展示活动优秀案例名单公布,我校《促六种力量下沉 绘七彩生活空间——河海大学打造学生社区“三全育人”实践园地》《河海大学“三强化”促社区平安》2个案例成功入选。此次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展示活动,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织开展,旨在丰富“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内涵,充分展示高校学生社区作为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的育人成效。全国共评出120个效果好、有成效、有特色、可推广的优秀活动成果,其中江苏高校共入选12个。后期思政司将在云平台进行集中展示和宣传推广,成果纳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案例库,供全国高校学习观摩。近两年来,学校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以“实施阳光工程,建设七彩社区,成就青年未来”为基本建设主题,通过线上线下两个维度,分步骤、分阶段、多部门协同持续推进学生社区管理理念改革、空间布局建设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改革和育人模式改革,突出力量下沉、支部引领、学生参与、师生联结等特色,重点建设红色引领、未来规划、活力生活、事务办理、心理健康、学业指导等“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
    岁将更始,时乃日新。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值此辞旧迎新之际,谨向广大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海内外校友,向长期关心、支持河海大学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友人,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愿!2022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全世界目光聚焦中华大地,在奥运圣火的辉映下,感悟“一起向未来”的磅礴伟力,在党的二十大的响亮声音中,思考国家发展、世界发展、时代发展的方向。这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昂扬奋进,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绚丽画卷。2022年,学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国之大者”,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激活力、增动力,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聚合力、提效力,各项事业呈现良好上升之势,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步履铿锵。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全面完成学校思政体系各项任务,入选教育部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项。加强专业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增加至37个,新增3个专业通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