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通报202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情况,我校再次获评“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2021年,全球疫情不断蔓延、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任务繁重艰巨。我校以“更加细致、更加扎实、更加向前、更加主动”作为就业工作遵循,全面深化开展就业“六大工程”,不断健全就业创业促进机制,推动就业创业工作提质增效。以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为引领,因时而新促保障,因事而化建标准,着重抓好就业工作基本盘。以生涯教育、就业指导和就业帮扶三元合力提内驱,做好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服务,以招聘市场、校企合作和跟踪调查三线同进拓外源,做好校园就业市场系统建设,着重做好内外提升双螺旋。以循环动态调研促质量,以家国使命情怀领成效,着重绣好质量成效锦重面,努力实现“学生满意、单位满意、家庭满意、社会满意”,圆满完成了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2022年,我校将重点实施“三三三”促就业行动,明确方向性问题,实施就业报国导向三大行动;抓住关键性事项,实施就业发展促进三大行动;采取有效性手段,实施就业服务伴随三大行动,全员全力促进我校2022届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
    3月22日-23日,在中国水利学会的指导下,河海大学携手江苏省水利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在水利云讲堂联合举办202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高端系列专家报告会。我国著名水文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焰新教授和河海大学周志芳教授分别做题为《地下水的故事》《人类活动与地下水》的科普报告。两位专家解读地下水奥秘,从地下水与文化、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质与安全供水、研究地下水、工程活动与地下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报告集科普性、学术性和思政性于一体,为观众分享了一场地下水知识盛宴。报告会通过云讲堂直播形式,吸引了广大专业人员和师生参与,并在线上开展了热烈的互动。直播总观看次数达7300次,总观看人数超5000人。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两翼。“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围绕着“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学校还将组织其他系列科普活动和高端报告,在纪念202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水利科普知识的同时,延伸学校学术影响的广度与深度。(郭枫)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和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考核验收结果,我校陈广华教授主持的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水利法治研究中心、黄德春教授主持的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澜湄合作创新与风险管控团队参评,考核验收结果均为“优秀”。水利法治研究中心是由河海大学与江苏省水利厅联合组建的开放性研究机构,以“需求导向、资源融合、协同创新、服务共享”为原则,服务于水利改革发展实践。中心围绕河长制法律问题研究、中国特色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等方向开展研究,有效推动了国内水利政策法制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推动了中国特色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为政府决策与依法行政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水利法治建设输送了众多优质专业人才。“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澜湄合作创新与风险管控团队,面向“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围绕澜湄合作问题,围绕澜湄产能合作与“海外中国江苏”模式、澜湄水资源合作与水资源管理、澜湄合作风险评估与管控机制三个重点研究方向,聚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为澜湄国家间深化全面合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为政府与企业参与
    万里长江波澜壮阔,自唐古拉山奔涌而来,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五省市,又在渝鄂交界处穿越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座大峡谷,其中最长、最险峻的西陵峡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道:“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1]长江葛洲坝段(孟凯 摄)长江一出南津关,摆脱了高山峡谷的束缚,水流由东急转向南,江面由300米扩展到2200米,由于泥沙沉积,在南津关下游3公里处的江面上,形成了葛洲坝和西坝两个小岛,把长江分为大江、二江和三江,其中,大江为主河槽,二江和三江会在枯水季节断流[2]。两岸山势坦荡,狭长谷深,不但水利资源丰富,也是天然的优良坝址,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就坐落在这里。一历史上,长江流域洪水频发,平均十年就有一次大洪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治理长江水患、开发长江水利资源极为重视,他们曾多次亲临长江和三峡坝址视察。1956年,毛泽东巡视
    3月22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利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水资源边会在塞内加尔达喀尔第九届世界水论坛水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馆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科学局局长阿布·阿玛尼主持了开幕式,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莎米拉·奈尔—贝杜埃勒出席并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主席、河海大学教授、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余钟波线上参加了会议。李国英指出,中国水利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高端论坛、科技计划推广、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近年来通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固定交流机制,与多个非洲国家持续深化双边水利合作关系,在水资源综合管理、流域综合规划、小水电绿色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勘测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李部长倡议,以中国、教科文组织、非洲三方水合作为契机,聚焦重点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加强水资源合作,提升非洲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为非洲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做出积极贡献。余钟波教授重点介绍了水利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框架设想及支持非洲水资源能力建设与合作的近期行动方案。在第九阶段政府间水文计划(2022-2029
