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江苏省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结果,河海大学再次获评最高等次A等。自江苏省2020年首次开展研究生教育综合评价工作以来,我校连续3年获评A等。我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细落实《河海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蓝钻计划”),构建卓越研究生教育体系,稳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一年来,我校研究生教育影响力持续扩大,成果丰硕。研究生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招生人数超过5000人,博士生招生规模首次突破500人,连续获评江苏省研究生招生“双优”单位。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深入,获评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1支。学位授权点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增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教学资源进一步丰富,入选江苏省研究生优秀教材2部、国家级案例库6个、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1个、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示范基地1个、优秀研究生工作站17个。党建质效进一步提升,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个、江苏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研究
    5月29日,河海大学第三十八次学生代表大会、第二十五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召开。校党委副书记郭继超、江苏省学生联合会驻会执行主席宋恒宇出席大会并讲话。校党委研工部、校党委学工部、校团委负责人,校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各学院(学部)团委书记,全体大会代表参加大会。郭继超在讲话中指出,第三十八次学生代表大会、第二十五次研究生代表大会是全校青年学生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希望全校同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他还对学生会、研究生会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引导河海青年紧跟党走。二是要牢记服务宗旨,服务河海青年成长成才。三是要持续深化改革,塑造清新阳光组织形象。省学联宋恒宇主席说,河海大学学生会、研究生会各项工作走在了全省高校学生会组织的前列,他希望我校学生会、研究生会以本次大会的召开为契机,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更好地服务同学成长,力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南京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刘志楠同学代表兄弟高校学生会组织致辞。大会听取并审议了第三十七届学生会执行主席刘瀚元同学、第二十四届研究生会执行主席金子又同学所作的工作报告。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学生会章程修正案、研究生会章程
    施嘉炀之所以选择工科,是因为年少时在上海亲眼目睹了租界巡捕对苦力的殴打,所以立志要走“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为了科学救国,师夷长技,在当时中国兴起的“出国热”中,他考上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施嘉炀施嘉炀(1902—2001),福建福州人,清华大学工科的创建者,水力发电学家、工程教育家。1915年施嘉炀考取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3—192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士、硕士和电机工程学士,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5年时间,3个专业,4个学位,充分展现出他强大的学习能力,也为他以后从事工程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8年回国后,他任教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34—1935年前往德国柏林皇家水工研究所及卡尔斯鲁厄大学进修并考察;1955—1957年在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及列宁格勒水电设计院进修;1957—1985年任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教授兼水资源规划教研组主任。1986年起,施嘉炀任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施嘉炀是从清华走出去的,又回到清华,毕生后扎根于清华,他辛勤耕耘,培桃育李,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中国科学技术人才。他追求科学,非常注重实验,设计、主持修建了当时的水力实
    5月25日,我校召开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第十四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3个代表团的212位代表委员参加了会议。校长徐辉向大会作《凝心聚力向未来勇毅前行谱新篇》的学校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客观地总结了2021年学校工作情况,提出了2022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思路,明确了十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他指出,2022年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为主线,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着力提升建设内涵,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聚力人才强校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合作发展模式,深化国际合作交流,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增进师生福祉,创新内部治理模式,全面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会议听取了副校长张兵所做的《河海大学2021年度财务决算和2022年度财务预算报告》,审议通过了工会2021年工作报告、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案工作报告和副校长陆国宾作的大会决议。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作大会总结讲话。他对大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向与会的代表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提站位、勇担当,坚定发展自信,扛起责任使
    近日,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公布了首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我校入选“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水利水电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等18个基层党支部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近年来,学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强顶层设计与内涵建设,扎实推进党建示范创建工作,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增强,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创新活力充分激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自觉与自信进一步强化,紧密围绕保障国家水安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突破,为建设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构筑坚实基础。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建设周期为2年。学校党委将以创建行业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标杆大学为目标,对照“六个过硬”重点创建任务,实施“对标创优、强基创优、队伍创优、育才创优、文化创优”五大建设计划。充分激发二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全体党员三级“聚能环”力量,推进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和高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从源头唐古拉山脉,至上海崇明岛以东入海,长江全长6300余公里。其长度在世界上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9%。