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9月24日,由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江苏省水利学会农村水利专委会协办的第四届河海大学丰收节开幕式暨“农村水利与乡村振兴”主旨报告会在江宁校区举行。河海大学副校长许峰、江苏省水利学会农村水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唐荣桂、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农村供水处处长胡孟、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江苏省水利学会农村水利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及会员、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许峰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河海大学农水专业创办70周年,几代农水人秉持“抱朴守真,求实创新”的农水精神,在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上为我国水利事业和农业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希望,此次丰收节活动能够进一步激发师生“三农”服务的责任与担当,广大师生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气概、坚忍不拔的品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国家农村水利与乡村振兴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唐荣桂在致辞中表示,河海大学丰收节是学校精心打造的文化活动,丰收节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专业教育和劳动实践融入校园文化,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展示学科特色,推动科技创新。他希望,丰收节活动能越办越好,不仅成为全校师生交流共融的文化平台,也成为宣传我省农村水利和农业
    9月22日至24日,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和江苏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主办,河海大学承办,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联谊会协办的第四届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青年学者论坛在南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等近100所高校、科研院所的150余名历届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入选者、青年学者、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本次论坛。河海大学校长徐辉、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薛万里、江苏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副处长黄文娟出席本次会议并致辞。特邀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河海大学副校长、河海大学欧美同学会会长郑金海,河海大学教授、长江院常务副院长鲁春辉,吉林大学教授、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联谊会会长陈芳芳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作报告,会议由河海大学常务副校长李俊杰主持。薛万里指出中国博士后制度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博士后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探索出独具中国特色的高层次青年人才培养之路。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是
    近日,河海大学举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贯彻实施座谈会。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河海大学校长徐辉参加座谈会。会议由河海大学副校长张兵主持。会上,张新科对河海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作《聚焦“五大社科”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专题报告,着重介绍了理论社科、应用社科、大众社科、开放社科、数字社科的基本内涵、逻辑关系及建设推进情况,并对《条例》出台的相关背景、重大意义、主要规范内容以及亮点与创新做了详细解读。他指出,作为全国首部关于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性”立法,《条例》体现了较强的政治性与方向性、引领性与前瞻性、全面性与系统性、创新性与创制性、针对性与操作性,必将进一步推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他强调,《条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推动《条例》落实落细落地,是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徐辉对贯彻落实《条例》进行了部署讲话。他表示,学校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贯彻实施《条例》为新起点,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努力开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
    9月19日,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发文公布首批江苏省绿色学校(高校)名单,认定65所高校为首批江苏省绿色学校(高校),河海大学荣列其中。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建立生态文明教育长效机制,多措并举,强化担当,扎实有效地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围绕“双碳”战略目标,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发挥水利特色优势,一体推进异地多校区绿色校园、节能校园、智慧校园融合建设。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日常教育各个环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统筹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围绕行业发展,形成具有引领性的标准和规范,探索科技赋能、推动绿色创新。我校将以此次获评绿色学校为契机,进一步总结创建经验,巩固创建成果,努力构建有河海特色的绿色校园建设新模式,使绿色成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宋金辉)
    9月21日,水利部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主任郝钊一行来我校调研。副校长徐卫亚主持调研座谈会。座谈中,徐卫亚介绍了近期学校在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及“澜沧江-湄公河学院”建设情况。他表示,水资源合作是澜湄合作机制的重点领域,河海大学将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十四五规划,通过提高澜湄留学生培养质量,扩大非学历培训规模,加强澜湄国家区域研究中心建设和编写澜湄精品教程等,把澜湄合作文章做大做实做精。郝钊对我校澜湄合作和澜湄学院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澜湄学院是学校主动结合国家战略需求的具体举措,对与澜湄流域国家的务实合作和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中心将结合下一个《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支持澜湄学院留学生培养和水资源合作对外宣传等工作,推动澜湄合作不断提质升级,服务共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一同来访的还有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交流联络处和培训信息处相关同志。校内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此次座谈。(沈鹤林)
