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近日,中国科协对2020年全国科普日有关组织单位和活动进行工作表扬。由我校主办的“我心中的幸福河”微视频征集评选展播荣获2020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我心中的幸福河”微视频征集评选展播活动共征集到30余件优秀微视频,取景地点涵盖长江、黄河、玄武湖、秦淮河等,作品记录展示了美丽河湖的精彩瞬间和丰富内涵,具有十分鲜明的宣传和科普意义。本次活动紧扣国家战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出的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通过宣传幸福河的丰富内涵,用公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微视频形式将大家心中对幸福河的美好设想说出来,在分享和交流中加深对幸福河在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治水理念重要性的理解。(叶志达)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召开了《辞海》(第七版)出版座谈会,同时在上海设立分会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会议并讲话,我校作为北京、上海以外分科编纂单位的唯一代表应邀出席了上海分会场会议。河海大学作为《辞海》(第七版)水利分科的编纂单位,校长徐辉教授、原校长姜弘道教授和张长宽教授受聘担任分科主编,组织了45位老中青专家开展水利词条的遴选、审查、撰写与审核工作。全体编纂人员秉承“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的“辞海精神”,坚持“反复推敲、与时俱进、守正出新”的工作原则,广泛筛查、遴选了水利学科词条近千条,最终经审定收录了水利学科词条647条。编纂人员经过近五年的反复打磨,圆满完成了水利分科的编纂工作,得到了《辞海》(第七版)编委会和出版单位高度评价。《辞海》是我国唯一的一部以字带词,集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等主要功能于一体,以百科知识为主的大型综合性辞书,列入国家重大文化工程。《辞海》(第七版)的编纂工作于2015年4月25日在上海启动,2020年8月12日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首发。新修订的《辞海》(第七版)学科架构更加合理,知识体系更加完备,集中反映了各学科各领域
    12月21日,我校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河海大学校长徐辉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李杰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双方还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徐辉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他表示,河海大学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在项目合作、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了务实有效的合作。此次双方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合设立合作工作办公室、共建“水环境与水生态”产研联合研发中心,共同围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广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必将实现优势互补、发展共赢,共同为构建节能环保领域产研合作新模式、技术创新新格局、产业发展新动能,为推动疫情后经济绿色复苏和绿色发展作出新贡献。李杰副总经理表示,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唯一一家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己任,长期致力于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生活更美好。通过与河海大学的战略合作,将在节能环保领域主业范围广、产业链完整的优势基础上,积极开展科技人才联合培养,进一步推动产研深度合作,着力在全产业链深化联合研发和成果转化,打造中国节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公布2020年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我校7篇博士论文入选,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数量位列江苏省高校前列。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是衡量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全省范围内研究生学位论文最高水平的展示。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学校研究生培养关键指标,狠抓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截至目前,我校所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已经覆盖学校12个一级博士学科,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研究生高质量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程晓娟)
    12月18日,“水韵江苏幸福河湖”江苏河湖故事大家讲活动在我校举行。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张劲松,河海大学党委副书记郭继超,江苏省政协委员、新浪江苏总编辑冯晓婷出席本次活动。江苏省水利厅、各设区市水利(水务)局,水利风景区管理单位代表,河海大学师生代表等120余人现场观摩,4万多位网友通过江苏省水利厅微博账号线上观看活动直播并交流互动。本次讲演活动遴选出江苏各地10个具有代表性的河湖故事进行讲述演绎,讲述者们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岗位、有着不同的经历,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江苏秀美河川的热爱。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产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其中我校选送的长江故事《澜起扬子江依云石头城》获得二等奖.本次活动由江苏省水利厅于2020年9月发起,由我校承办,实现了“ 水利+文化”“水利+高校”的跨界融合并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活动历经半年,近百名参赛选手以笔墨抒怀,记录了身边每一方水、每一条河的发展变迁。本次活动是打造河湖文化品牌、推动水情教育的创新之举,为江苏治水事业丰盈了河湖故事,为幸福河湖建设贡献了文化力量。(文/宣传部 图/朱昊)
    近日,第五期中国科技会堂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建云受邀担任主讲嘉宾,以《区域水平衡与水安全保障》为题作专题报告。张建云院士从我国水资源自然禀赋及特征,我国水安全形势与保障对策,健康的区域水平衡构建路径、以及当前水平衡若干重点问题等方面对当前我国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解读。他指出,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我国地理气候条件特殊、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其它自然资源和人口、经济的布局极不匹配,是世界上水问题最复杂、最具有挑战性的国家。水资源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赋予了新时期治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为科学治水、保障国家水安全指明了方向。同时,他强调,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实现健康的区域水平衡状态,是保障水安全和国土综合安全的基本前提之一,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最后,张院士还分别就青藏高原水平衡变化、西北地区暖湿化、海河流域水平衡变化、从长江大洪水看防洪工程对水平衡的调节作用等问
