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近日,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校长徐辉分别带队与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设集团”)、华能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江苏公司”)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当起“推销员”,为毕业生“代言”,向企业问需。唐洪武在与华设集团董事长杨卫东,集团董事、副总裁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交流座谈中表示,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既是教育部的部署要求,也是学校自身工作的需要,更是集团升级发展和社会责任的要求。他希望在已有合作的基础上,能巩固拓展长期稳定的就业合作渠道,为河海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徐辉在与华能江苏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庆伟的交流座谈中表示,河海大学与华能江苏公司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也是学校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他希望通过此次建立全面合作关系,集聚各自优势,携手并进,成为国家能源领域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交流座谈中,华设集团和华能江苏公司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各自企业的基本情况,并就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产业化标准化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表达了对河海人才的高度肯定
    5月21日,校党委书记唐洪武教授以《勇当先锋 不负韶华 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为题,为学校师生讲授专题思政课。唐洪武的专题思政课围绕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辉历程、河海青年把青春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三个方面展开。唐洪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为师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百年辉煌历程。唐洪武从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河海青年把青春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的奋斗故事。他强调,在学校治水兴邦的历程中,一代代河海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河海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更应勇于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唐洪武对广大青年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他希望同学们在时代敞开“主航道”、家国刻画“中心线”、梦想安放“定位标”的基础上,能够接过“历史接力棒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在高校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我校教授、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鲁春辉作为留学归国青年学者代表登上央视《晚间新闻》栏目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感悟。鲁春辉说,总书记对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寄予殷切期望,让我们倍受鼓舞!身处这样伟大时代,作为一名留学归国青年学者,自己将立足岗位竭力工作,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以实干创造新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年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共青团要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近年来,河海大学共青团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着力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认真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基本职责,共青团工作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河海大学团委连续五年获评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增强引领力,带领河海青年紧跟党走“听党话、跟党走始终是共青团坚守的政治生命,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始终是一代代共青团员的政治信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共青团的殷切寄语,坚持党的领导是共青团的立身之本,坚守理想信念是共青团的政治之魂。河海共青团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恪守“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坚定不移做到“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一是聚焦思想引领。深入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信仰公开
    在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学习期间,须恺和汪胡桢、张闻天等是关系很好的同学,他们学业上互相切磋,互相激励,都以修建水利、振兴中华为终身志愿。在美国加州大学学习期间,他碰巧又和张闻天住在一起,深受张闻天进步思想的影响,更加坚定了为振兴中华、解除人民大众的困苦而奋斗的信念。他心怀祖国,立志澄清和洗雪国耻、振兴中华,并为两个儿子起名清华、澄华。须恺须恺(1900—1970),字君悌,江苏无锡人,我国现代水利事业的开拓者,水利工程学家和水利教育家。须恺从小生活在太湖边,少年时他就经常看到湖边农田里的乡亲要靠脚踩水车费力辛苦地车水浇田,这使他很早就领悟到“水是农业的根基”这个道理,决心学习水利。1915年,他考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现河海大学)。毕业后,须恺先后工作于江北运河工程局、顺直水利委员会,后前往美国工作,并于1922年进入美国加州大学学习。1924年,他获得加州大学硕士学位后回到祖国,开始了为祖国水利事业奋斗的一生。从在陕西协助李仪祉先生开展泾惠渠新型灌渠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到前往钱塘江工程局,须恺做了大量实地查勘的工作,成为中国现代水利事业第一批开路者之一。1928年,华北水利委员会成立,
    如果说每一条河湖过去的红色记忆值得被记录、被传颂,那么,新时代河湖治理故事更应该被书写。这其中至关重要的,便是始于2016年底的河湖治理管护的一次创新制度尝试——河长制。这项制度的实施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荡的河长“认河、治河、巡河”行动,开启了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河湖治理的全新篇章。无可回避的生态危机根据2013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拥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45203条,总长度达到150.85万公里。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及以上天然湖泊2865个,湖泊水面总面积7.80万平方公里。其中,淡水湖1594个,咸水湖945个,盐湖166个,其他160个。[1]这些河流、湖泊不仅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发挥着供水、灌溉、航运、防洪调蓄、生态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河湖似乎成为人们关注的“死角”。各地都出现如河道干涸、湖泊萎缩、水环境状况恶化、河湖功能退化等问题,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江苏是我国淡水湖泊分布最集中的省(区)之一,湖泊面积6853平方公里,占国
