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10月29日,数字孪生水利高峰论坛在河海大学举行。河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新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钱峰、水利部信息中心原副主任倪伟新、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刘志明、中国电建集团信息化管理部主任吴张建、江苏省建设教育协会理事长丁舜祥出席论坛开幕式。孟新在致辞中指出,数字孪生水利是智慧水利建设的重要实施路径和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之一,河海大学肩负着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责任和使命,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和大赛,携手探索,共同推动“数字水利”向“智慧水利”转变,以水利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带动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论坛聚焦“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创造智慧水利未来”主题,来自清华大学、河海大学等知名高校和大型水利行业、企业的专家教授通过6个主旨报告,以及数字孪生水利、BIM全生命周期应用、勘测设计与建管施工BIM应用三个分论坛的25个主题报告,围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国家战略,积极响应2023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的讲话精神,围绕数字孪生水利和水工程BIM的核心理念、政策引导
    10月28日—30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举行。河海大学获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这是我校首次获得“挑战杯”全国特等奖,取得重大突破。其中,由公共管理学院推报,陈绍军、张莉婷、曹志杰老师指导,2021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安若、叶茜等同学共同完成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易地重生:跨县搬迁移民返贫风险防范研究——基于全国最大跨县搬迁安置区的调查》参加民生福祉组角逐,获全国特等奖。由环境学院推报,隋明锐、李一平、董跃等老师指导,2022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蒋奕颖、2021级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杨雨茗等同学共同完成的科技发明制作《污水厂尾水氮脱除技术与撬装智能化装备》参加能源化工组角逐,获全国一等奖。由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推报的科技发明制作《船闸人字门错位智能监管系统》、土木与交通学院推报的科技发明制作《堤坝渗漏隐患快速探测与精准定位装置与方法》、能源与电气学院推报的科技发明制作《深远海漂浮式海洋能高效捕能与并网发电装置》、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推报的科技发明制作《基于稳定基材的高陡岩坡生态修复技术》均获全国三等奖。此外,在“
    10月30日,由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河海大学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主办,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四届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国际高端论坛暨第一届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全球水安全会议在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正式开幕。河海大学校长杨桂山,常州市市长盛蕾,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原主席、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Roger Falconer,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水利部原副部长周学文分别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论坛组委会主席张建云主持开幕式。来自世界各地的相关流域机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世界气象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师生参加了此次论坛。杨桂山在致辞中说,当前水安全问题已经向世界各国敲响了警钟,亟需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共享治水经验和成果。本次论坛旨在通过战略性的讨论及研究,打破学科壁垒、形成协同创新、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增进全球顶级层次的国际合作。希望本届论坛可以进一步成为水管理领域的学者、科技工作者以及决策者、实践者之间
    10月29日,河海大学高质量发展校友论坛在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唐洪武、校长杨桂山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郭继超主持。唐洪武代表学校向参加会议的校友代表表示欢迎,并向广大海内外校友致以美好的祝愿和诚挚的祝福。他表示,近年来,学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把牢“强国建设、河海有为”的高质量发展生命线,部署实施一系列系统性改革和重点工作,各项事业迈出了攀高进位的坚实步伐。学校发展历程上取得的每一项突破、成果、荣誉,都离不开校友的关心支持、师生的奋力拼搏。校友是学校兴学育人、科研创新、开放办学的关键力量和桥梁纽带,希望广大校友将爱校之情、兴校之志、荣校之行汇河成海,助力学校建设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共同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开拓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教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杨桂山以《凝心聚力,踔厉奋发——谱写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题作主题报告,报告围绕“办学成就、形势挑战、未来发展”等三个方面展开,他表示,回望河海大学108年办学奋斗历程,学校兴学育才、治水兴邦的使命担当一脉相承,为国家水利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一大批社会栋梁,各项事
    10月27日,河海大学举行建校108周年大会。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主持大会,校长杨桂山讲话。校领导,获奖代表,师生代表参加了大会。唐洪武指出,108年来,河海大学始终传承赓续爱国报国的红色基因、治水兴邦的历史担当和严谨务实的精神特质,聚智聚力打造全球水教育、水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用奋斗和实干演绎了“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的壮阔图景。他表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贯彻“四为”方针、聚焦“四个面向”,把牢强国建设、河海有为的高质量发展生命线,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聚焦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引领水科学发展、保障国家水安全的核心竞争力,深入推动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加快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行业新质生产力源头供给,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杨桂山指出,在108年的奋进历程中,河海大学始终传承“兴学育才、治水兴邦”的使命
