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自古以来,水是治国安邦的战略支点,水治则国富、水兴则国强。南水北调事关畅通国内大循环,事关南北方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水变化多端又无处不在,人们从中悟出万物皆变的哲理。老子认为水滋养万物却不居功,看似柔弱实则充满力量,充分体现出柔能克刚的秉性;另一面,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人生,人生如流水不断向前涌进。现代性规范伦理的功利论和道义论将道德视为对主体的行为规范,在应用到人类与水有关的行为实践中产生了关于用水、治水、管水等价值准则与道德规范,水之七善、水性至柔已经不再囿于狭隘的意义之下,而是被赋予新的内涵。作为自律的实践理性通过其可普遍化原则反思和考察用水、治水、管水,突出水生态的综合性,把人为活动与环境自愈有机结合起来,在道德实践中发展和实现自身,以期达到“水”所能达到的理想状态。我国立足发展新阶段、贯彻发展新理念,应重塑人水关系,以科学方法、审慎态度深入解读作为国家战略性工程的水资源南北配置格局。饮水思源的“水之道”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南水北调是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