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12月17日,水利部副部长陆桂华一行来我校调研常州新校区建设工作。校党委书记唐洪武、校长徐辉、副校长陆国宾参加本次调研活动。在常州新校区建设现场,陆桂华副部长听取了我校常州新校区区位优势、功能定位、规划理念、学科布局以及当前建设进展等方面工作情况的汇报,实地察看了常州新校区施工现场。陆桂华副部长充分肯定了常州新校区建设工作已取得的成绩。他指出,河海大学办学特色明显,多年来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特别是为国家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新时期学校要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提升一流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要统筹规划好常州新校区的建设工作,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双一流”建设,助推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水利部、江苏省水利厅、常州市金坛区有关领导陪同调研,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调研。(文/李轮 图/彭国平)
    12月15日,省慈善总会会长蒋宏坤一行来我校爱心超市调研交流。省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河海大学党委副书记郭继超以及学生处负责人出席活动。蒋宏坤会长一行听取了爱心超市学生代表的工作汇报和介绍,充分肯定了河海大学爱心超市的助学成效,蒋会长指出学校爱心超市作为江苏省第一家学生自主经营的高校公益性实体超市,具有显著的平台优势,尤其在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加强学生奉献精神、鼓励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增强学生“凝聚爱、培养爱、传递爱”的意识,在推进校内慈善文化建设的同时,延伸、放大平台功能,为整个社会的公益事业做出贡献。长期以来,河海大学爱心超市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资助贫困学生的同时,还为广大学生群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志愿服务平台,通过形式多样的志愿公益活动培养了河海学子优秀品格的,同时也对整个社会进行了回馈和奉献。(祝婕 乔熙)
    河海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学科建设,积极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努力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搭建科研平台,服务战略需求。联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单位,成立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设立水生态与环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工程技术、岸线保护与绿色航道、智慧水利、绿色发展战略等六个研究中心,致力完善绿色产业体系、绿色运输体系、绿色城镇体系,为长江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依托中国三峡——河海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联合实验室,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开展重大工程科技攻关,建立人才培养与交流工作机制,搭建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在水资源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管理、水利水电工程调度等领域开展合作。联合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搭建水利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专利成果数据库,推动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促进水利行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聚焦江苏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开展长江江苏段岸线保护、南水北调东线二期线路安全性论证、太湖综合治理、深水航道高效利用与江豚保护、沿江化工
    近日,河海大学举办“劳模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全国劳动模范、南京港集团港口机械厂技术管理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沙夕兰应邀作专题报告。副校长许峰出席本次报告会并讲话,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参加了本次报告会。沙夕兰作题为“不忘初心 筑梦港机”的事迹报告会。她以自己三十多年来的港机设计工作学习经历为主要内容,从梦想、奋斗、成果、感悟、生活与感恩等六个方面,讲述了她立足岗位、孜孜不倦、攻坚克难,取得重大成果,并最终成长为一名全国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她寄语在校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扎实学习基础知识,加强实习实践,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肩负起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许峰副校长为沙夕兰同志颁发了“河海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特聘导师”聘书。开展“劳模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也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得以薪火相传的重要载体。今年十月以来,河海大学工会联合各学院先后邀请全国劳动模范、东部机场集团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有限公司机务工程部副主任唐晓源,“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三厂数控组组长胡胜,全国劳动模范、国网南京供电公司陈德风,
    近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第四届技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我校召开。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张建云院士,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钮新强院士,河海大学吴中如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浩院士、河海大学王超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胡春宏院士、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局邓铭江院士、同济大学徐祖信院士,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郑声安教授级高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陈永柏教授级高工、戴会超教授级高工,河海大学唐洪武教授、董增川教授等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河海大学校长徐辉作会议总结,河海大学副校长许峰主持会议。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代表依托单位在致辞中指出,治水兴水,科技为要。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作为我国水利领域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聚焦国家战略和行业重大工程需求,致力于关键技术攻关和实验研究、重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系统集成、推动技术转移和扩散等工作,为推动水利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河海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
