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近日,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一行莅临我校调研科技工作并举行座谈会。校党委书记唐洪武、校长徐辉参加本次活动。会上,唐洪武书记作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建设的专题汇报。他指出,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是聚焦国家战略任务、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瞄准水利前沿的创新平台。他还从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建设条件等方面,总结了学校在涉水学科门类,水利科研人才、平台、项目及成果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介绍了学校面向国际前沿、国家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开展水科学前瞻性、战略性、前沿性基础研究的科技创新,重点突破流域水安全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思考。徐辉校长对雷朝滋司长一行表示欢迎,对教育部及科技司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并汇报了学校服务长江大保护战略,建设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打造我国长江大保护的科学中心、技术高地和人才基地,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展大科学研究,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思考和做法。雷朝滋司长结合高校科技工作调研座谈会情况,对我校科研评价改革落实工作表示肯定。他指出,河海大学行业特色鲜明,要在长远发展战略上加强思考,突出“水”特色,集中发展以水为优势的学科高原高峰。他强调,目前高校在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科技
    8月22日至24日,第九届亚太地区商学院沙漠挑战赛(简称“亚沙赛”)在内蒙古举行。由我校商学院组建的“沙9战队”斩获MBA组团体季军和赛事团队最高荣誉“沙鸥奖”。同时,个人组获A队男子季军、A队女子第八名、C队女子第四名,创造历史最好成绩。该赛事每年在中国内蒙古腾格里沙漠举行,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是覆盖地区最广的商学院赛事,被世界纪录(WRCA)官方认证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沙漠徒步挑战赛”。“沙鸥奖”作为亚沙赛事的最高团队荣誉,历来被各大院校视为参赛的终极目标。(夏齐)
    8月28-30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赛迪环保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在重庆大学举行决赛。我校获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并获得优秀组织奖。理学院陈秉岩、何湘两位老师指导,王诚昊等同学完成的作品“污染减排的水雾放电实时生产氮肥及其滴灌系统”;理学院周晓锋老师指导,李怡冰等同学完成的作品“节能吸附型微污染水磁流体处理系统”获得全国二等奖。由环境学院、水利水电学院报送的3项作品获全国三等奖。本次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共有425所高校报名参赛,参赛人数超过20000人,共计收到作品4138件。经过网络评审、专家会评、学生线上答辩、专家集中现场评审等环节,最终评出特等奖10件、一等奖91件、二等奖118件、三等奖672件。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唯一由高等教育司办公室主抓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该竞赛以“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主题,紧密围绕国家能源与环境政策,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大学生竞赛。我校积极组织相关备赛工作,各位参赛队经过自主创新选题、经验分享讲座、线上培训打磨等过
    近日,由江苏省科协、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广电局、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知识挂图》获得二等奖、《苏渔谣》获得三等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知识挂图》一书于2020年2月正式出版,也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全国最早策划并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知识系列出版物”之一。为助力防疫,该系列出版物的电子版和有声书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纸质版已免费捐赠至部分地区和学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上以“AR技术!全国首套针对中小学生的新冠肺炎防护知识挂图来了!”为标题专题报道了该挂图,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头版头条推荐了该挂图,交汇点新闻针对该系列出版物发布了2篇专题报道。今年以来,我校进一步强化专业出版和精品出版,《河网地区复合污染物水源水的水质净化与安全保障技术》项目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丛书、“中国故事”绘本丛书(第二辑)、《中华经典爱国诗词选读》《中国红色河流故事》(电子出版物)4个项目入选了“2020年江苏省主题出版重
    8月28日,长三角高校先进材料创新发展大会在苏州举行,河海大学常务副校长李俊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胡义东代表双方在会上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工程院院士、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院长干勇,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徐子敏,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赵建国,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基础设施推进组副组长王统伟,苏州市副市长陆春云,苏州市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等出席了签约仪式。双方均表示,将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围绕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共建河海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高新技术的应用研发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研究生联合培养等,共同推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建立协同创新、共促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合作层次,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共同推动双方互融互促协同发展。据悉,此次长三角高校先进材料创新发展大会旨在搭建畅通长三角地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间的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全方位对接长三角区域资源要素,为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探索有益途径,会上,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发起,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大学等长三角地区26家高校共同组建的长三角高校先
