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6月7日-9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选拔赛决赛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河海大学推报的10件作品全部入围江苏省赛决赛,分别参与机械与控制、能源化工、哲学与社会科学等组别角逐,获特等奖6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总分位列全省高校第2 ,获江苏省“优胜杯”第1名。。其中,由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推报,管大为、魏长赟、徐振山老师指导,厉展辰、王晗、赵习羽、刘承宇等同学共同完成的科技发明制作《智慧粒子海工冲刷预警预报系统》获江苏省特等奖。由土木与交通学院推报,陈亮、沈扬、李倩老师指导,周奇、刘仡然、刘睿阳、蒋兆典等同学共同完成的科技发明制作《堤坝复杂渗漏通道刻画与风险预测系统》获江苏省特等奖。由环境学院推报,董跃、闫振华、隋明锐老师指导,蒋奕颖、顾子毅、沈昊宇、李炎轩等同学共同完成的科技发明制作《基于电活性生物膜的高碳氮废水处理技术与装备》获江苏省特等奖。由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海里尔学院共同推报,刘瑾、孙梦雅、车文越老师指导,胡殿俊、林楠栖、王浩乾、冯宇璇等同学共同完成的科技发明制作《长深输水隧洞渗漏光电波精细化探测技术》获江苏省特等奖。由商学院推报,张长征
    2025年6月8日是第十七个“世界海洋日”,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慢跑公益活动暨全国海洋科普志愿者招募活动在我校江宁校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陆国宾出席活动。陆国宾表示,学校深入贯彻海洋强国战略,在水利学科特色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由河向海延伸”,力争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希望同学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提升海洋素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海洋保护的实践中,用实际行动践行海洋强国的理念。活动中,企业代表、学生代表共同发起倡议,活动设置了“泡沫跑”和“问答跑”等环节,巧妙地将海洋元素融入其中,充分体现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海洋日主题。本次活动由中国海洋学会发起,河海大学举办,共青团河海大学委员会、体育系、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海洋学院、大禹学院承办。校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200余名河海师生参与活动。
    6月5日,我校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签署“三峡班”联合培养合作协议。副校长陈达、三峡集团人力资源部(党组组织部)副主任张立平出席仪式。陈达表示,河海大学与三峡集团的合作源远流长,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三峡班”的设立,是贯彻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实践,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具体举措。希望通过“三峡班”的联合培养,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培养出一批批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国家水利水电事业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张建军表示,河海大学学科优势与三峡集团主责主业高度契合,双方合作历史渊源深厚,合作基础牢固、前景广阔。“三峡班”联合培养合作的签约,标志着双方人才培养合作迈入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质量的合作阶段。三峡集团将配套优质资源,创新培养模式,希望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携手打造校企合作的新典范。签约仪式后,三峡集团及其子公司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三峡班”专场宣讲会,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等专业2026届毕业生介绍了“三峡班”的培养模式和职业发展等
    近日,我校校友沈佐伟教授被增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非欧盟)院士(Non-EU Fellow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沈佐伟教授,1982年本科毕业于我校数学师资班,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杰出讲席教授、数学与科学研究所所长,担任《Forum of Mathematics Pi》等期刊编辑、国际数学家大会报告人遴选小组成员、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学术委员会成员、ICIAM 奖项委员会成员以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遴选咨询委员会成员。沈佐伟教授长期致力于发展严谨的数学理论和高效算法,解决了数据科学中的关键问题,在函数逼近理论逼近论、小波理论及应用、图像处理、压缩感知和机器学习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荣获新加坡国家科学奖和国际光学与光子学学会(SPIE)“小波先锋奖”,入选美国数学学会(AMS)、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SIAM)会士,新加坡国家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欧洲科学院(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EurASc)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是欧洲重要的(非赢利、非政府)国际性、独立且以学术成就为
    6月4日,我校举行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谢亿民聘任未来技术学院院长仪式。校党委书记杨桂山、校长郑金海、副校长陈达出席活动。仪式由郑金海主持。杨桂山强调,谢亿民院士受聘河海大学是学校与常州市人民政府深化校地合作、联合引育高端人才的丰硕成果,更是学校“筑人才高原、攀学科高峰”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希望未来技术学院以此为契机,坚持守正创新、服务发展、引育并举,探索形成满足未来技术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郑金海宣读聘任文件,表示学校将以高层次人才为支点,一体推进“学科—平台—团队”建设,为培养交叉创新人才、集聚高水平创新团队、产出高质量创新成果提供战略支撑。希望未来技术学院在谢亿民院士的引领下,瞄准国家、行业及地方发展需求,促进学校“新工科”建设,着力打造结构优化、智能建造方向创新高地。常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姚澄代表常州市委、市政府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建设发展。期待在谢亿民院士的带领下,河海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在智能制造、材料科学等领域实现更多原创性突破,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常州落地转化,携手谱写校地双向奔赴、互为成就的新篇章。谢亿民院士对学校和常