    日前,2023年江苏省高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举行。河海大学获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2项,并获优秀组织奖。其中,由环境学院推报的绿色发展类项目《“大手拉小手”环保科普宣传志愿服务项目》获得金奖。由理学院、数学学院推报的绿色发展类项目《“环保千理,科普同行”——大学生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项目》获得银奖。由公共管理学院推报的阳光助残类项目《听见“星星”的“回声”——回声计划孤独症家庭志愿服务项目》获得银奖。由商学院推报的理论宣讲类项目《“融行科普,探秘金融”金融科普志愿服务项目》、关爱少年儿童类项目《“梦企航”支教志愿服务项目》分别获得铜奖。2023年江苏省高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由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举办,全省84所高校 245 个项目报名参与,150个项目进入路演答辩环节。大赛采用“路演答辩+专题研讨+分享交流”形式,涵盖乡村振兴、为老服务、关爱少年儿童、阳光助残、绿色发展、应急救援、理论宣讲等8个类别。(团委)
    10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常委、水利部原副部长、河海大学杰出校友陆桂华教授做客“长荡湖讲坛”,以《新时代的治水实践》为题,为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400余名师生作专题报告。报告会由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主持。陆桂华讲述了中国水利概况、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领导人民开展的治水实践及成就,重点从制度建设、工程建设、防洪减灾、水资源管理、河湖治理、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讲述了新时代水利事业主要成就,提出了对新时代治水思路与实践的前瞻性、战略性、科学性思考。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是新时代治水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办成了许多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民生福祉的水利大事要事,水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他期望学校对标强国建设、抢抓发展机遇,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对接区域和地方发展,不断增强服务流域综合治理、河湖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能力,为国家水安全和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贡献河海智慧和力量。唐洪武在主持报告会时说,
    作为粮食生产与水资源耗用的关键载体和复杂的开放型自然-社会系统,灌区的节水低碳运行是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期,农工院农业节水研究所在灌溉农业系统节水低碳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进展。研究基于农业广义水资源迁移转化原理和足迹理论,解析了自然-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的灌区蓝绿水资源迁移、转化、耗用和作物水足迹形成过程,提出了粮食生产水足迹计算方法;联合传统范式和足迹理论,建立考虑广义水循环、工程设施、灌排管理和环境影响的农业灌溉系统蓝绿水资源效用综合评价理论、方法与指标,改进了当前以灌溉水为对象、以水量管控为目标灌区农业水效管控模式。着眼水资源耗用和粮食产销全过程,提出了灌区尺度的水-能-粮-碳关联关系分析理论、框架和量化指标体系,建立了灌区水-能-粮-碳关联关系风险评估模型和可持续性评价方法,识别了灌区尺度水资源综合效用和水-能-粮-碳关联关系风险的驱动机制。以农业生产全过程节水低碳为目标,考虑农业蓝绿水效用提升和区域粮食安全保障,建立了基于水足迹与水-能-粮关联关系的农业灌溉系统种植结构优化模型,提出了灌区绿色运行管理机制。该研究还以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大型灌区为对象,
    10月25日,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闫祥林一行到我校调研新校区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河海大学副校长陆国宾接待了来宾。陆国宾对闫祥林一行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总体情况和常州新校区基本情况。新校区建管办负责人从新校区建设背景与历程、新校区概况与布局、校园规划与设计、工程建设管理、新校区运行管理模式等方面向闫祥林一行进行了系统介绍,常州校区管委会相关同志介绍了校区运行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学院学科学生布局等情况。闫祥林在交流中说,此次调研旨在学习河海大学在多校区运行机制、体制设置、功能布局、管理模式、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工作经验,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的建设对南京农业大学新校区建设和启用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希望双方能够持续加强交流合作。会谈前,闫祥林一行参观了新校区。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王向菊)
    10月26日,河海大学举行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围绕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及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致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的贺信精神、《论科技自立自强》一书,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等专题开展了深入学习研讨。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主持学习会。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全校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使命感责任感。要加强组织领导,迅速掀起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热潮。要狠抓贯彻落实,主动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及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到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致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的贺信精神,是做好新时代留学人员工作的根本遵循。校欧美同学会和广大留学人员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强化思想引领,大力弘扬留学报国传统。坚持服务中心大局,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讲好河海故事,传播好河海声音。会议强调,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