    近日,我校组织校友企业家赴常州市金坛区开展合作交流,并与金坛区政府举行了合作交流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郭继超出席本次活动。交流座谈会上,郭继超副书记表示,学校建校百余年来始终坚守治水兴邦的历史使命,坚持立德树人,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长期以来,校友们在支持学校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未来双方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化校地融合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河海校友助力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建设,搭建平台,做好服务。金坛区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对郭继超副书记及校友企业家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指出,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落户金坛,对推动金坛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大沟通联系,发挥好金坛的区位、生态、产业、人文等优势,提高服务效率和效能,为更多的企业家来金坛投资兴业,做好保障工作。座谈会后,我校校友企业家联谊会在金坛区召开,校友企业家联谊会孙继胜理事长介绍了校友企业家联谊会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及近期规划,并表示,在全球疫情冲击下,校友企业家们在联谊会的平台上,抱团取暖、合作共赢,取得了逆势增长的新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河海人的贡献。来自全国各地近40名校
    8月30日,淮河流域水治理战略研讨会在河海大学召开。徐辉校长致欢迎辞,淮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肖幼主任作讲话。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宁远,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建云,水利部总规划师汪安南,江苏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杰,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戴艳萍,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曹金萍,安徽省水利基本建设管理局局长韦金保,江苏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周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戴济群,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淮河水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顾洪主持。徐辉校长代表河海大学,向与会的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视察淮河时的重要讲话,为新时期治淮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参与淮河治理工作,与淮河水利委员会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并于2017年共同组建了淮河研究中心,围绕淮河流域水治理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为淮河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今年来,由淮河研究中心牵头负责的水利部重大科技问题研究项目淮河流域水治理战略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项目研究得到了水利部和淮河水利委员会的充分肯定和
    在张闻天诞辰120周年之际,特撰文回顾他红色信念的初始起源,探寻他红漫于心的青春故事。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此时的中华大地处处春潮涌动,古老的中国正孕育着一场新生。两年前,在民国首都南京,著名实业家张謇应治水导淮之需,以“大工将施,储才为急”为宗旨,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水利高等学府——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办学伊始,学校就注重立德树人,明确了“德为本、才为末”的办学思想,并强调“德立,体健,可以进言学术矣”。1917年夏天,17岁的青年张闻天无意中从上海《申报》看到了河海的招生广告,立即被这所学校独特的气息所吸引。7月15日至17日,经过三天紧张考试,张闻天以第22名的成绩成为河海“正科”第三届的学生。从上海到南京,不经意间的迁改,却暗含着一位青年肩负起“天下有溺犹己溺”的使命担当,渴求声闻于天的伟大抱负。此时的河海,云集了一大批拥有真才实学、具有家国情怀的名师大家,从哈佛大学留学归国的“中国留美学生会会长”许肇南担任校长,江苏省教育司司长黄炎培任筹备主任,学贯中西的李仪祉任教务长。学校按照“三个注重”的教育方针(注重学生道德思想,以养成高尚之人格;注
    8月29日,我校举办张闻天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校党委书记唐洪武,校长徐辉,张闻天同志亲属代表张秀君、张东燕,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馆馆长宁波,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思政课教师代表和“张闻天班”学生代表等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校党委副书记郭继超主持。唐洪武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张闻天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岁月中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了卓越贡献,我们深切追思他革命的一生,把张闻天同志的革命精神融入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融入到办学治校的具体实践中,融入到加快推进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的不懈奋斗中。他强调,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光荣传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抓建设。我们要发扬张闻天的革命精神与河海一百多年来形成的“治水救国”“治水报国”和“治水强国”的优良传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自觉践行“四个服务”的时代
    近日,科技部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等重点专项中遴选出24项技术装备、成果来支撑防汛救灾。河海大学短时临近精细化雨量预报场技术、精细化网格预报与智能化预报技术和网格化精细预报降雨径流水文模型技术等3项科研成果获推荐应用。短时临近精细化雨量预报场技术,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雨量实况场、雷达智能外推和GRAPES-3公里模式,利用气象水文耦合技术,将降雨数值预报结果和洪水预报进行耦合,降雨预报精度提高了3%至5%,洪水预报的预见期从过去的1天延长到3天,在今年汛期气象预报服务中得到较好应用。精细化网格预报与智能化预报技术,能够进行网格化流域预报与流域管理,实现应用区域内任一地点流域河流的流量及水深预报。该项技术已集成到中小河流预报预警与智能调度平台中,在安徽屯溪,福建漳州以及南京秦淮河4个中小河流流域实时预报中得到应用,取得满意效果。网格化精细预报降雨径流水文模型技术,综合考虑我国华北地区下垫面变化影响以及西北地区超渗产流的水文模型。项目研发的栅格新安江-海河模型、栅格蓄超动态组合模型和栅格蓄超动态组合-拦蓄模型,实现了对流域超渗产流和蓄满产流的时空过程甄别和对地表水利工程拦蓄与地下水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