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近日,《河海大学事业发展报告(2021)》正式发布,报告全面反映了学校2021年各项事业进展、亮点成绩以及近五年的整体发展态势,为了解学校事业发展状态、实现科学治理和精准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支撑。报告旨在围绕学校年度主要任务和指标,对标《河海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对学校各领域事业发展状况进行全方位跟踪记录。相关部门分别从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文化建设、内部治理、办学条件等方面开展多维度分析,全面梳理了年度重点工作和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对数据的采集比对,强化了学校各项事业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和“十四五”规划主要任务指标进展的联动监测。体现了规划实施进程中强化过程监测与管理,有力推动学校“十四五”规划落地落实落细。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年,是冲刺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关键之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高标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聚焦高质量
    近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部门联合对在2021年江苏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扬。河海大学团委获评江苏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2021年,河海大学团委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为主题,扎实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下稳妥部署,组织全校近千支团队、万余名师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结合专业特色服务地方发展,注重与行业和地方实践基地开展校地合作,切实引导河海学子在基层和一线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活动效果显著,在党史学习教育、基层理论宣讲、加强科技支农、助力乡村振兴、参与疫情防控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果,获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连续第八年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团委)
    3月31日,江苏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冯少东一行莅临河海大学,对江苏省海洋学会工作调研指导。河海大学校长徐辉参加座谈会。冯少东肯定了学会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他希望学会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以“一流学会”为标杆,推动学会高质量发展;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联络,积极建言献策,努力成为政府部门的智囊团;广泛开展海洋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大众“海洋强国”意识。徐辉对省科协冯少东副主席莅临河海大学调研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他希望江苏省海洋学会按照省科协的相关指示不断改善各项工作,正视成绩,补正差距,完善学会内部机构建设,创建学会特色品牌项目,加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好地为“科创江苏”、海洋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江苏省海洋学会作了汇报。江苏省科协和河海大学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调研交流。(杨芳)
    近日,中国科协公布了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名单,我校水利水电学院谭乔凤、能源与电气学院陈胜副、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淳等3名青年教师成功入选,再次取得新突破。“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是由中国科协于2015年正式启动的国家级青年人才培养工程,旨在支持有较大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帮助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时期做出突出业绩,打好职业基础,成长为国家主要科技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我校高度重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近年来,多措并举推动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提升,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成才平台,探索建立青年托举人才推荐、扶持机制,扩大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后备队伍,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截至目前,我校已有11名青年教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郭枫)
    日前,共青团江苏省委公布2021年“信仰公开课”省级示范课评选结果,我校获评2门“信仰公开课”省级精品示范课、3门“信仰公开课”省级示范课,获评数量位居全省高校前列。水利水电学院推报的《思党史,百年治水路中的传承与使命》,讲述党领导下水利事业的辉煌成就、党领导下治水的基本经验和党领导下新时代水利人的使命担当,号召青年学子传承治水精神,练就过硬本领,在治水强国的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获评省级精品示范课。马克思主义学院推报的《峥嵘岁月铸忠魂,同心共筑大别山》,深入解读“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引领青年学子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力量源泉,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获评省级精品示范课。此外,由水文水资源学院推报的《致敬行业楷模,擦亮建功底色》、商学院推报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和公共管理学院推报的《礼赞建党百年,理想照耀青春》获评省级示范课。“信仰公开课”是坚持不懈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青年、指导团学工作实践、推进思想引领工作的工作项目。共青团江苏省委此次共评定2021年“信仰公开课”省级精品示范课40门、省级示范课62门。(团
