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公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名单,由河海大学、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与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联合共建的“自然资源部南京边缘海海气界面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海气界面野外站”)正式获批。海气界面野外站将重点打造两类观测体系,一是站点分布式海气界面观测系统,主要包括海上浮标和海岛基站两大观测系统。它立足近海特别是南黄海和东海,由海气界面热通量、动量通量和气体通量子系统构建而成。二是卫星全覆盖海气界面观测系统,主要是利用海洋系列卫星和中法海洋卫星组建中国边缘海全覆盖海气界面观测系统。两大海气界面观测系统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构成了空天海一体化海气界面观测体系。图1空天海一体化海气界面观测体系示意图海气界面野外站将坚持现场观测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实现基础研究与业务应用相连接,实现能力建设与人才培养相联合,力争将浮标、岛基定点观测与卫星全覆盖相融合,在业务上为海洋预报与气候监测提供数据支撑,为海洋生态系统监测和地球系统变化提供技术支持,在科学上为深入认识上层海洋动力过程、海气相互作用及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提供更多观测支持。三家共建单位前期在平台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