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8月20日,按照党中央和教育部党组关于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部署要求,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关于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以及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等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部门本领域本系统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章党规等内容,进一步领会思想、深化认识,为开好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打牢思想理论基础。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主持学习并讲话。唐洪武在发言时谈到,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紧扣总要求和目标举措,紧跟党中央和教育部最新要求,在指导组的悉心指导下,主题教育高起点开局、高站位推进、高效率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他表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学校长期首要政治任务,要坚持不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凝心铸魂、淬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要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引导全校师生夯实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要深入学习掌握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
    8月18日,河海大学长三角校友企业家峰会暨苏州研究院合作发展大会在苏州相城举行。河海大学校长杨桂山,相城区委书记沈志栋出席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出席活动并作报告,常务副校长李俊杰主持会议。杨桂山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大会是校企合作交流平台搭建的过程,是校友企业家资源凝聚的过程,也是校友经济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过程,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校友企业家与苏州研究院之间的交流互鉴,促进双方的务实合作,以产学研合作为重要推手,互为赋能、共同发展,为苏州、为相城,乃至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河海人的智慧和力量。沈志栋在致辞中说,相城作为长三角区域的地理中心、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的重要节点,承担着“大虹桥”向西向北辐射带动的“桥头堡”作用,同时也肩负着苏州市委赋予的“双中心”建设使命,希望与河海大学进一步深化合作,在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河湖治理等领域取得更多突破,同时欢迎更多河海校友扎根相城,与相城一同逐梦奋斗。活动中,相城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元和街道党工委书记朱建荣介绍了江苏省相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投资环境。苏州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永辉介绍了苏州研究院建设进展,推介了
    8月14日,江苏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同志在江苏海洋大学宣布了省委的任免决定,许峰同志担任江苏海洋大学党委书记。许峰,男,中共党员,1975年10月生,陕西府谷人。1998年7月河海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本科毕业,2001年12月河海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08年4月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曾任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副院长、院长。2016年6月任河海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2017年8月至今任河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峰副校长作为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江苏省教科系统工人先锋号“云计算与软件新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软件专委会委员、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河海大学青年科协主席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云计算、网络信息安全和领域软件工程。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组织部)
    我校机电工程学院疏浚团队魏长赟副教授在疏浚船舶的自主无人控制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进展。图1绞吸挖泥船施工作业时的挖掘-输送过程示意绞吸挖泥船是港口航道建设的国之重器。目前绞吸船的挖掘-输送过程控制严重依赖驾驶员的经验和手动操作,面临的难题包括,挖掘-输送过程工序冗繁、劳动强度大,夜间长时间手动操作容易驾驶疲劳,时常引发安全事故;手动操作的经验依赖性强,驾驶员操作水平良莠不齐,优秀驾驶员的操作经验难以积累和传承;海上作业远离陆地,施工环境恶劣,安全风险高,企业招工日益困难;海上绞吸船装机功率通常可达上万千瓦,其挖掘-输送过程的能耗占比超90%,手动操作难以充分发掘设备效能,导致产量低、能耗高。针对挖掘作业过程的自主控制,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离线强化学习控制方法,利用人工手动操作的多源异构时序数据,采用栈式降噪自编码器进行数据清洗,建立基于卷积网络的状态转移预测模型,进而实现多任务场景下最优操控策略的学习控制(Wei et al.,2023)。图2数据驱动的绞吸船挖掘作业过程离线自学习控制方法框架针对挖掘作业过程的自学习控制,由于常规的强化学习控制方法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次的试错学习,训练时
    8月4日,校党委书记唐洪武赴我校定点帮扶县石泉开展调研。在定点帮扶与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上,石泉县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石泉经济社会发展及巩固衔接工作推进情况和定点帮扶工作情况,校地双方开展了座谈交流。唐洪武在讲话中强调,河海大学着力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把做好定点帮扶工作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通过助力产业振兴、助力人才振兴、助力文化振兴、助力生态振兴、助力组织振兴,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帮助石泉县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学校将以优势学科为统领,强化科技帮扶质量;以融合共促为路径,提升联盟工作实效,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河海力量。调研期间,唐洪武一行赴中池镇调研生态护岸防洪工程项目实地考察,赴河池镇五爱村调研校地帮扶工作并为我校援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揭牌。唐洪武一行还看望了我校在石泉县工作的挂职干部。学校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调研。(党办)
