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11月6日上午,第六届中国大学生帆船锦标赛在厦门开幕,我校学子勇夺C420级别全国冠军。本届比赛设立J80、C420两个项目,体育系2023级运动训练专业陈昕然、2024级体育系运动训练专业陈泓锦搭档组合,驾驶420级双人艇船型,默契配合、奋勇拼搏,展现了精湛的帆船技艺和坚韧的竞技精神,于波涛之上扬帆起航,在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学校始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高水平体育赛事,着力推动体育文化繁荣发展。中国大学生帆船锦标赛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帆船赛事之一,自2015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本次比赛由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指导,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厦门市五缘帆船运动发展中心承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两岸24所知名高校的31支队伍近200名帆船运动员参赛。
    近年来,河海大学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决策部署,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发展需求,将产业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主动适应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学校在《河海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要“以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与教育目标导向相统一,依托产业学院、产教专业、产教课程、产教基地等,多措并举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推进“学校-学院-专业-课程-基地”五级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取得丰硕的成果。建设重点产业学院。学校建立7个重点产业学院,包括智慧水利省级重点产业学院,以及信创软件工程产业学院、海洋资源利用产业学院等6个校级重点产业学院。通过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多样化方式,与合作企业共建集实践教学、科技研发、生产实习、培训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平台。2020年获批的智慧水利省级重点产业学院是学校联合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成立。该产业学院一是构建并实践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校政企“三元协同”水利
    11月7日,全省科技大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京召开,我校获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11项,其中主持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得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项、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参与获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土木与交通学院陈永辉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淤泥软土快速就地固化和高效资源化大规模利用装备与关键技术”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在废弃淤泥软土高效、规模化和高品质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装备及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为解决废弃淤泥软土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新能源学院许昌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大型风电场微尺度空气流场与优化设计关键技术自主化研发”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在风电场规划设计优化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开发的大型风电场规划设计平台获得大规模推广,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水文水资源学院鲁春辉教授获江苏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这是我校青年科研人员首次获得该奖项。鲁春辉教授长期致力于地下水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获科学探索奖、国际水利与环境
    11月1-3日,2024第十二届高校GIS论坛在我校召开。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杨桂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孙卫东、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增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杨桂山代表学校向出席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支持河海大学地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学校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聚焦地理信息发展前沿,加强学术交流合作,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努力打造地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高地、地理科学原始创新策源地,为推动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主旨报告阶段,西南交通大学朱庆教授为参会者展示了其团队在数据模型知识协同驱动的实景三维知识服务领域的思考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陈旻教授结合自己的工作诠释了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演变的趋势,以及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决策提供的依据和支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刘昌军高工以水利专业大模型研究与应用为主题,展现其系列模型服务于水循环系统的模拟和预测,为水利行业的数字孪生、综合管理提供决策方案。论坛上,特别设置“一辈子,一件事”吴信才教授纪念环节,进行了“中国GIS教育终身成就奖”“
    11月3日-5日,第八届地下水科学青年论坛在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校长王焰新,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建云,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王焰新表示,地下水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本次论坛是地下水领域思维碰撞的重要平台,希望青年学者们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在水文地质基础理论创新、研究范式创新、创新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工作,共同为地下水和水文地质学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张建云表示,研究变化环境下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形成演变机理以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技术对于保障水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本次论坛就地下水污染迁移转化机理和数值模拟、水文地球化学等研究领域科学前沿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为保护好、利用好地下水这一宝贵资源贡献智慧和力量。郑金海强调,学校高度重视地下水相关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产出了一批基础性、原创性、关键性的研究成果。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围绕地下水科学的最新成果和技术前沿问题,展开战略性的研讨,促进地下水科学领域青年学者和研究生的成长与发展
