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河海大学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决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切实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健全制度机制、加强教育引导、夯实基层党建、完善监督体系、抓好正风肃纪等,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持续涵养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引领和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抓政治引领,把准把稳高质量发展方向坚持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紧扣学校办学定位,在强化“兴水强国”使命担当、服务国家水安全与高质量发展中自觉践行“两个维护”。一是以强化理论武装为先导,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坚持以上率下,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健全完善重大决策前的政策理论研究与专题调研机制,抓好能力提升和实训锻炼,促进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把牢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坚守为党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积极营造崇廉拒腐、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策划举办了“喜迎二十大清廉润河海”校园廉洁文化主题展。展览在三校区同步展出,旨在引导干部师生不断提升政治能力,继承弘扬优良传统,切实增强廉洁修身、崇德尚廉的思想自觉,奋力推动纪律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10月13日,校党委书记唐洪武、校长徐辉带领校领导和部分中层干部参观展览。本次展览深入挖掘河海百年办学历史中的廉洁元素,进一步丰富了校园廉洁文化教育资源,梳理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展览共设计了廉风永传、强基固本、启智润心、筑牢阵地、品牌创建等五个版块,主要展示弘扬廉洁文化传统、强化理论武装和制度保障、推进廉洁教育融入日常、拓展多元廉洁文化载体、打造廉洁文化活动品牌等方面内容,突出发挥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在持续深化“三不腐”一体推进中的基础性作用。近日,学校各二级单位党组织分批组织参观。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展览主题鲜明突出,内容丰富详实,通过实境观展,
    日月盈仄,斗转星移,蓦然回首,七秩悠悠。龙盘虎踞,清凉山麓,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参天的梧桐撑起一片幽静,科学会堂前的严恺铜像经过时光的雕刻,映射着独特的光芒。从河口到海洋,从水道及港口工程系到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70年劈波斩浪、向海图强,70年赓续坚守、攻坚克难、树人育才,一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壮阔航程缓缓展开。开拓基业,镌刻时代烙印穿越漫长的时光隧道,回到107年前。1915年,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中国第一所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府在中国水利高等教育历史的长河里扬帆起航。河工学、渠工学、港口学等课程作为必修课定格在河海工程正科课目表中,更印刻在早期学生的知识架构里,从这里,走出了现代水利先驱执守于江河的艰苦前线,也走出了爱国志士投身于革命的历史洪流。1952年,南京大学水利系与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水利系科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组建华东水利学院,在两院院士严恺先生的带领下,创办了水道及港口水利技术建筑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水港专业);1954年成立水道及港口工程系,1995年系改院。1957年和1960年,先后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海洋工程水文专
    近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发布2022年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名单,我校获批建设“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工程研究中心”。针对江苏海洋生物产业发展中优质特色生物资源品种缺乏、生产效率低,高值化、精细化利用不足、维护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质量低等问题,“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以“关键共性技术突破、科技创新与工程应用”为抓手,重点围绕“沿海养殖生物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海洋藻类生物固碳与高值化利用、海洋污染控制与生物资源养护”三个方向开展研究和成果转化,解决并突破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应用技术,以科技创新链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引领我省海洋生物经济的飞速发展。“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是我校依托海洋科学学科牵头建设的首个部省级科研平台,学校和工程研究中心将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建设工作,坚持国家战略需求导向,聚焦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整合优势力量和资源,努力把工程研究中心打造成为提升产业创新效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高水平科研平台。(科技处、海洋院)
    自学校第十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财务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着力提升财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担负起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使命;以服务学校重大决策和重点战略为目标,奋力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提质增效开新篇,构建信息服务“大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十三次党员代表大会以来,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发展。网上报账,彻底解决“报销难”问题。2019年开始,学校全面实施网上报账系统,师生登陆财务平台即可进行各类报销业务的填报和申请。同时,在三校区投放多部自助投递机,日常报销、因公借款、个人收入申报等所有在网上预约的业务都可以通过自助投递机进行投递,经办人无需到财务报销大厅排队等候,实现了财务报销“零等待”,彻底解决了“报销难”问题。多管齐下,持续完善服务平台。对校园一卡通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开通“手机虚拟校园卡”,新增了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渠道;开通了网上票据申请系统,优化申请手续、简化开票流程;开通了财务报表证书服务网上办理功能,方便教师获取开户许可证、纳税资