    近期,由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长江院)主办的“长江大讲堂”全球变化系列讲座迎来“收官之讲”。12月15日,全球变化系列的第三场由长江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作题为《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及对策》的讲座。校党委书记、长江院执行院长唐洪武主持。张建云院士在报告中指出,气候变化影响到降水、蒸散发、产汇流、下渗、地下水等水文循环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通过建立模型分析表明,我国尤其是海河、辽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川径流量总体呈现减少的趋势。北方河流径流减少人以人类活动影响为主要原因,南方及西北地区的变化则是气候变化为主要原因。此外,气候变化对冰川冻土具有明显的影响,冰川融水明显增加,洪水节律明显提前,但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流域,已经或者正在出现冰川融水开始减少的现象,涉及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高度重视。张院士强调,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水文事件呈现增多趋强的趋势,我们亟需提升防灾减灾的能力和防御水平。张院士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一是要节能减排,减缓气候变化的进程和影响;二是要通过加强抵御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建设,提升系统的韧性,以及节约用水,降低需求压力这两
    12月20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一行就师德师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专题调研我校。教师工作司副司长宋磊、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潘漫、江苏省教育厅教师发展处处长马斌、教师发展处主任科员汤兴虎等陪同调研。校党委书记唐洪武、校长徐辉、常务副校长李俊杰、副校长陆国宾等校领导参加了调研。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代表学校对任友群一行来校调研表示欢迎,对教育部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介绍了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工作原则,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学科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人才体制机制的改革,着力营造“引育用服”四力协同、“一流师资”八方汇聚的人才生态环境等工作开展情况。校长徐辉从学校历史沿革、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国际合作以及发展规划等方面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常务副校长李俊杰从立师德、强机制、扩通道、重培育、聚英才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师代表、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的杨海霞教授和荣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向圆圆副教授分别做了交流发言。任友群司长对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
    12月19日,河海大学召开2020年度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现场述职评议会议。会议由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主持,校领导、党委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以及“两代表一委员”、院长、师生党支部书记代表等参加了会议。会上,各学院(学部、系)党组织书记聚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和学校党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部署要求,作为第一责任人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总结工作成效,回应主题教育整改、上年度述职评议考核整改和学校巡察反馈情况中涉及基层党建工作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查摆突出问题、分析产生根源,提出破解工作瓶颈的措施。唐洪武书记指出,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是中央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夯实基层党建工作,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制度安排。他对现场述职的学院(学部、系)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逐一点评,肯定成绩的同时,着重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指明了努力方向。他指出,各位书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切实加强政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和学校党委工作部署,切实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积极
    近日,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名单公布,我校共获得4项二等奖,创历史最好成绩。其中,孙其昂教授的著作《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研究 》、黄明理教授的著作《马克思主义魅力与信仰研究》、杨春福教授的著作《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法理学研究》分别获著作论文奖二等奖;周海炜教授的咨询服务报告《中国与周边国家水资源合作开发机制研究》获咨询服务报告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为国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成果奖,开展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奖工作,是教育部为表彰奖励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绩,展示高校社科界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举措。该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迄今已成功评选了八届,获奖成果有较高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于智恒)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