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11月24日,河海大学和金坛区共同举办“校地同行 共赢‘金’彩”融合发展活动,河海大学副校长陆国宾、校长助理周语明,金坛区领导胥亚伟等参加了活动。活动中举行了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合作项目、孵化基地项目等签约仪式,以及科技顾问——咨询专家双向互聘仪式,多家企业与河海大学开展产学研对接和毕业生校企对接活动。河海大学相关单位负责人介绍了学科专业设置情况、专业与产业融合发展规划;金坛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地方产业发展情况和人才政策;上海铁路局常州站负责人介绍沪宁沿江高铁运行及团体票业务情况。近五年来,学校与常州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合作科研项目300余项,与200余家在常科技创新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2022年9月,河海大学与金坛区人民政府签订《推动校地融合发展协议书》,两年来,双方排定共建共享、课题研究、校地合作等项目51个,目前已完成阶段目标项目27个,组建金坛区新能源产业博士后校地合作联盟,河海大学金坛华罗庚技术转移中心成功揭牌,河海大学——华能江苏新能源中心签约落地。学校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和教师代表,金坛区个镇街道园区和相关单位负责人,100余家在坛企业负责人参加活动。(陈婕)
    根据省委部署,11月24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代主任张忠到河海大学调研,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持续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发挥特色优势、贡献智慧力量。调研期间,张忠参观了校史馆、张闻天陈列馆,考察了河海大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综合演示平台,牛首山科技园水流试验大厅、结构试验大厅等实验平台,与一线科研人员亲切交流,深入了解学校在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作用情况,对学校服务长江绿色发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沿海开发、海洋强国战略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希望学校打造更多高水平国家级创新平台与重大科学装置,以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有力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省纪委副书记王维,省纪委常委、办公厅主任祁新,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校长、党委副书记杨桂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新参加调研。
    近日,校党委书记唐洪武、校长杨桂山分别参加了联系班级的主题活动和座谈会,与同学们深入交流。在2020级水文一班的“研途送暖”主题活动上,唐洪武听取了学生干部所作的班级情况介绍和教师党支部党员代表分享的学习经验,充分肯定了班级建设的成效,赞扬了教师党员深入班级为学生答疑解惑的“办实事”形式。他说,大学是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这个阶段也是一个人迸发创新创造力的黄金时期。针对考研冲刺这一关键时期,他希望同学们要坚定信心,脚踏实地;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要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以饱满的状态迎接考试。最后,唐洪武还为同学们送上寓意美好的考研大礼包,预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一举夺“葵”,心想事“橙”。在与2020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班同学的交流座谈会上,杨桂山听取了班级建设情况汇报,并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经历,对同学们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要涵养良好心态,以豁达包容的状态和敢于斗争的精神面对挫折和困难,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二是要厚植家国情怀,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过硬的能力本领,在服务祖国、奉献发展中实现个人理想。
    11月24日,由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主办的长江大讲堂在我校举行,中国科学院傅伯杰院士作题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建云主持报告会。傅伯杰在报告中通过大量的观测数据和事实详细阐述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演变、水循环与水沙变化,深入分析了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最后提出六条对策和建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傅院士的报告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体现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傅伯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荣誉会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时也是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地理学会监事长。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研究,在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本次大讲堂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共2000余人参加此次报告会。长江大讲堂是由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名家讲堂,邀请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介绍水管理、水科学、水工程领域的学科前沿和发展方向,解读流域保
    11月24至25日,2023长江文化南京论坛在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出席论坛并致辞,新华通讯社总编辑吕岩松出席。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出席论坛。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致欢迎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加布里拉·拉莫斯视频致辞。我校党委书记唐洪武院士受邀参加24日上午的主论坛,并作《在江河之治互鉴中推进大河城市文明发展》的主旨演讲。演讲中,唐洪武围绕“江河之治与城市文明”“大江大河的中国之治”“江河保护任重而道远”三个方面,通过翔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阐释了江河之治与城市文明的关系。他说,随着人口快速集聚和城市快速发展,水灾害多发、水资源短缺、水环境退化逐步成为制约城市文明发展的主要因素。面向全球变化带来的新老水问题,中国政府从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推出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他从提升水灾害综合防范能力、破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建设中国幸福河湖等三方面介绍了大江大河中国之治的经验和智慧。最后,唐洪武发出担当共同使命、共享经验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点建议。他号召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江河自然禀赋存在差异,充分发挥各国在江河治理方面的经验和智慧,共同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名单,我校校友周创兵、刘汉龙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创兵,男,1962年生,江苏启东人,1984年本科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1987年在河海大学获岩土工程硕士学位,1995年获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现武汉大学)水工结构工程博士学位;2013年前在武汉大学工作,之后在南昌大学任职任教,现任南昌大学流域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库坝渗流与控制专委会主任。