    河海大学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科技创新效能显著提升,服务支撑国家水安全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凸显。立新标,科技体制改革提速发力。重构科技创新体系,打破学科、学院壁垒,构建“两处三院”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落实合力攻关与坚强保障的“双轮驱动”格局;着力构建全面支持创新的制度体系,以项目“放管服”、成果“科学评”、学术“守底线”为着力点,完善科研全过程管理与服务体系,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覆盖科研项目及经费、创新平台、国防科研、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科研诚信等出台12项改革制度,形成齐头并进的系统改革势头;持续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坚决“破五唯”,以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以教师评价改革为核心,以积分制为抓手,完善科研业绩评价标准体系,构建以科研突出贡献为标尺、与薪酬体系改革联动的科研绩效分配机制;全力提升科技治理能力,改革科研管理范式,以信息化赋能,着力在管理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依托科研管理系统打造线上“全流程、全事项、全层次”的“三全”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事项审批流程简化,科技事项限时办结,形成学校-学院-教师
    9月18日,在国家《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20周年、第十九个“全国科普日”活动周到来之际,我校联合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江苏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举办“水电与碳中和”科普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宗亮、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张野、中国水电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声安、河海大学校长徐辉、河海大学副校长郑金海、江苏省科协副主席冯少东,河海大学原副校长朱跃龙以及水电和新能源行业有关专家学者、我校师生通过线上参会的专家和代表共630多人参加会议。论坛上,中国水科院王浩院士、中国电建周建平总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新能源商会曾少军秘书长、清华大学金峰教授分别应邀做了《风光水储互补开发,加快实现双碳目标》《新时期水电开发新任务》《“双碳”目标与我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堆石混凝土坝碳减排效益评价》等科普报告。“水电与碳中和”主题科普论坛是我校联合国家级学会、省级学会举办的2022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之一,全国科普日期间,我校还将举办全国科普日水利科普作品展、“水与气候变化”科普视听作品创作大赛、透过镜头看江苏长江岸线保护等系列活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科技的重要论述
    近日,我校海洋观测与预报技术研究所在热带气旋快速变化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该研究提出了快速增长(Rapid Growth)的新概念,并揭示了其在热带气旋破坏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也为热带气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变化趋势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相关成果以《Rapid Growth of Outer Size of Tropical Cyclone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ir Destructive Potential》为题,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旗下杂志《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并被AGU选为亮点文章。热带气旋是公认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而我国所在的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最集中的区域,每年袭击我国的热带气旋多达9.3个,居世界首位,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传统上热带气旋的破坏性和等级仅通过其最大风速定义,而最大风速的快速增加,即快速增强(Rapid Intensification),也得到了科研和业务单位的广泛关注。但近年来的一系列研究表明,热带气旋的破坏性不仅仅由其最大风速决定,风圈大小也极为重要。例如,
    9月17日,我校举行2022级学生军训成果汇报暨表彰大会。校长徐辉,2022级学生军训旅政委、校党委副书记郭继超,2022级学生军训旅旅长、副校长董增川,承训部队领导和嘉宾出席大会。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会上,徐辉宣布2022级学生军训阅兵开始,并向承训部队赠送了锦旗,对全体教官的辛苦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承训部队王为公副参谋长对学校军训的圆满成功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勉励同学们将此次军训成果转化为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强大精神动力,进一步提升思想素质,培育意志品质,增强身体素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所作为的优秀人才。董增川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2022年军训工作和新生们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国防意识,做有志青年;二是树立集体观念,强化纪律意识,做有识青年;三是充满强国信心,勇担强国使命,做有为青年。他勉励同学们珍惜当下,把握未来,让美好的青春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绽放光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入场式中,由1000名新生组成的方队通过队形变化,拼出“八一”“二十”“河海”等字样图案,同学们齐声高喊“听党指挥 能打胜仗 作风
    9月16日,在河海大学2022年新生开学典礼后,河海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洪武以《为天下安澜奋楫前行》为主题,给全校1万余名新生讲授了“开学第一课”。唐洪武说,2022级同学们生逢最蓬勃、最美好的时代,大家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担当,在河海来一场青春与时代的“双向奔赴”。唐洪武从“在国家危难中生成发展、在新中国开启新的华章、在改革发展中走向繁荣、新时代开启‘双一流’建设新征程”四个阶段,为新生讲述了砥砺奋进的百年河海。他说到,河海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光辉的红色校史,学校的百年办学底蕴与党的奋进历程紧密相连。从开创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先河,到新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府,再到迈向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百年河海缘水而生、因水而为、顺水而长,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始终传承着“兴学育才、治水兴邦”的历史使命。唐洪武围绕“兴水强国的使命担当”,从河海的教育理念传承和河海人治水兴邦的坚守两个方面,阐释了学校秉承“三个注重”的教育传统,坚定初心信仰、坚持开拓创新、心怀“国之大者”,倾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功立业的使命追求。他指出,河海大学紧抓党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时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