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1月13日,河海大学召开2024年度学生工作总结交流会,校党委书记杨桂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陆国宾出席会议。杨桂山指出,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办学最重要的工作,学生工作队伍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大力推进“大学工”系统体系建设,构建形成多元协同的学生工作格局;要推动党建与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压实二级党组织学生工作责任,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要改进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强化学工队伍考核,提升队伍工作能力,实现学生工作的科学、规范、高效;要进一步优化学生校园学习生活条件,改进学校管理机制,促进部门协同、工作联动,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成效。陆国宾表示,学生工作责任重大,要强化顶层设计,推进构建“三全育人”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统筹规划引领,进一步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明确工作职责,压实相关部门责任分工;提升工作本领,围绕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做好培训、培养环节设计;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畅通多条发展渠道,扎实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会上,围绕提升招生宣传效果、深化就业指导、确保学生安全稳定、加强辅导员队伍
    1月14日,中国共产党河海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校党委书记杨桂山主持会议。会议听取了杨桂山作的2024年校党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取了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新作的2024年纪委工作报告。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两个工作报告。校党委委员出席会议,校纪委委员、中层正处职干部、党外人士代表列席会议。杨桂山作2024年校党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孟新作2024年纪委工作报告全会认为,2024年校党委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生命线,聚焦“绩效优先,内涵发展”,持续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把准方向、整合资源、支持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胜利召开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大力实施开放办学,加快完善内部治理,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提升正风肃纪效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会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年,也是学校迎来百十华诞、奋进新征程的关键之年。要坚持以习
    陆面水文模型是研究流域水问题的重要工具,在水资源管理、水文预报、气候变化评估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陆面水文模型日益复杂,模型参数数量也相应增加,其不确定性对模型应用效果影响显著。传统优化方法用于水文模型参数率定时,通常需要大量运行模型。由于模型复杂度高,参数优化过程往往带来极大的计算负担;此外,高维参数难以通过有限的观测数据加以有效约束,导致优化效果显著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我校水文水资源学院段青云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相关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解决参数率定中的计算效率与精度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1)提出了能够处理具有混合决策变量优化问题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在综合环境建模和管理中,大量多目标优化问题不仅涉及连续决策变量,还包括整数变量和离散变量,此外这些优化问题往往具有各种约束条件。团队提出了一种能够处理具有约束条件的混合变量多目标优化问题的MO-ASMOCH方法。研究结果表明MO-ASMOCH仅需要NSGA-II计算时间的5%-27%,就能够得到相似的优化效果。后续工作利用MO-ASMOCH开展了基于SWAT模型的非点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多目标优化研究,通过高
    当前,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赋予高校党建新的使命,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给高校党建带来新的挑战,加快补齐治理短板对高校党建提出新的要求。只有围绕高校中心工作,才能找准高校党建工作定位,以中心工作的发展绩效来检验高校党建工作成效。第二十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发挥党建工作在把准方向、整合资源、支持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党建引领高等教育改革,落实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点任务。”这些重点任务是高校党建深度融入事业发展的核心,也应成为检验高校党建成效的标准。衡量高校党建工作成效的根本——把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举旗定向确保高校改革发展行稳致远。高校改革发展需要学校党委用系统性、前瞻性思维加强统筹谋划。河海大学一是充分发挥“把方向”作用,为改革发展“定向引航”“开方抓药”,以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引领,加强学习研讨,广泛凝聚共识,擦亮学校“红帽子大学”底色,旗帜鲜明践行“办社会主义大学”。二是充分发挥学校党委“谋长远”“管全局”“做决策”作用,明确阶段发展目标、思路和重要举措,通过党委常委会、校务会等会议研究
    近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主办的2024年虚拟教研室总结交流会在上海举办。大会对2024年获评的50个典型虚拟教研室、100项典型教研方法、50个典型教研成果等进行了表彰。我校“土木工程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和“海岸动力学课程虚拟教研室”获评2024年度典型虚拟教研室。“土木工程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由河海大学牵头,成员单位包含51所高校,覆盖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教研室以服务“一带一路”,提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转型升级的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为目标,围绕“土木特质共性”+“行业特色个性”理念,构建涉及水利、交通、林业、冶金、矿业、航建、粮储等行业领域的土木工程专业质量共同体。