    12月14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钟登华就课程思政建设、高校基础研究和科研攻关、直属高校“十四五”规划编制等专题,调研我校。钟登华副部长在我校江宁科学研究试验基地,听取了“十三五”期间学校聚力科研攻关、强化基础研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地方需求等方面工作情况的汇报,实地察看了赣江生态治理模型、上海苏州河深隧工程等现场试验,以及由我校建成的国内首个三向六自由度模拟地震水下振动台,对学校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科研工作融入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认可。在工程训练中心水利工程综合模型室,钟部长听取了该实验室作为通识课程训练基地在开展科普教育、创新性实验等方面情况的介绍,对学校在实践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融合“课程思政”元素,深植“爱国、爱水”的育人理念,让家国情怀扎根学生心灵,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表示肯定。在江宁校区图书馆,钟部长听取了关于学校基本情况和“十四五”总体规划的简要介绍,重点听取了学校在深化五育并举、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等方面情况的汇报,对学校在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四新”建设,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做法给予了鼓励,希望学校进一步推进
    12月11日,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南京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会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中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中国工程院院士缪昌文、中国工程院士院士钮新强、中国工程院院士邓铭江、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华军、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唯临、河海大学原校长张长宽、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云等学术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依托单位领导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教授、校长徐辉教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陈生水院长、河海大学副校长许峰教授及管理委员会主要领导、重点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学术带头人和部分科研骨干代表参加了会议。副主任王会军院士主持会议。王会军院士主持学术委员会会议徐辉校长在致辞中对长期关心支持学校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专家教授表示感谢。他指出,重点实验室团队经优化重组后,在2020这一不平凡的一年里,一如既往取得了显著进展。一是克服新冠疫情不利影响推进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和重大水利工程科研攻关工作。在疫情刚刚缓解的情况下,不畏困难,先后组织四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开展观测实验和科学研究,为新的
    近期,由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长江院)主办的“长江大讲堂”全球气候变化系列讲座陆续在我校举行。12月11日,全球气候变化系列的第二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作题为《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及其影响》的报告。报告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建云主持。丁院士在报告中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与前沿问题,包括驱动力、变化特点、影响,以及我们该如何适应气候变化和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发展方向等内容。他指出,近50年的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导致了暴雨、高温热浪、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极地海冰的融化等重大问题。为适应气候变化,我们需做好气候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预警系统,减少与避免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灾害和全球性灾难;为更好的预报预估地球气候的未来变化和情景,大力发展无缝隙气候与气候变化预测系统。丁院士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和详尽的图表向我们展示了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他谈到了我国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和生态系统的变化,着重说明了西北暖湿化和亚洲水塔失衡的问题,讲解了巴黎气候协定的科学基础和意义。他强调,中国是巴黎协定的坚决拥护者和执行者,积极在巴黎协定开启的共同
    12月13日,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防控警报再次在南京拉响。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追思同胞,是一种历史责任,也是一种前行力量。上午十时,河海大学师生代表在校内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清凉山丛葬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清凉山遇难同胞纪念碑”前,沉痛悼念和缅怀逝去的同胞。校领导及师生代表参加了悼念活动。校党委副书记郭继超主持悼念活动。十时整,近300名师生面向纪念碑列队肃立,他们身着素装,胸前佩戴白花,手中拿着菊花,齐声高唱国歌,国歌唱毕,随着防空警报声响彻南京上空,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1分钟。默哀毕,学生代表向纪念碑敬献了花篮。83名河海学生在纪念碑前高声朗诵《和平宣言》。随后,全体人员绕纪念碑一周并献花。敬献花篮青年学生朗诵《和平宣言》全体人员献花此前,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各学院还自发组织了系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主题教育等各类悼念祭奠活动,寄托对遇难同胞的哀思。参加活动的师生都对这段历史产生了更深的情感共鸣,纷纷表示,历史需要不断记忆,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让我们从历史的苦难中汲取沉痛教训、获取向上的力量。公祭日活动让我们铭记历史,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让我们在爱国主义
    12月10日,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桩基工程举行开工仪式,河海大学副校长陆国宾,金坛区政协主席、长荡湖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陈锁龙参加开工仪式。常州新校区建设是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主动融入长江教育创新带进程的崭新突破,是河海大学新百年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未来,新校区建设将为金坛区快速推进“科教创新明星城”建设,奋进苏南发展第一方阵提供强大支撑,为江苏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贡献河海智慧。代建单位表示将以最大决心、最强干劲、最实作风,确保新校区建成最优工程、精品工程、百年工程,确保新校区2023年9月投入使用。长荡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江苏长荡湖旅游控股有限公司、设计院、施工监理方等相关单位、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桩基开工仪式。(李轮)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