    5月30日,我校举办“百十学术”暨2025年全国科技周系列活动。马兰基地原政委、“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高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讲团成员、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孔令才将军应邀为我校师生作题为《学思践悟“两弹一星”精神,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专题报告,活动由副校长沈杨主持。孔令才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论断,系统梳理了我国核武器与航天事业从零起步到跨越发展的壮阔征程,全面解读了“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要义、发展脉络和当代意义。通过展示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氢弹试验突破、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等重大历史节点的珍贵影像,生动再现了钱学森冲破阻挠归国报效、郭永怀以身殉职守护机密、林俊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等震撼人心的历史场景。他强调,“两弹一星”精神不仅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二十四字内涵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突破技术壁垒时展现的智慧结晶和精神丰碑,是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指路明灯。孔令才还对河海师生提出殷切期望:要厚植家国情怀,以邓稼先“甘做无名英雄二十八春秋
    5月30日,我校举行党委中心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第二次专题学习研讨,专题学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和经验》《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教育部高校党建工作联络员盛邦跃列席会议。校党委书记杨桂山主持会议并畅谈学习体会。他表示,中央八项规定带来的变化全面深刻、影响深远、鼓舞人心。要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显著成效。要充分运用“六个必须坚持”的宝贵经验,以身作则、身先示范,不断健全完善学校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要驰而不息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学校系统整治工作,切实把作风硬要求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的硬举措,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河海力量。校长郑金海从“历史维度、实践路径、时代使命”三个层面分享了学习感想。他指出,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标志性措施,是党的优良作风的时代传承。要带头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以作风正校风、以校风促学风”。要将学习教育与干事创业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制约学校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师生急难愁盼。要勇担时代使命,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加强有组织科
    5月29日,由我校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专项“淮河流域闸坝工程水下典型缺陷检测与修复加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召开。副校长陈达出席会议。陈达表示,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学校将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单位的协同创新,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会议成立了以刘加平院士为组长的项目咨询专家组。项目负责人陈哲教授介绍了项目背景与研究内容等基本情况,重点阐述了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路线与预期成效。来自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苏海洋大学等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实施方案论证。“淮河流域闸坝工程水下典型缺陷检测与修复加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由河海大学主持,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浙江大学、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同参与,项目实施为保障淮河流域闸坝工程长期服役安全提供关键科技支撑。同时,也对提升我国闸坝工程的安全服役和风险防控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科学价值。
    5月27日,由我校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专项“变化环境下海河流域水雨情‘四预’平台建设关键技术”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召开。会上,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处长金旭浩、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处长王磊提出,希望项目组全面推进项目实施,按时高质量完成项目各项任务指标。河海大学校长助理、宋翔洲表示,要严格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管理政策与建议的要求开展研究。项目负责人石朋教授介绍了项目背景与研究内容等基本情况,重点阐述了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路线与预期成效。会议成立了以张建云院士为组长的项目咨询专家组。来自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等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实施方案论证。“变化环境下海河流域水雨情‘四预’平台建设关键技术”项目由河海大学主持,水利部信息中心、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及河北省水文勘测研究中心参与。海河流域作为北京周边的重要流域,在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实施“变化环境下海河流域水雨情‘四预’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对提升我国水灾
    近日,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新率河海大学代表团出访德国和丹麦,进一步深化与欧洲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德国期间,代表团访问了法兰克福财经管理大学,与校长Nils Stieglitz进行会谈交流。双方围绕人才联合培养、教师互访及科研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就未来合作工作计划达成共识。此外,代表团参加了全球工商管理硕士和商科毕业生协会(AMBA BGA)2025年年会,并作为高校代表介绍了学校整体情况及工商管理学科建设情况,共同探讨商科与新技术融合等相关议题,领取AMBA BGA(金牌)认证证书,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商科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在丹麦期间,代表团访问了丹麦技术大学。在与《Applied Ocean Research》主编David Fuhrman教授及其团队座谈时,孟新表示,双方在海岸海洋和电气工程领域已经建立了长期合作,希望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促进更多实质性项目落地。随后,代表团参观了该校国家水利工程实验室,深入了解其在水利工程研究的先进方法和宝贵经验。同期,还举办了海外人才宣讲会,吸引了来自丹麦技术大学、哥本哈根大学、奥尔堡大学等6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