    近日,河海大学蒋林华教授团队在水泥混凝土领域排名第一的国际顶级期刊《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上发表题为“Effect of polyacrylamide on the carbonation behavior of cement paste”的文章。论文系统研究了增稠剂聚丙烯酰胺对水泥基材料碳化行为及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机理。聚丙烯酰胺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石油、水处理等行业。在水泥混凝土材料领域,聚丙烯酰胺常被用作增稠剂,提高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聚丙烯酰胺也可以与交联剂、引发剂等组分相互作用,合成高吸水性聚合物,作为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的内养护剂,有效促进水泥水化,提高水泥基材料的力学和耐久性能。该文通过测试不同聚丙烯酰胺掺量水泥基材料的碳化深度和pH值,探明了聚丙烯酰胺作为增稠剂对水泥基材料碳化行为的影响规律。采用EIS、XRD、TGA、SEM和MIP分析了水化产物形貌和微观结构的演变。研究发现:聚丙烯酰胺显著降低了氢氧化钙的含量,其形貌特征多呈现尺寸较小的边缘腐蚀形貌,从而加速了水泥基材料的碳化。此外,聚丙烯酰胺使得
    河海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牢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建“引、育、用、服”四力协同、“一流人才”八方汇聚的工作体系,推动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坚持党管人才,把好前进“方向盘”。坚持党管人才,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制,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事工作领导小组、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人才聘用委员会、人才特聘委员会等,落实“支部—院系—职能部门—学校党委”四级联动引才机制。建立“引进人才二级党委谈话”制度,夯实二级单位在人才工作中的责任,做好人才引进的政治把关,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深入实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出台《专任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意见》,大力选拔党务上有能力、业务上有建树、师生中有影响的教学科研骨干等担任党支部书记,推动基层党建和教学科研工作双促进、双提高。坚持以德立才,树好师德“风向标”。修订完善《师德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师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惩处”六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
    3月22日,在第三十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来临之际,河海大学第一届水文化节开幕。开幕式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张劲松、校党委副书记郭继超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张劲松在致辞中说,江苏具有丰富的河湖文化和景观资源,江苏省水文化建设成果荟萃,河海大学在近现代水利科学研究和实践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希望学校积极开展水文化研究,创新拓展水文化宣传教育渠道,加强水文化领域的合作交流,为国家和江苏省的水文化建设、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贡献“河海力量”。郭继超在讲话中号召全校师生要积极参与、推进水文化建设,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治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提高学校文化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要以此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主动适应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对水文化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河海大学举办首届水文化节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营造与时俱进、健康向上的水文化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举措。据悉,此次文化节将举办包括“水润青年”系列思政课、“水利思想”系列课题研究、“水利名人”
    3月21日,学校召开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精神、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要求,以及教育部、江苏省和属地有关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对下一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再强调。会议由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主持。唐洪武强调,当前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将学校疫情防控各项举措落实落细落地,守好校园安全防线,全力维护校园正常秩序和安全稳定。他就近期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从严抓好当前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强化责任担当;二是要进一步强化管控排查,做到防微杜渐、严防死守;三是要进一步细化工作部署,各学院、各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确保管理工作科学精准;四是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关怀,对勇挑重担、奋战在一线的干部员工给予关心关爱,不断筑牢一线战斗堡垒;五是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研判,准确及时排查防控风险点,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顺利开展。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
    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也同时开启。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我国纪念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是“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利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我国国情水情,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确立起国家的“江河战略”,部署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新时代治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书写了中华民族治水安邦、兴水利民的新篇章。在地下水保护治理和河湖生态保护方面,通过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全面建立河湖长制、推进实施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江河湖泊面貌实现历史性改善。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