    近期,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徐孝彬课题组在脉冲激光抗烟雾干扰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为研究激光探测在复杂环境下的抗干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脉冲激光有着发射波束窄、峰值功率大、方向性好等优点,在无人驾驶、遥感、机器人同时定位与建图等领域表现出优良的探测性能。但是,脉冲激光探测常会受到环境中的云雾、降雨和烟雾等粒子干扰,产生严重的后向散射形成干扰回波信号,影响激光探测性能。课题组针对脉冲激光在烟雾环境下的抗干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小波去噪方法、拐点法和智能优化算法实现全波形分解,提取单个回波波形(图1)。利用目标偏振特性,结合分解后的四路偏振回波信号,构建基于ECA注意力机制融合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图2),精确区分烟雾和目标。研究不同卷积核数量下的识别精度(图3),获得最优模型参数。当烟雾浓度在709.69mg/m3~1094.63mg/m3,目标识别准确率超过99%。该成果为研究激光探测在复杂环境下的抗干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为研究无人驾驶全天候探测提供理论基础,为研究提升遥感探测能力提供有效方法,同时也为研究恶劣环境下机器人野外救援提供技术支撑。最新研究成果以“Polarized Laser T
    7月27日深夜,重庆市突遭暴雨,多地出现洪涝险情。次日清晨,重庆市沙坪坝区应急救援协会接到重庆团市委指令,奔赴洪涝灾区潼南区柏梓镇,为灾区群众运送物资以及转运受困人员。这支救援队伍中,就包含了我校谢域海等9名正在当地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他们前往灾区救下3名遇险人员,参与组织搜救约30次,转移物资5船,转移被困群众210多人。这支社会实践团队是河海大学重庆市嘉陵江抗洪救援分队实践团,团队负责人是大禹学院20级水文水资源专业的谢域海,团队成员分别是大禹学院秦悦、雷欣,地学院周子明,计信院顾静静、何富彬,机电院成逸灵,水电院刘靖轩,公管院仇美文等同学,谢域海已连续两年组织带领团队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救援协会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在为期一个月的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在救援协会训练基地接受专业培训,开展水上救援训练以及水上救援演练,掌握了岸上救援、舟艇救援、绳索救援、入水救援等多个方面的水上救援基础技能,以及心肺复苏、AED使用、中暑救护等救援技能,每天在重庆磁器口码头、中渡口码头等救援协会驻点执行值守任务。此次救援行动是针对之前训练成果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实践团队责任、团结和协作能力的一次磨砺。今年7月
    近日,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新能源学院郭苏教授团队在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利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系统性总结了离网型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系统优化规划方面的最新学术研究进展,并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揭示了该领域全方位的技术路线及主流研究趋势,有利于推动该领域的科研进展及工程实践。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受气候条件的影响,风电、光伏出力的间歇性导致了供需侧不平衡,因此具备削峰填谷功能的储能技术成为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所在。郭苏教授团队针对主流蓄电池储能价格昂贵且运行寿命短的缺点,提出了基于电加热器-熔盐储热-汽轮机组的新型储能系统,并开展了基于熔盐热储能、抽水蓄能、蓄电池、氢储能等主流储能技术的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系统的容量配置优化及技术经济性评价研究,通过不同资源/负荷条件下的案例分析验证了熔盐热储能的技术可行性及经济成本优越性(该成果已发表于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21,229:113779)。图1含不同储能技术的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发电系统仿真运行针对单一储能无法满足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不同净负荷工况下调节需求的技术难题
    8月2日,江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谢先启院士一行来我校调研交流,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院士、校长杨桂山出席座谈会。江汉大学副校长张红星、副校长贾永胜,河海大学副校长郑金海参加会议。会议由杨桂山主持。唐洪武对谢先启院士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江汉大学坚持立足武汉、服务湖北、面向全国,培养了大批具有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他认为,此次合作交流活动,是河海大学与江汉大学进一步深化对接合作,全方位拓展合作领域,凝练和深化双方战略合作成效的有力推动和重要见证。希望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特色优势,共享资源要素,搭建合作平台,推进双方高质量、高层次合作结出丰硕成果。谢先启对河海大学给予江汉大学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指出,河海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和显著的优势,对江汉大学的博士点建设和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他表示,江汉大学与河海大学有着坚实的合作基础和深厚的情感友谊,双方共建的“河海大学精细爆破研究中心”,是推动双方合作走深走实、落地见效的重大成果,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全面加强合作的深度和力度,共同谱写双方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篇章。杨桂山介绍了河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河海大学强特色、向家国、践使命,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围绕学校优势短板、机遇挑战和改革方向,真正解决一些国家所期、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师生所盼的真问题,达到学在深处、谋在要处、干在实处的目标,在新时代“大哉河海奔前程”中打头阵、当先锋、挑大梁。强特色:铸牢河海之魂“要持续把推动事业发展作为最终目的,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的生动实践,以实际行动交出一份‘教育强国,河海何为’的满意答卷。”在河海大学主题教育读书班结班式上,校党委书记唐洪武如是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紧扣“持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围绕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助推科技自立自强和文化自信自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领域,结合高水平推进“双一流”建设、高起点启用常州新校区、高质量筹备第十四次党员代表大会、高标准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等重点工作,开展问题大梳理和难题大排查,切实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提实对策,系统性回答百年办学的经验启示是什么,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需要什么样的河海大学,以及河海大学如何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