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自古以来,水是治国安邦的战略支点,水治则国富、水兴则国强。南水北调事关畅通国内大循环,事关南北方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水变化多端又无处不在,人们从中悟出万物皆变的哲理。老子认为水滋养万物却不居功,看似柔弱实则充满力量,充分体现出柔能克刚的秉性;另一面,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人生,人生如流水不断向前涌进。现代性规范伦理的功利论和道义论将道德视为对主体的行为规范,在应用到人类与水有关的行为实践中产生了关于用水、治水、管水等价值准则与道德规范,水之七善、水性至柔已经不再囿于狭隘的意义之下,而是被赋予新的内涵。作为自律的实践理性通过其可普遍化原则反思和考察用水、治水、管水,突出水生态的综合性,把人为活动与环境自愈有机结合起来,在道德实践中发展和实现自身,以期达到“水”所能达到的理想状态。我国立足发展新阶段、贯彻发展新理念,应重塑人水关系,以科学方法、审慎态度深入解读作为国家战略性工程的水资源南北配置格局。饮水思源的“水之道”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南水北调是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国家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名单,共遴选示范课程699门(其中本科300门,研究生99门),示范中心30个(其中普通高等教育类中心15个)。河海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入选首批国家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土力学》(负责人沈扬)、《水工建筑物》(负责人刘晓青)、《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负责人陈育民)3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沈扬教授入选首批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刘晓青教授团队、陈育民教授团队入选首批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近年来,河海大学作为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委员会理事长单位,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实施课程思政建设五大工程,开展思政课教师与专业学院“四结对”活动。核心参与省级课程思政重要文件研制,主持承担了江苏省创新一流本科教育改革重大课题“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改革与建设研究”,土木类专业构建的育教融合课程思政新体系成为构建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指标体系的核心参考,建设经验和成效辐射全国300多所高校。目前河海大学共有5门国家和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0余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学校将强化示范课程的引领作用和资源共享,共同发挥
    6月2日,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以《学习百年党史 传承红色基因 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河海贡献》为题,讲授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校党委副书记郭继超主持此次党课。唐洪武在党课中回顾了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生动描述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取得的丰功伟绩,系统阐述了历史经验与启示。他紧密联系学校办学历史,就学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传承红色基因,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出了努力方向。他说,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用三次伟大飞跃精准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丰功伟绩。高校是三次伟大飞跃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并且在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河海大学作为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开创者,作为一所“红帽子大学”,深刻融入到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之中,百年办学历史就是一代代河海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奋斗史和报国史。他强调,要在学习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开拓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一是要学在深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近日,水利部办公厅发布了2021年水利部重点实验室(筹建)名单,我校获批筹建“水利部水利大数据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水利大数据重点实验室”依托河海大学行业背景,充分发挥学校长期以来水利与信息学科交叉研究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大数据战略,服务水利行业重大应用需求,围绕水利多源数据融合与集成、多模态数据智能认知技术、水利大数据驱动的模型与模拟、水利大数据高效计算与服务等研究方向,整合优势资源,组建攻坚团队,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为水利行业应用服务能力提升与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提供方法与技术支持,服务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获批筹建“水利部水利大数据重点实验室”是我校水利学科和信息学科交叉研究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学校和实验室将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建设工作,努力把实验室打造成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为学校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单淇)
    5月30日,河海大学第三十七次学生代表大会、第二十四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召开。校党委副书记郭继超、江苏省学生联合会驻会执行主席寇婕出席大会并讲话。校党委研工部、校党委学工部、校团委负责人,校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兄弟高校学生会组织负责人,各学院(学部)团委书记,全体大会代表等300余人参加大会。省学联寇婕主席代表江苏省学生联合会向我校学代会、研代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我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取得的各项成绩表示高度肯定。她说,河海大学学生会、研究生会各项工作走在了全省高校学生会组织的前列,她希望我校学生会、研究生会以本次大会的召开为契机,深化改革、锐意进取,更好地服务同学成长,力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大会听取并审议了第三十六届学生会执行主席李岚同学所作的题为《深入推进改革 服务同学成长 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学生会工作报告。大会听取并审议了第二十三届研究生会执行主席吴振宇同学所作的题为《聚焦服务守初心 砥砺前行再出发 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的研究生会工作报告。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学生会章程修正案、研究生会章程修正案和提案工作报告。大会发出了致全校同学倡议书