共同研制培养方案与专业建设质量标准,联合打造基于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行业特色课程体系,校际合作共编共用教材,推进课程群数智化建设,搭建虚实结合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跨校联合开展“土木+行业”“土木+智慧”专业实习实践活动,实现共同体的理念共融、资源共建、行业共享,为行业特色高校土木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保障。“海岸动力学课程虚拟教研室”由河海大学牵头,联合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1月9日,河海大学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会议。校党委书记杨桂山,校长郑金海,副校长陈达、沈扬出席会议。沈扬主持会议。杨桂山就进一步做好学校安全生产工作提出要求,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提高安全工作的政治站位,把加强安全工作为首要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要强化责任,加强配合,统筹推进校园安全稳定,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将安全责任抗在肩;要坚持问题导向,精细管理,聚焦重点领域,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郑金海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要提高思想认识,坚持底线思维,压实安全责任,把深入落实推进教育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与学校自身安全工作特点相结合,切实做好基建修缮、消防、实验室、寒假留校人员等安全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严格值班值守,筑牢校园安全屏障。会上,就学校安全生产、消防安防、基建安全、实验室安全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1月9日,波兰驻华大使古天卫(Jakub Kumoch)、波兰驻上海总领事亚当·不拉尔赤克(Adam Bralczyk)一行访问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会见代表团。郑金海对古天卫大使一行表示欢迎,介绍了学校发展情况及与波兰的合作交流历程。他表示,中波友谊源远流长,河海大学与波兰科学院、琴斯托霍瓦理工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交流密切,期望与更多波兰高校在气候变化、基础设施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携手共创发展新机遇。古天卫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波合作前景广阔,近十年在波兰留学的国际学生人数增加了近两倍。波兰将持续面向中国学生开放更多留学机会。同时,他对河海为波兰培养优秀毕业生表示感谢,希望河海校友们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两国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谈。会谈后,代表团参观了校史馆。
    1月9日,河海大学举行校领导班子成员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前专题学习会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校党委书记杨桂山主持会议。会议学习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主要内容,一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以及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了党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会议重点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教育部党组民主生活会会议精神。会议强调,要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校领导要带头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要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内在统一起来,落实
    1月8日,校长郑金海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参加集体备课,并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会上,5名本科生课程、4名研究生课程负责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分享了“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成就”融入思政课的做法及思考,并围绕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学院汇报了思政课建设、教师能力提升及2025年度工作计划。郑金海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成就”融入思政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客观要求。要充分发挥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总结提炼出一系列典型性、示范性强的生动案例,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拓宽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教学形式,凝聚育人合力,协同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教育引导学生“知水情、彰水志、献身水利”。郑金海还与联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面座谈交流,倾听了解教师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畅谈未来规划和打算。相关职能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同志参加了此次会议。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加强思政课建设,把思政课作为学校“第一课”,书记、校长认真履行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每年
    1月4日,由地理与遥感学院主办的“成熙地理大讲堂”(第三讲)在江宁校区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中国地理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王艳芬教授作学术报告。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杨桂山出席“成熙地理大讲堂”。杨桂山在致辞中表示,自1952年学校设立自然地理教研室以来,以施成熙教授、胡豁咸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地理学家,围绕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河湖流域开展地理学研究,逐步形成了“以水为特色、流域为单元”的地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特色。近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为高质量开启流域地理学的特色发展之路奠定了良好基础。会上,杨桂山向傅伯杰、王艳芬颁发纪念牌。傅伯杰以《地理学的灵魂》为题,从“地理学发展”“综合理念”“空间与过程”“系统思维”等方面阐述了地理学的灵魂,指出地理学作为研究人地耦合关系的科学,具有鲜明的交叉性、区域性、综合性的特征,并强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学科,解决资源、环境、发展面临的复杂问题是地理学的使命。王艳芬以《青藏高原植被变化与土壤碳库稳定性》为题,从“功能如何变化”“为什么变化”“结果是否发生变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