周创兵长期从事水工岩石力学与库坝安全研究,是该领域学科带头人。周创兵刘汉龙,男,1964年生,江苏高邮人,1986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系水工结构专业,1990年12月和1994年6月分别毕业于河海大学岩土工程专业,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7月在河海大学由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年8月获博士生导师资格。1999年5月至2009年10月,历任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河海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2009年10月至2013年12月任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院
    11月18日至19日,由全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联盟主办,河海大学承办的第九届年会在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新能源领域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师生三百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河海大学副校长陆国宾、常州市副市长蒋鹏举在开幕式上致辞。陆国宾在开幕式致辞中说,河海大学在新能源领域具有良好的学科发展基础,是2008年国内最早设立的一批新能源专业,现为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和江苏省重点专业。学校将坚持围绕国家“双碳”战略、常州市“新能源之都”建设,强化学科交叉,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重点规划光伏、储能、氢能等学科方向,合力打造出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与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的新增长极和新桥头堡。蒋鹏举在致辞中指出,常州市在新能源产业赛道上已取得了先发优势,率先构建了“发储送用”产业生态闭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校与科研院所等多方的共同努力,河海大学高度重视新能源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是国内第二家设立新能源本科专业的高校。2023年,还专门设立了新能源学院,与华能江苏公司合作在新校区共建新能源中心。在专家的主题报告环节中,来自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专
    近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对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进行工程教育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由四川大学陈建康教授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原副司长石秋池教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副总工郭军教授、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李卫明教授、长安大学水利部旱区生态水文与水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洪波教授、湘潭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张模蕴主任。河海大学党委副书记郭继超、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出席了现场考查活动。见面会上,郭继超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办学优势和特色及专业定位。专家组组长陈建康教授介绍了此次现场考查的主要任务、目的及相关要求。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负责人顾冲时教授汇报了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等七个方面的持续改进情况与创新举措,并针对认证自评报告中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说明。专家组就自评报告有关问题向学校相关人员进行了询证。现场考查期间,专家组考察了专业教学实验室,访谈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代表、管理人员代表和学生代表等,并逐项调阅审查了各类教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文件等。反馈会上,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学校质保理念先
    11月16日,教育部直属高校关工委第二协作组2023年工作交流研讨会在河海大学召开。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傅国亮出席研讨会,河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新致辞。教育部直属高校关工委第二协作组及河海大学校级关工委、院级关工委等相关同志50余位参会。傅国亮在讲话中用“三个好”“三个更加”概括了各直属高校关工委的工作进展,一是贯彻落实好,自身建设更加完善;二是主动融入好,协同配合更加顺畅;三是优势发挥好,特色亮点更加突出。孟新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在会上介绍了河海大学的百年发展历史和2023年学校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她表示河海大学党委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校院两级关工委的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成绩。会上,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王煌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均衡发展》为题作报告。报告围绕江苏省关工委夯实优质化建设均衡发展基础、明确优质化建设均衡发展需求、取得优质化建设均衡发展成效三个方面展开。会议期间,各高校进行了交流发言,召开了2024年片会预备会,与会代表赴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参观
    11月18日,2023年度宝钢教育奖在上海揭晓。我校本科生杜雨昂荣获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特等奖”。杜雨昂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2019级本科生。累计学分绩点4.72,综合排名年级第一;曾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曾获得国家奖学金等16项奖学金;曾荣获江苏省优秀毕业生、河海大学优秀毕业生等15项荣誉称号;曾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第十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A类特等奖等10项国省级奖项。主持省级创训1项,受理专利3项。此外,河海大学还有10名师生获奖。其中,水利水电学院周建旭教授、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锦国教授、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朱成立教授、公共管理学院韩振燕教授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水利水电学院博士研究生何意,能源与电气学院硕士研究生赵灿,商学院博士研究生邹晨、本科生严瑾,机电工程学院本科生黄柯奕,河海里尔学院本科生曹钰涵荣获“宝钢优秀学生奖”。宝钢教育基金会于2005年5月获民政部批准成立。2023年,全国共有7名教师获得“优秀教师特等奖”,10名教师获得“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 25名学生获得“优秀学生特等奖”。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