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入选名单,我校《家校医警协作模式,护助学子化危为机》入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典型案例。我校《家校医警协作模式,护助学子化危为机》案例,通过家校医警四方协作,采用阶段模型和任务模型相结合的危机干预方式,把危险变成机遇,实现学生在危机后的成熟与发展。案例充分体现了学校以生为本、协同育人、科学育人等育人特色,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处置中法律与伦理的平衡与坚守、建立多学科视角下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协作干预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学术创新和突破,彰显了心理健康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意义和价值,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和示范引领价值。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培养“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的积极健康新人才为基本理念,构建课程教学、咨询服务、实践活动、危机预防、平台保障“五位一体”心理育人工作体系,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陈诗卉)
    3月22日下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合作,代表联合国水机制牵头组织的2024世界水日庆典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我校余钟波教授受邀参加了本次庆典。在这次官方的庆典上,发布了《2024年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联合国机构代表、会员国代表和该领域专家发表了演讲,随后举行了小组讨论,深入探讨水资源管理与建设和平之间的关系。此外,在庆典当天,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朱莉·安·瑞格利全球未来实验室与哥伦比亚大学、莱斯大学和科学水公司合作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启动了一个新的水研究所,致力于解决突发的水和气候问题。余钟波教授受邀为研究所的成立录制了视频,并播放展出。余钟波在视频中指出,自然和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对全球的水安全和可持续性问题造成了巨大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加强学术界、政府与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可以邀请不同机构的专家进行知识和经验交流,重点在水资源管理、防灾减灾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开展技术合作。最后,他还倡导大家在水文科学界开展促进平等、多样性和融合的活动,为年轻科学家们提供更大的平台。自1993年创立以来,世界水日一直是联合国的一项重要纪念活动,致力于强调
    3月30-31日,由我校协办的“中国中车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南方赛区)在我校江宁校区举办。河海大学副校长郑金海在开幕式致辞表示,广大参赛学生、专家学者齐聚南京,共同进行可再生能源领域创新思维的碰撞,河海大学将为参赛学生搭建好充分展示交流的平台。希望通过本次大赛,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助力低碳能源转型及美丽中国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中车副总裁余卫平在致辞中说,作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副理事长单位,中国中车将连续五年支持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支持竞赛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准持续发展,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力,为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教授杨德仁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低碳技术研发,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是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将以竞赛为平台,在为企业和社会输送高质量专业人才,推动综合性、创新性人才培养,促进高校可再生能源产教融合等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和贡献。开幕式上,中车
    3月30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罗喜胜一行来校调研交流。副校长陈达主持座谈会。陈达对罗喜胜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河海大学力学学科与中科院力学所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长期的良好合作,学校力学学科的发展得到了力学所的大力支持,希望未来双方进一步交流对接,谋取更广阔的的合作前景。罗喜胜对学校的周到接待表示诚挚的感谢,他简要介绍了中科院力学所的基本情况,并表示希望与河海大学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研攻关、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实现科教协同,共同发展。学校相关单位负责人、力学学科教授参加了座谈交流。(毕娟)
    在二语写作教学中,作为教师书面反馈的必要补充,同伴反馈得到了广泛运用,但现有的同伴反馈文献缺乏对学生能动性的历时研究。近日,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何佳老师依托生态视角,以我校英语写作课程作为研究场景,调查学生参与同伴反馈活动时的能动性表现和影响因素。图1二语写作教学中同伴反馈历时研究设计该研究揭示了学生在二语写作的同伴反馈中,受到来自多项个人因素和情境因素的交互影响,其中课程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最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因素。研究还揭示了学生反馈能动性在能动性生态框架“迭代”、“实践-评估”和“目标”维度中的独特表现,为构筑提升学生能动性的二语写作课堂提供了教学启示。图2学生反馈能动性在能动性生态框架中的独特表现能动性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语言学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相关研究方兴未艾。外语教育对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深入推进有组织的教学科研,积极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大力支持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不断促进教学科研良性互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该研究成果以“An ecological pe
