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水工隧洞在水利工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用于灌溉、发电、供水、泄水、输水、排砂、施工导流和通航等。衬砌作为水工隧洞的最终支护方式,其稳定安全尤为重要。衬砌-围岩联合承载是深埋隧洞初期支护设计的核心问题,而改善初支结构的致密性是提升深埋隧洞服役效能,减少安全事故的有效方式。围绕上述问题,我校师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团队基于声发射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建立了纤维致密湿喷混凝土声发射特征参数与裂缝扩展面积之间的联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有监督KNN算法的致密湿喷混凝土基体破坏和纤维/基体脱粘行为高效识别模型,并基于断裂过程区长度的演化规律验证了模型有效性(图1),进一步分析了纤维对致密湿喷混凝土的裂缝扩展行为的作用机理,实现了致密湿喷混凝土裂缝过程的声发射信号特征提取,为致密湿喷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监测提供理论支撑。图1:致密湿喷混凝土基体破坏和纤维/基体脱粘行为识别模型:(a)识别参数特征;(b)识别模型验证进一步分析了湿喷混凝土-围岩界面Ⅰ-Ⅱ复合型裂缝的断裂机理,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RA-AF数据进行分析,实现了湿喷混凝土-围岩界面Ⅰ-Ⅱ复合型断裂过程中的“拉伸”与“剪切”的两种断裂模式的有效分类(图
    近日,我校地理与遥感学院陈跃红副教授研究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团队,在中国光伏电站遥感识别及其扩张时空格局分析方面开展了综合研究,成果以“Uncovering the rapid expansion of photovoltaic power plants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22 using satellite data and deep learning”为题发表于遥感研究领域顶级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强国家能源安全,新能源成为发展热点,其中光伏电站已成为我国最受鼓励的新能源开发项目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大部分国土处于中低纬度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200小时,年辐射量每平方米在5000兆焦耳以上。近年来,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光伏支持政策,包括加强大型光伏基地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等,有效推动了光伏电站的建设,我国的太阳能光伏(Photovoltaics,PV)发电站部署迅速,已成为全球累计
    8月2日,中国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伟平来校调研指导。集团办公室(党组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主任柯晓阳,科技创新部主任刘运志,江苏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袁英平,人力资源部(党组组织部)副主任关献忠等陪同调研。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主持座谈会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陆国宾,副校长陈达,副校长沈扬参加调研。刘伟平介绍了三峡集团改革发展情况,对河海大学长期以来给予三峡集团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指出,河海大学作为水利特色鲜明、工科优势显著的百年名校,在服务国家治水事业、培养水利高层次人才、推动水利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希望,双方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加强行业基础技术人才和高端人才的培养使用,在水利水电、清洁能源、生态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开展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科研合作,共同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唐洪武对刘伟平一行来访表示欢迎,感谢三峡集团长期以来对河海大学的信任和支持,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办学空间拓展、学科布局优化、人才培养改革、科教平台建设和科学研究创新等方面情况。他表示,双方合作源远流长,在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合作前景广阔。他
    在对口援藏30周年之际,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中央、教育部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的决策部署,7月30日-8月1日,校长杨桂山一行先后赴西藏农牧学院、西藏自治区水利厅等开展调研活动。杨桂山赴西藏农牧学院看望我校援藏干部,并就深化对口支援工作开展座谈。西藏农牧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强巴央宗,党委委员、副校长巩同梁、邢震出席座谈会。强巴央宗对河海大学长期以来对学校办学给予的指导与帮助表示感谢,对河海大学援藏干部人才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希望河海大学进一步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继续进行深入帮扶和支持,促进西藏农牧学院办学水平和质量迈上新台阶,更好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工程,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建设。杨桂山介绍河海大学发展历程、优势学科建设情况。希望与西藏农牧学院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以“高原农业、高原生态、高原水电”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大量优秀人才,产出更多优秀成果。会上,杨桂山、强巴央宗代表双方签署《河海大学对口支援西藏农牧学院框架协议》。杨桂山赴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就加强双方交流与合作开展座谈。水利厅党组副书记、厅长和忠华,党组成员、副厅长吕孙云出席。和忠华对河海大学长期以
    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名单,我校3项研究成果获奖。其中,商学院吴凤平教授的咨询服务报告《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跨境水资源分配方法》获咨询服务报告奖二等奖,商学院王慧敏教授的著作《水资源协商管理与决策》获著作论文奖二等奖,公共管理学院朱新华教授的咨询服务报告《沿江化工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获咨询服务报告奖三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始设于1995年,是教育部为表彰奖励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绩,展示高校社科界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举措。该奖项迄今已成功评选了九届,被认为是我国人文社科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奖项。(社科处)