    1906年,海州遭遇洪灾。武同举“目击惨状,以为水祸之烈,胡已至此”。他紧急搜集了各种地图,做好了制作一份完整的州域水道图以供研究的准备。“水祸之烈”,坚定了他从事水利工作、造福桑梓的信念。武同举武同举(1871—1944),字霞峰,别号两轩、一尘,海州灌云县南城镇(今江苏连云港)人。他是我国晚清至中华民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学专家,也是我国最早研究沂、沭、泗流域水利问题的专家。武同举祖籍湖南省桃源县,后其先祖迁至海州南城担任镇守南城的武将。他少年时期家境贫寒,为了谋生,发愤学习,进取功名。武同举曾任海州直隶州通判,分管粮食运输及农田水利事务。1904年,任海州劝学所主任兼学务总董,开展了海州平面图测角工作,并将测量成果付诸石印。1914年,他参与了海州港口勘察,写成《测勘海州港口向导记》,为陇海铁路的选线和港址定位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武同举曾是我国第一个地理学术团体——中国地理学会的会员,曾担任《江苏水利协会杂志》主编,他著述颇丰,发表了很多文章,如《淮水图表说明》《导淮入江入海刍议》《江北运河为水道系统论》等。《江苏水利全书》书影1923年,武同举任江苏省水利署主任,主管全省水利工作。
    3月26日—28日,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举行。河海大学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这是我校首次在单届赛事中获得2项一等奖,创历史最好成绩,再次进入“挑战杯”联合发起高校序列。比赛期间,校党委副书记郭继超到比赛现场看望慰问我校参赛团队,为同学们加油鼓劲。其中,由能源与电气学院推报,刘宝稳、张炜等老师指导,2017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马钲洲、2017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闫晓彤、2018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谌贻然等同学共同完成的科技发明制作《智能变电站组合电器(GIS)状态感知与故障预警系统》参加机械与控制组角逐,获全国一等奖。由公共管理学院推报,孙中艮、施国庆等老师指导,2019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杨冰青、2019级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刘得存等同学共同完成的社会调查报告《同心抗疫、共克时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公众社会心态与防控行为调查研究》参加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组角逐,获全国一等奖。此外,由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推报,张蔚、王玲等老师指导,2018级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本科生吕辉、赵润泽、2019级
    千秋长江水利与千年长江水患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大长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雪山西南侧,自西向东,途经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一路跌宕而下浩浩荡荡涌入东海。长江干流总长6300公里,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1],和黄河一起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流域自然气候条件优越,尤其在广袤的中下游地区,水热条件好,土地肥沃,资源再生能力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生产基地,也是蚕桑、茶叶、油料、经济林木、亚热带水果、淡水鱼类的主要产区。长江“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2]。长江上游到下游分别有着“天府之国”“鱼米之乡”“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等美誉。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长江流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流域地理、地质环境复杂,自然资源丰富而多样化。这里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有我国第二大林区,有很多珍稀动植物物种和丰富的矿藏资源,还有着雄
    3月27日,2021年度刘光文水文科技教育基金奖励项目评审会在我校举行。评审会专家组由来自中国水利学会、水利部水文司、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水利科研生产单位和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相关高校的专家组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任组长。河海大学校长徐辉主持此次评审会。经过各高校、科研院所推荐、专家评议和投票表决,共评选出科技成就奖1名,青年科技奖4名,工程技术奖2名,本科优秀学生奖一等奖3名、二等奖20名,研究生优秀学生奖一等奖3名、二等奖9名;评审会还就完善刘光文基金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进行了讨论。评审结果将在中国水利学会和河海大学等网站公示。刘光文水文科技教育基金由中国水利学会、水利部水文局和河海大学于2010年共同设立,从201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评审,在国内水文乃至水利行业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该基金分设“刘光文科技奖”“刘光文奖学金“,其中“刘光文科技奖”包括“刘光文科技成就奖” “刘光文青年科技奖” “刘光文工程技术奖”,面向我国水文行业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每两年评选一次;“刘光文奖学金”面向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和部分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研究生,
    3月25日,河海大学举行党委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重点学习了全国“两会”精神、《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水利行业关于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最新精神等内容。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主持学习并讲话。会上,唐洪武就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出,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要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突出“学”,落实好全国“两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宣传,突出“悟”。坚守好“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突出“行”履行好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他指出,学习贯彻《意见》,党史学习教育必须要坚持常态化长效化: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意义;二要完善体制机制,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保驾护航;三要加强成果转化,确保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学校工作深入融合,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唐洪武就学习贯彻水利行业关于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