    3月28日,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熊绍员一行来校调研交流。校长杨桂山主持座谈会。杨桂山对熊绍员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河海大学与中国气象局有着长期的良好合作,与国家气象中心共建了中国气象局水文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着力解决防灾减灾实际问题。学校还将进一步强化气象与水利、海洋、信息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应用,并结合气象需求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向气象行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熊绍员表示,河海大学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在海洋科学、大气科学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希望双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围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局校合作,为中国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撑。江苏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晶,中国气象局科技司副司长臧海佳、中国气象局人事司副司长林吉东,学校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交流。(毕娟)
    3月28日,河海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重点专项“土壤与地下水重非水相液体(DNAPLs)精细刻画关键技术”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我校召开。校党委副书记郭继超参加会议,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王磊处长线上参加会议。郭继超代表承办单位致辞,他对与会专家、领导表示热烈欢迎,对各协同单位的支持与信任表示感谢。他表示学校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将在各方面为协同单位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撑和保障,营造最佳的创新环境,为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项目预定目标创造条件。学校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单位的合作,开展好协同创新工作,共同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积极贡献。王磊强调项目实施对国家生态环境改善与地下水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参加单位要协同组织好项目各项工作,攻克关键技术,中心也将全程关注项目的推进,为项目的实施做好支撑和服务工作。会议成立了以朱永官院士为组长,赵林教授、孙卫玲教授、张文辉教高、周连碧正高、仵彦卿教授、陈梦舫研究员、吴吉春教授、周志芳教授为成员的项目咨询专家组。项目负责人王锦国教授首先代表项目组详细介绍了项目的关键问题、研究目标、实施路
    3月25日,学校召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统战团体负责人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陆国宾出席会议并讲话。陆国宾肯定了上一年度学校统一战线成员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绩,通报了学校2024年改革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对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统战团体提出希望:要强化理论武装,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要强化组织建设,激发队伍发展活力;要强化履职能力,促进成员作用发挥。他表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切实发挥统一战线独特作用和优势,为谱写“教育强国、河海有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凝聚人心、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学校第十四次党员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会上,传达学习了全国两会精神和全省统战部长会议、全省高校统战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学校第十四次党员代表大会筹备情况和学校年度统战工作要点。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统战团体交流了组织建设情况和2024年度工作计划。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统战团体负责人和成员代表参加会议。(统战部)
    3月27日,省长许昆林在南京深入企业和部分全国重点实验室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更大力度支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履行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战略科技支撑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金斯瑞生物科技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基因合成供应商之一。许昆林来到企业展厅、实验室,了解市场拓展、研发投入等情况,充分肯定企业扎根江苏、走向世界、引领全球的发展定位,希望继续紧扣市场需求,发挥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充分激发青年团队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持续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研发应用,切实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努力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许昆林要求当地充分用好产业基础、科研条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生态,聚焦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长大桥梁安全长寿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企业、高校、设计院共同组建,攻克了多项基础理论难题和关键核心技术。许昆林与企业负责人、院士专家深入交流后说,近年来,江苏一批标志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近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2023年主题案例立项名单,我校有3个主题5个项目成功立项。此次入选的项目分别是薛联青教授主持的《上善治水,静水流深——优化水资源高效利用新格局,助力西部大开发谱写新篇章》、潘学萍教授主持的《数字赋能,智水有方——流域水资源智能管理技术走进尼泊尔》、杨英宝教授主持的《中国智造太空“慧眼”——河湖环境遥感“智照”应用》、张长征教授主持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区域协调发展——生态修复价值提升、生态资源产权交易与生态产业化经营的案例》、毛春梅教授主持的《同饮一河水,共创协同圈:以长三角示范区跨界水体治理机制创新为例》。案例教学是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知识与实践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次主题案例征集聚焦“大国智造”“中华传承”“区域协调发展”“走出去”四个主题展开。自2017年以来,学校开展研究生教学案例建设,积极组织老师参与教育部主题案例征集工作,为提高主题案例建设质量,在立项过程中“三审三汇”,两年来我校主题案例立项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杨勇)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