    5月11日,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合作交流大会在南京举行,12个中东欧国家和中国的60家高校、机构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首批合作伙伴。河海大学副校长徐卫亚教授受邀参加大会,并作为嘉宾启动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网站暨“云对接平台”正式上线。来自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科技主管部门、高校院所、企业、技术转移机构在会议中发布多项技术合作需求。我校力学与材料学院曹茂森教授团队与保加利亚、匈牙利、塞尔维亚高校借助转移中心平台,联合开发维护跨河混凝土桥梁健康和安全的创新技术,为民用基础设施的性能评估和健康监测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合作情况在会议中作为重要成果进行展示。河海大学一直将中东欧国家作为重要合作国别,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与波兰、罗马尼亚、捷克、保加利亚、匈牙利、塞尔维亚、黑山等国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签署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师生交流、科学研究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学校建有“‘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安全与健康”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引进来自捷克、波兰、立陶宛、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3名院士在内的12位顶尖专家,在混凝土桥梁健康监测关键技术方面产出系列重要成果。其中,与我校合作
    5月12日,河海大学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之毕业生直播自荐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方式顺利举行。校党委书记唐洪武,党委副书记郭继超,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主任、水利部党校专职副校长王新跃参加活动,通过直播方式面向用人单位推介我校优秀毕业生。唐洪武向用人单位介绍了学校发展、人才培养及2022届毕业生当前就业情况。他说,河海大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对接地方与企业需求,提升人才培养的契合度,大力满足就业市场的多元化供给,广受用人单位肯定。他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各单位机构的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台共建等方式,实现人才培养供需、科技研究发展、党建实践共建的互促共赢。王新跃肯定了河海大学为水利行业人才培养做出的卓越贡献。他提到,河海大学毕业生一直以来都是水利行业重点人才引进的主要后备力量,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对学生专业学习、未来发展、成长路径和职业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他寄语河海大学学子在未来工作中要深入一线、扎根基层,积极发扬河海大学校训和“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服务民生,造福民生,保障民生。唐洪武、郭继超与用人单位代表就用人需
    5月12日,我校举行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专题学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校领导、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党委部门负责人参加学习。会议由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主持。唐洪武书记在交流发言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饱含着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对共青团事业的高度重视,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他围绕“坚持党的领导是共青团的立身之本”“中国共青团不愧为中国青年运动的先锋队,不愧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在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应是当代青年的不懈追求”三个方面畅谈了学习体会。唐书记还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加强系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髓要义。学校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重要任务,扎实开展学习活动。二要加强政治引领,始终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青年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三要加强教育引导,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要按照“中国灵魂、全球视野、河海特质”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引导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
    1949年6月,张含英赴开封就任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顾问,时值伏秋,大汛即至,人民治黄机构清新的风气、忙碌的场景、高效的工作、治河员工干练的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得知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防汛会议决定:当年防汛工作,要“保证陕县黄河水流涨到16000立方米每秒时,下游大堤不决口”。历史上从来无人敢保证黄河大堤不决口!中国共产党人气冲云霄的气魄,让张含英既震惊又佩服,深感天下大变,换了人间。但同时他又很振奋,因为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中,自己必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为人民治黄而工作,实现自己久已蕴藏的黄河梦!张含英张含英(1900—2002),字华甫,山东菏泽人,中共党员,水利专家,我国现代水利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尤其是在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921年,他考取山东省官费留学备取生,于当年夏天赴美国入伊利诺依大学土木系学习,后获荣誉结业证和土木工程学士学位。接着又前往康奈尔大学研究院学习一年,获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25年学成回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终于能够真正实现自己多年的治黄夙愿。1953年,以张含英为团长的西北水土保持考察团,历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