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然而,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为2163立方米(世界银行1998年统计数据),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而且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汛期降雨集中,非汛期干旱少雨。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水资源丰富,长江水量的94%以上东流入海,而长江以北水系流域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3.4%,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北方地区长期干旱缺水,黄淮海流域尤其是中国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发展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据2000年数据统计,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为462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其中北京、天津地区所在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92立方米,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3%。黄淮海流域总人口4.4亿,约占全国人口的35%,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35%,在国民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7.2%。由于资源性缺水,即使在充分发挥节水、治污、挖潜的基础上,黄淮海流域仅靠当地水资源已难以支撑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南水北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