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近日,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结果揭晓,我校水文水资源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仇士鹏同学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仇士鹏同学自强自立,乐观向上,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考验,始终保持积极奋发的姿态,他热爱写作、以笔为介,围绕感念党恩、礼赞新时代、致敬逆行者等主题,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水利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上发表文章1000余篇次,创作字数约30万字,引领广大青年一同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工作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指导下组织评选,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为主题,旨在树立当代大学生中热爱祖国、品行优良、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榜样。学校高度重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各类优秀典型选树工作,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切实引领广大河海青年牢记党的教诲,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团委、水文水资源学院)
    1915年,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了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开创了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先河。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水利工程建设人才匮乏。1952年,刘光文教授受命创建华东水利学院水文系,1954年,开办了新中国第一个陆地水文本科专业。集聚天下才 踔厉蓄势起成立初期,水文系大师云集,刘光文、张书农、施成熙、叶秉如、赵人俊等水文前贤汇集于此,开启了水文教育的新纪元。随着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相继开展,为响应“一定把淮河修好”“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河海水文急水利工程建设之所急,以培养水文测验、水文预报和水文水利计算等亟需人才为目标,制定了陆地水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编写讲义和教材,形成了完整的陆地水文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水利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极大地缓解了水文人才严重不足的局面,奠定了以工程水文为特色的学科引领地位。立足本位事匠心育英才七十年薪火相传,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使命追求,全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七十年辛勤耕耘,学院致力于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打造
    近日,水利部开展了第三批重点实验室增设工作,并发布第三批水利部重点实验室(筹建)名单。我校获批筹建“水利部水循环与水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负责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洪武。流域的核心是河流,河流的命脉是水体的流动。水循环与水动力是两个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伴生过程,是流域生命力的源泉。新时代的水利工程实践更加强调系统性和整体性,要求突破传统的围绕工程的局部时空域视角,将水循环与水动力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对象来研究,构建新的水循环与水动力系统理论体系。水循环与水动力系统理论是流域水安全问题综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基础理论之一,在科学研究层面是是水利工程学科新的增长点,在工程实践层面则是智慧水利、数字孪生流域的理论内核。“水利部水循环与水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将依托我校水利工程“双一流”学科,整合优势资源,组建攻坚团队,瞄准水利工程国际学科前沿,面向流域水安全综合保障能力提升等国家重大需求以及“数字孪生”“四预”等水利部“十四五”智慧水利重点建设目标,聚焦水循环与水动力系统新理论和新技术,系统开展“水动力与水循环耦联理论”“水动力系统数值模拟与数字孪生”“水动力系统的物质输运和调控”以及“水循
    学术期刊是展示创新成果、推动学术交流、传播科学文化、传承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之一。近年来,河海大学期刊部严格落实新闻舆论工作的“48字”方针,用一篇篇学术论文作为桥梁纽带、用一期期学术期刊作为主责主业,坚守初心,奋力创新,着力打造具有河海特质的高品质学术期刊。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学术期刊作为理论交流和传播的平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亦是学术期刊工作者的共同责任与义务。一方面,切实加强部门的思想建设,积极推进党建与中心工作相融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及时学习《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专题研讨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习近平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等重要精神,并前往新华日报报史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另一方面,围绕本领域重大关键问题或社会关注热点,强化组稿约稿力度,积极探讨回应,为本领域解决关键问题、寻求社会共识、创造创新成果、提升文化自信贡献力量。如,《河海大学学报
    9月29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的“书写新时代 献礼二十大”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集中发布活动在南京举行,会上共发布40种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我校出版社共3种主题出版图书入选并在发布会展示,数量在江苏高校出版社中名列榜首。我校此次入选的3种主题出版图书分别是《中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丛书》(共5册)、《长江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2021》(共7册)、《治水安澜 人水共生 ——中国现代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河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长江大保护系列》丛书主编张兵教授作为作者代表应邀出席发布会。。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出版社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注河海的专业特色,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工作主线,组织策划了多部从水利、生态等专业角度展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主题出版精品力作,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书香氛围中融入河海的科技味道,贡献河海的文化力量。(张砾)