干流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拥有一级支流700余条,其中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等支流流域面积超过5万平方公里。沿线湖泊星罗棋布,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等淡水湖群集。作为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水资源十分丰富。近20年平均水资源量是9958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近1/3。长江,以其丰富的水资源生产着占我国1/3的粮食,养育着超过我国1/3的人口,创造着超过我国1/3的GDP,具有占我国60%的内河航运里程,[1]是中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大河。长达100多万年的文化发展过程中,长江流域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圈,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长江文化,就不成其为中华文化。“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梯度发展。”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勾勒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棋局,首
    5月24日,我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校党委书记唐洪武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校欧美同学会会长郑金海主持会议。唐洪武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立意高远、情真意切,不仅是对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巨大鼓舞,也是对广大留学归国人员、广大知识分子、广大青年的深切关怀,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留学人员成长的关怀和对留学人员工作的重视。河海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始终坚持“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新时代河海留学归国青年、新一代青年学者应传承好、发扬好前辈们的爱国精神与红色基因,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积极投身民族复兴伟业。唐洪武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重要回信精神提出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重大意义,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二是要把学习贯彻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体现在履好职、尽好责;三是希望学校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在立德树人、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郑金海表示,学校欧美同学会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精神,
    5月23日,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郝芳华、副校长夏立新、校党委副书记陈迪明一行来校调研。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校长徐辉、常务副校长李俊杰、党委副书记郭继超参加座谈会。会议由李俊杰主持。唐洪武代表学校对郝芳华校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强调河海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同属行业特色高效,同样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强劲的科教实力,希望两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资源共享,强化务实合作,多向赋能,切实拓展合作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徐辉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基本情况、发展思路,以及近年来学校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服务行业和地方发展,提升办学特色优势等方面的工作和成绩,希望两校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共享、学生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交流,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而努力。郝芳华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发展情况。她表示,华中师范大学与河海大学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合作空间,希望华中师范大学与河海大学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优势互补,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搭建创新平台,共同推进两校高质量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和河海大学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文/
    5月17日,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工程实验中心暨江苏省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固碳减排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江宁校区举行。校党委孟新副书记、校长助理周语明参加会议。孟新代表学校对实验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的建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她说,今年是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办学70周年,中心的建成将为学院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她希望学院能加强中心功能规划与作用发挥,在学科和学院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希望学校相关部门继续做好支持和服务工作,共同推进中心建设,助力我校农业学科的发展。仪式上,农业工程实验中心和江苏省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固碳减排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揭牌。农业工程实验中心包括本科教学实验室、团队科研实验室和公共平台实验室。本科教学实验室主要服务于农业水利工程和土地整治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团队科研实验室服务于我校农业工程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两个一级学科的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公共平台实验室主要包括仪器室、消煮室、样品处理室等,均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共享,预约使用。江苏省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固碳减排工程研究中心于2021年经江苏省发改委认定设立,中心依托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围绕灌区水土资源优
    5月21日7时36分,九三学社社员、河海大学教授郭子中同志在纽约逝世,享年93岁。郭子中同志1929年10月出生,江苏扬州人。1955年7月本科毕业于台湾大学。1955年8月至1957年8月在台北服役。1957年9月至1962年7月在台湾省经济部水资源统一规划委员会工作。1962年7月至1965年7月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65年9月毅然回国,赴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前身)任教,历任教员、副教授、教授,曾任河海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94年12月退休。郭子中同志长期工作在教学和科研一线,在明渠水力学、消能防冲等方面造诣深厚,成绩卓著。先后主编或参编《消能防冲原理及水力设计》《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等多部著作,发表《二元混合流掺气特性初步研究》《二滩水电站泄洪消能布置方案可靠度研究》等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七五”攻关项目、国家教委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等多项基金课题。郭子中同志先后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科技成果奖三等奖、水利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荣誉。郭子中同志热爱祖国,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