    11月6日,我校举行了第35期新进教职工岗前培训开班仪式。校长郑金海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郑金海强调,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新进教职工作为学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承载着学校未来发展的希望与梦想,要牢记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到“身正为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坚持“四个相统一”,当好“四个引路人”“四有好老师”,成为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的河海人。要矢志卓越创新,锻造过硬育人本领。做到“学高为师”,不断丰厚知识储备,拓展学术视野,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成长为卓越教师,矢志培养卓越人才。要传承河海精神,勇担强国建设重任。传承和弘扬河海先辈的优良作风和育人传统,身体力行“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训精神,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勇担“河海使命”,彰显“河海作为”。本期岗前培训共有145名新进教职工参加,将以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方式开展。校本集中培训主要围绕理想信念教育、校史校情教育、师德师风教育、生涯发展教育、安全警示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六大模块开展。开班仪式后,新进教职工进行了入职宣誓仪式和师德承诺书签订仪式
    河海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把思政课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建强组织体系、创新育人模式、整合优质资源、强化教师培育等措施,不断深化“大思政课”体系建设,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加强系统设计,完善工作格局。一是坚持高位引领。深入落实“立德树人”工程,将“大思政课”作为“教育强国、河海何为”战略谋划的重点工作,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学校重大规划和专项工作规划,实施“思政强基建设工程”,扎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制订《关于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培养行业领军人才为出发点和着力点,突出“以水育人”导向,将“融水德、知水情、彰水志”育人任务有效嵌入“大思政课”体系,明确方案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实施台账化管理,推动方案落地见效。二是强化协同育人。充分发挥行业特色,拓展政产教合作内涵,依托校地校企合作项目,推动社会力量、社会资源嵌入“大思政课”体系,深化学校“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实施“行走的思政课”专项计划,组织“近源头、看水利”系列活动,推进治水实践与思政课教学贯通融合,全方位构建政产教融合的思政
    11月6日,新疆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董朝霞一行来校开展对口支援工作调研交流。校长郑金海参加座谈。郑金海对董朝霞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对口援疆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是教育部赋予河海大学的重要使命,学校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援疆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强与新疆农业大学的多方合作,推进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助力新疆农业大学事业高质量发展。董朝霞对河海大学长期以来给予新疆农业大学的指导和帮助表示感谢。作为首批支援新疆农业大学建设的高校,希望河海大学在援藏干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科研等方面加强合作,进一步支持学校水利、土木、环境等学科建设,推动国家级、部级科研平台建设,提升对口支援工作成效。会上,双方围绕科研合作、学科建设、干部交流、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交流期间,董朝霞一行参观了河海大学校史馆。两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
    11月5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戴济群一行来我校调研交流。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出席会议并讲话。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唐云清、副院长潘军宁、大坝中心副主任高长胜出席会议。会议由河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陆国宾主持。郑金海对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双方深厚的合作情谊。他指出,河海大学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同承载着助力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和责任。立足新发展阶段,希望双方在水利行业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联合培育国家级人才、全国重点实验室实体化运行、围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深化高水平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塑造高质量合作发展新范式,共同打造水利高层次人才培养、水科学研究和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高地。戴济群对河海大学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河海大学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曾同为水利部直属单位,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希望双方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在党建共建、重大项目申报、重大成果凝练、高端人才培养、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协同中心培育建设、智慧水利教材编写、高质量学术活动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合作模式,携手共进、共担使命、共谋发展,为国家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
    11月4日,河海大学举行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会,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以下简称《纲要》)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校党委书记杨桂山主持学习。杨桂山领学了《纲要》的主要内容,全体校领导、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围绕《纲要》内容,结合学校工作分别做了交流发言,集体研讨学校贯彻落实《纲要》的工作思路和举措,进一步夯实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会议指出,教育强国建设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纲要》明确阐释了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高校落实教育强国建设任务提供了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表示,教育强国建设正当时,距离实现《纲要》提出的2027年、2035年的建设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学校要紧抓机遇,对标对表,坚定不移抓好贯彻落实,不断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会议要求,要主动融入,找准河海大学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定位,持续发挥学校特色,进一步强化学校在保障国家水安全方面的引领作用,加快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