    10月13日,我校举行党委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经济思想。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主持学习并讲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原司长高俊才同志作专题辅导报告。会上,唐洪武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发展成果、最新理论结晶,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经济思想,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工作走深走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他还强调,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校首要的政治任务。全校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提前做好规划部署,统筹抓好理论学习、研究阐释、宣传宣讲等工作,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良好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高俊才以“生态文明建设与水利现代化”为题,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和调研情况以及学习体会,深入解读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水利现代化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就进一步巩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水安全等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他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过程的体会,谈到要服务大众,研究大学问,做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2022年教育部主管出版单位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共63种选题最终入选。河海大学出版社3种选题成功入选,入选数量位于全省前列。我校此次入选的3种主题出版图书分别是《长江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2021》(共7册)、《治水安澜,人水共生——中国现代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国符号丛书》(共10册)。(张砾 王新月)
    七十载春风化雨,诲人不倦。七十载岁月峥嵘,薪火相传。七十载励精图治,重任在肩。1915年,在“大工将施,储才为急”的时代背景下,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创办时,便设立了水工学部核心教学单位。1952年,华东水利学院建立时,赓续传统创设了水力发电系和水工结构系,矢志为迫切的新中国水利事业培养专门建设人才。1954年,水力发电系和水工结构系合并为河川枢纽及水电站水工建筑系,1984年河川系改名为水力发电工程系。建系之初,聚集了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名师大家和骨干力量,他们亲自动手制订水工专业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编写讲义和教材,形成了完整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一大批掌握高级工程技术,规划、设计、建造、管理的水利专门人才。七十年来,水电人遍布祖国的江河湖海,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水电人的身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水电人的步伐。艰苦奋斗创名系如水赴壑育英才使命在肩,教育为本。河川系名师云集,汇聚了顾兆勋、伍正诚、李新民、徐芝纶、黄文熙、钱家欢等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学术带头人。水电教师坚持言传身教,一丝不苟,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一代宗师徐芝纶院士作为水工结构专业负责人,苦下功夫,深入研究,严谨治学
    10月12日,我校举行2021-2022学年退休教职工荣休仪式。校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李俊杰,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许峰出席仪式并给荣休教职工代表颁发荣休纪念证书。来自教学、科研、管理等各类岗位的荣休教职工代表和新入职教师代表参加了荣休仪式。李俊杰代表学校向全体荣休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他指出,荣休仪式饱含学校对各位荣休教职工真诚的感谢和敬意,蕴含着河海师道薪火传承的深意,凝聚了感情和力量。他表示,荣休教职工在从教生涯中,潜心教学科研,倾心管理服务,做好后勤保障,为学校各项事业的阔步前进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他希望新入职的教职工要学习荣休教职工的优秀品质,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国家更多的培养一流人才,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许峰表示,荣休教职工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耕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各个领域,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荣休教职工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他希望各位荣休教职工能继续关注和支持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继续关心和帮助青年教职工成长。他强调,学校将一如既往地重视离退休工作,竭尽全力关心爱护老同志,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为退
    9月17日,我校海洋学院张帅博士与合作者撰写的题为“Thermal coupling of the Indo-Pacific warm pool and Southern Ocean over the past 30,000 years”的论文在国际知名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该论文通过集成印太海区海温数据(图一)及气候瞬变模拟分析,揭示了全球变暖中暖池与南大洋热耦合的关键作用。图一 研究涉及的所有表层(圆点)、次表层(黄色五星)海温及热含量重建站位(红色五星)分布图从18世纪人们意识到地球的气候历史中存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以来,便产生了各种理论以解释过去冰期-间冰期的转变机制,如著名的米兰科维奇假说、热带驱动假说、西兰洲假说等等,理论中的气候强迫关键区从北半球高纬冰盖前缘逐渐移至热带海区和南大洋,但其中的一些关键过程和机理并不清晰。另外,对冰消期热带太平洋的气候态,特别是类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类ENSO)状态的认识并不一致。这些问题长期阻碍着古海洋古气候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图二 3万年以来的印度-太平洋暖池热变化与类ENSO演化本研究基于已发表的340组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