    严俦,又名严绍彭、严希纯,曾三次被捕入狱,被关押长达七年,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他服从组织安排,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默默无闻却功勋卓著,开国大典时被毛泽东主席邀请上天安门城楼观礼。他热爱科学技术工作,协助接管、组建中国科学院,并利用自己在香港建立的工作点,打破封锁,运进大量国内科研工作急需的物资。出身名门热心学联严俦的父亲是因题写“颐和园”牌匾而名躁天下的贵州乡贤严寅亮,严父虽是名人却无名人习气、立志教育始终不渝。严俦自幼跟随父亲攻读经史,后考入贵阳模范中学,他对高等数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五四”前后,国内出版的《新青年》、《新潮》等各类进步书刊对他影响很大,思想也随之进步。1922年,严俦由故乡肩挑行李,徒步两个月到南京,考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在校期间,他学习刻苦勤奋,热衷于学生活动,很受同学敬重,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1924年,由于学生对校方不满,6月17日起开始罢课,进行了整整10天,向校方提出4点要求:一要撤换校长,二要迁移扩充校舍,三要改进校务,四要将校名升格为大学。除罢课外,严俦作为学生代表到全国水利局请愿。时任全国水利局总裁常耀奎专程来南京与江苏督军齐燮元反复商洽后决定
    5月28日,河海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学史崇德”专题开展深入学习研讨,并学习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主持学习。会上,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静以“学史崇德 提升境界”为题作专题报告。副校长徐卫亚、党委副书记郭继超、副校长董增川分别作重点发言。徐卫亚围绕“学史崇德,铭记英雄,立德树人”主题,强调学史崇德,就是要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永葆对党的忠诚之心、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要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他重温了“红军横渡大渡桥”、“飞夺泸定桥”的历史事件,讲述了红军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为了理想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奋斗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他表示要从英雄人物身上体悟道德风范,要像革命先驱一样,对党忠诚,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为人民服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人。郭继超围绕“对党忠诚的大德”主题,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和党的百年奋斗伟大精神两个方面感悟了对党忠诚的大德。他表示,对党忠诚,必须忠诚于党的信仰,必须忠诚党的
    5月28日,校党委书记唐洪武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集体备课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现场办公会。校党委副书记郭继超、副校长董增川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汇报和思政课教师代表关于把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思政课的备课,并就“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唐洪武说,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重要途径。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要多管齐下、共同施策,协同发力,实现“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深度融合。要持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抓好学校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进一步加强“四史”教育相关的理论研究,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四史”教育意识和教学能力。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新授课形式,培育青年学生学习“四史”的兴趣和习惯。要拓展思政课内容,努力打造品牌特色课程,推动形成“分工明确、内容互补、相互衔接”的“四史”教学体系形成。要加强协同合作
    5月28日,校党委书记唐洪武教授以《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河海青年》为题,为我校师生讲授专题思政课。唐洪武的专题思政课围绕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程、百年党史引领“红帽子大学”发展、立志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河海青年三个方面展开。唐洪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为师生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百年辉煌历程。唐洪武从“红帽子大学”的渊源、培育“又红又专”的水利人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逐步形成、新时代赋予学校的新使命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河海大学光辉的发展历程。他强调,河海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办学治校的重大使命,终将深化“双一流”建设内涵作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关键支撑,着力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全球视野、河海特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唐洪武对广大青年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他希望同学们能够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前行的力
    5月24日,河海大学召开2021年定点帮扶工作专题会,校长徐辉主持会议并讲话。会上,总结了学校2020年定点扶贫工作完成情况,集体学习了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定点帮扶工作的指示精神,并对2021年定点帮扶工作计划和任务分解方案进行了讨论和部署。自2012年以来,学校始终将定点扶贫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积极探索扶贫方法举措,在石泉县脱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定点帮扶工作,学校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今年,学校将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坚持工作力度不减,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发挥人才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围绕党建、教育、科技、产业、文化等方面,充分发挥“石泉县定点帮扶联盟”作用,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中寻找“契合点”,树立“一盘棋”“一张图”的理念,助力石泉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徐辉充分肯定了2020年学校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他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引领亿万人民共同推动我国减贫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完成了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铸就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