    7月31日,水利部卓越水利工程师培养工程(数字孪生水利班)在河海大学开班,这标志着水利部卓越水利工程师培养工程正式启动。水利部人事司司长郭海华、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出席开班仪式。郭海华作开班动员时强调,水利部卓越水利工程师培养工程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加快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六条实施路径”,创新水利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建设水利战略人才力量。郭海华要求,各位学员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心怀“国之大者”,刻苦学习钻研,严守学习纪律,充分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跨学科技术攻关能力,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唐洪武代表学校对卓越水利工程师培养工程(数字孪生水利班)的开班表示祝贺。他指出,作为一所以水利为特色的全国重点高校,肩负着推进“智慧水利”和“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的责任和使命,将按照水利部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培养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培养出一支既懂水利技术又熟悉数字应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大力推动水利行业数字化转型。开班式由水利部人事司副司
    7月29日,校长杨桂山一行前往石泉县调研定点帮扶工作并召开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陆国宾,石泉县县长梁鸿,学校和石泉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挂职干部参加座谈会。梁鸿对杨桂山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扶石泉经济社会发展的河海大学师生表示诚挚感谢。他指出,定点帮扶十二年来,河海大学历届校领导始终心系石泉,在农产品展销、人才培养、产业帮扶等方面给予了倾力帮扶,充分彰显了河海大学的浓浓真情和责任担当。他希望,校地双方进一步密切交流,切实找准河海大学优势资源与石泉县域资源禀赋的结合点,携手共创校地合作新篇章。杨桂山介绍了河海大学办校情况、优势学科及取得的成绩,对校地帮扶、研究生支教工作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对接交流,转变思维观念,持续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新途径,充分发挥河海大学在水利水电、水生态环境治理、城乡规划等方面的学科优势,精准对接县域发展需求,在基础教育、人力资源培训、水利项目策划申报和水利产业发展等方面精准帮扶,力争实现由传统的单向帮扶转为双向赋能、合作共赢。要更好发挥河海大学校友资源,发展校友经济,积极组织相关企业赴石
    7月24日至27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陆国宾带队赴河南、湖北、陕西等地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及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与各单位围绕科技攻关、项目合作、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进行深入交流。陆国宾一行分别前往河南省水利厅、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以及中国电建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开展座谈调研。在与相关负责人的交流座谈中,他表示,希望能够继续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促进双方资源优势互补,为河海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共同参加此次活动。(苏春循)
    7月28-31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决赛在成都举办。我校代表江苏参赛的两个教师团队均取得突出成绩,土木院张京斌团队获课程思政中级及以下组一等奖,力学院向圆圆团队获基础课程副高组二等奖。我校继获江苏省赛6项特等奖后,实现了在全国赛最高级别奖项的新突破。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教学改革与创新,注重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创新设计,形成教学创新、课堂创新的教学文化。张京斌团队建设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依托河海大学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实施新工科和课程思政建设融于一体的课程设计,探索双一流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产业升级的创新实践路径。向圆圆团队建设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以理工交叉融合理念,系统开展内容提升与教法创新,提升学生系统思维、综合能力与前沿视野,支撑学校基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和全国高校青年教学竞赛是全国最高级别的两个教师教学竞赛。本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以“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为主题,分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基础课程组、课程思政组六个赛道。全国32个赛区1249所高校
    7月29日,学校召开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会,学习传达全会精神,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主持会议并讲话。会上,唐洪武传达了教育部党组、江苏省委相关会议精神,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魏有兴领学了全会精神,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辛沛、社科处处长黄永春、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新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戴锐作了交流发言。会议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所作的报告,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振奋人心。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部署,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会议强调,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校上下要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决定》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不断增强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