    进入新时代,河海大学从顶层设计到深耕细作,将教育对外开放作为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抓手和重大举措,坚定不移地走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河海风格的发展道路,对接中国教育和水利“走出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外人文交流,健全对外开放办学体系,持续提升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河海智慧和河海力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全球人才与教育科研资源的竞争,不断提升一流学科建设水平和全球影响力。坚持开放办学,做实国际视野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水平大学及科研院所积极构建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多选择的人才培养平台,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海外学习项目和交流机会。2018年以来,新增与佐治亚理工学院合作的“水资源工程专业硕士直通车项目”、与渥太华大学合作的“工科和计算机科学专业3+1+1本硕连读项目”、与西澳大学合作的“多学科3+2本硕连读项目”等,现共开展27个联合培养项目。与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等开展学生短期访学项目。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昆士兰大学、马来亚大学、里尔大学等开展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与伊尔库茨克
    10月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聚焦《江河奔腾看中国》特别节目,报道了奋力绘就新时代淮河安澜人水共生新图,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教授唐洪武接受采访,谈淮河治理。唐洪武谈道,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淮河的下游入海这个尾闾,完善流域的防洪减灾体系,同时,也为下一步我们淮河生态保护治理和沿淮地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一个更好的条件。《新闻联播》:https://tv.cctv.com/2022/10/04/VIDEGFAy2cjzHz5BE45UqnRb221004.shtml?spm=C31267.PXDaChrrDGdt.EbD5Beq0unIQ.15《新闻30分》:http://news.cctv.com/2022/10/04/ARTIvUZhrzSkTN4D31tyO4cG221004.shtml《江河奔腾看中国》:https://tv.cctv.com/2022/09/30/VIDAxZmsnSE6CZnz7Xf7VpOy220930.shtml
    近日,中国侨联第九届新侨创新创业成果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为第九届“侨界贡献奖”获得者代表颁奖,全国共表彰一等奖52名、二等奖76名。我校余钟波教授荣获中国侨联第九届“侨界贡献奖”一等奖。余钟波教授现任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作为中国专家首次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UNESCO-IHP)主席,主持制定UNESCO-IHP第九阶段战略计划(2022-2029),推动了国际水文技术合作,提升了我国水文国际影响力。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水利部大禹水利科技一等奖3项等。个人获美国地下水协会John Hem科学与工程杰出贡献奖、国家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侨界贡献奖”由中国侨联于2003年设立,每两年评比1次,至今已举办九届,是面向中国侨界创新创业的奖项,旨在大力弘扬广大侨界人才的爱国奉献精神,宣传他们立足本职、创新发展的先进事迹。我校多位侨界先进人物和团队先后荣获该奖项。近年来,学校侨联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侨务工作要求,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强化思想政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精神的物质载体。对于档案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也为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档案馆、校史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认真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工作职责,紧跟时代步伐,赓续红色基因,推动学校档案、校史工作跃上新台阶。主动融入中心工作,建章立制稳步推进见成效档案馆、校史馆充分发挥党管档案工作体制优势,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提出“十四五”时期档案工作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将档案工作纳入全校各单位业务工作中,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调整学校档案工作委员会,通过定期的档案工作推进会、档案业务培训会等,学习贯彻宣传新《档案法》,修订《河海大学档案工作委员会章程》《河海大学档案管理办法》《河海大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等文件,制定《河海大学文物及陈列品资源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强化基础建设,明确档案基础业务、档案宣传教育、档案安全管理等工作要求,为各部门提供了具体、规范的档案保护、开发、使用操作规范。规范化基础性工作不断夯实,形成了适应学
    9月28日,学校召开党委第五轮(第四批)巡察反馈会议,对机关党委作了巡察情况反馈。巡察机关党委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校党委一届任期内的校内巡察实现了全覆盖。五年来,校党委高度重视巡察工作,将校内巡察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巡察工作扎实推进,分五轮8个批次对29个二级党组织开展了巡察,同时对接受过巡察的二级党组织整改落实情况开展了督促检查,实现了二级党组织巡察全覆盖。二是巡察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先后制定了《中共河海大学委员会巡察工作办法》《关于建立健全巡察与相关工作协调协作机制的实施办法》等制度,制定工作规程,明确职责责任,提高巡察质效。三是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建立巡察工作会商和通报机制,健全巡察整改督促检查和整改协同工作机制,加快推动巡察与其他监督贯通融合。四是巡察队伍持续加强,充分发挥“熔炉作用”,着力巡察研讨和业务培训,加强“以干代训”,开展巡察干部工作鉴定和考核评价,提升巡察队伍政治能力和业务水平。五是巡察质量不断提高,以“立制度、强机制、抓整改、育队伍”为工作重点,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加强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开展党风廉政嵌入式专项检查,加强组办会商,推动巡察成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