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水电是现阶段规模最大、技术最可靠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的灵活性支撑能源。我校水文院冯仲恺教授长期服务水资源安全和能源安全国家需求,经过系统深入研究,近期在水库群发电生态调度方向完成系列研究成果。作为水库群调度领域最经典、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动态规划通过变量离散实现最优决策的递推求解,但其计算复杂度随系统规模增大呈指数增长、维数灾问题凸显。为此,构建了水库群发电调度近似动态规划方法(Approximate dynamic programming, ADP),利用长短记忆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方法对水电站复杂非线性动力关系进行动态建模(图1),而后将其嵌入动态规划多阶段递推方程实现降维求解,可以在保证发电效益的前提下显著降低计算开销,有效缓解了动态规划维数灾难题,为水库群发电调度高效优化提供了一种新框架。图1 ADP示意图[1]传统水库发电调度规则多基于历史数据和设计资料,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充分考虑水库群径流随机性、需求多变性等因素影响。为此,首先运用模糊聚类技术从关联因子中识别出典型调度模态,而后对各模态调度方案集合分别构建适用的孪生支持向量机模型,同时利用智能优化方法
    2月1日,在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校党委书记唐洪武等校领导深入一线检查寒假工作,走访慰问了寒假期间坚守岗位的教职员工和留校学生,向他们送去了新春祝福。各分管校领导分别检查指导寒假相关工作,党委副书记孟新、副校长陆国宾、校长助理周语明参加慰问活动并专程赴江宁校区、常州校区慰问检查。校领导逐一走访了各校区门卫值班室、监控室、宿舍管理站、校医院、教育超市、高压配电房、学生食堂等场所,详细了解寒假期间相关工作的运行情况,与一线教职员工进行了深入交流,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嘱咐大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确保安全。在与留校学生交流时表示学校将采取最有力举措,为留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全方位保障,希望同学们利用假期好好学习、认真研究。校领导的关心慰问让一线岗位师生员工备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绝不辜负学校的期望,一定会认真坚守工作岗位,做好学习研究,全力做好学校寒假期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姜爽)
    在能源转型背景下,传统电力系统正过渡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综合能源系统。然而,综合能源系统呈现了异质、多主体、资源分散等特征,带来了异质能流分析难、多主体运行复杂、分散资源调控难等挑战。我校电气院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与运行研究所在综合能源系统建模与运行优化领域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图1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互联互通”综合能源系统架构在异质多能流分析方面,建立了考虑管道管存的多能流准动态模型,提出了基于边界紧缩-凸包松弛的多能流准动态运行模型,实现了异质综合能源资源的统一表征;定量分析了异质能流方程非线性特征,提出了基于多点线性化的概率能量流分析方法,克服了传统概率能流分析模拟法计算复杂度高、解析法计算精度低的不足。图2 综合能源系统准动态建模与能流分析在多主体运行方面,提出了有限信息交互下综合能源系统协同运行模型,通过对比完全信息交互与非完全信息交互模型的运行成本,量化评估了不同时空颗粒度信息交互的经济价值,为多主体协同调度提供了决策参考;构建了基于凸包络的综合能源系统安全域生成模型,克服了传统超平面拟合法精度对运行点敏感的不足,为多能流系统协同安全分析提供了可视化域参考。图3 综合能源系统协同运
    1月24日,河海大学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开展2024年第一季度安全生产大检查。校党委书记唐洪武、副校长陆国宾、校长助理周语明带队,深入三个校区的食堂、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门面房、在建工地等场所开展全面检查。检查中,唐洪武要求各部门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从近期国内外发生的多起安全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一方面,建立长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高效科学的安全监管体系,打造综合性的安全教育体系;同时,要细化落实各项安全举措,以“防”为出发点,严格防范各类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校园安全形势平稳向好。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唐洪武还要求各单位严格落实整改工作,做到立知立改、举一反三、查漏补缺、闭环管理,创造和谐美丽平安校园。(文/孙雅茹 图/朱昊)
    降水是径流形成的控制因子,降水的时程分配与空间分布的变异性很强,准确快速获取面降水信息是缺资料流域水文模拟预报的瓶颈。基于卫星、站点和预报模式的新一代多源降水校正融合是构建缺资料流域高时空分辨率雨量场的重要手段。围绕多源降水校正融合,我校水文院任立良教授、江善虎教授、博士生卫林勇所在的科研团队取得系列研究成果。研究成果的主要创新点包括,针对准实时卫星降水产品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耦合线性缩放和累积分布函数匹配的准实时卫星降水偏差校正方法LSCDF,该方法充分考虑卫星降水的时空误差,依次从空间和时间维度实现准实时卫星降水产品的误差修正,校正结果相比当前主流的IMERG-F卫星降水产品更能准确地反映降水的分布特征。针对不同降水产品对降水融合精度影响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可变动的贝叶斯模型平均BMA融合方案,用于量化不同降水产品对降水融合的不确定性,通过集合成员的最优权重占比揭示影响融合结果的内在因素,基于控制变量的变化-初始对比法量化增加输入降水产品对融合结果的贡献度。针对无实测降水流域多源信息融合的问题,发展了一种最大化相关性多源降水融合方法ETCC,其不同于最小化误差方差的TC (Tr
    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在“国家工程师奖”评选表彰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向受表彰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致以热烈祝贺。习近平强调,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理想,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受表彰的个人和团队是我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优秀代表,是广大工程师的榜样。在表彰的81名“国家卓越工程师”中,我校校友王仁坤、林毅峰校友获此殊荣。王仁坤,1983年本科毕业于学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1987年硕士毕业于学校水利发电工程专业,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能源水电工程高混凝土坝分中心和地下工程分中心主任。作为技术总负责、设计总工程师,王仁坤校友主持攻克特高拱坝结构与抗震、复杂地基处理等一系列世界级关键技术难题,主持设计了溪洛渡、锦屏一级、大岗山等特高拱坝巨型水电站。林毅峰,1997年本科毕业于学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2000年硕士毕业于学校水利水电工程
    1月18日-19日,学校在常州校区召开2024年校领导班子务虚会,聚焦学校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问题,围绕2024年度重点工作和新一轮任期目标、人事制度改革、科研能力提升与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内部治理与条件保障等内容进行了研讨。全体校领导、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出席会议。学校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作了题为“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他指出,随着中国式现代化逐步推进,教育强国、水利强国宏伟蓝图逐步明晰,学校又处于新的历史方位、面临新的机遇挑战、承担新的重大任务。我们要胸怀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政治,在服务强国建设的大局中找准定位、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展现作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要强引领,深化“一融双高”,驱动高质量发展加速度;要抓主线,强化五大职能,铸牢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要提能力,扛起政治责任,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他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把抓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强化政治担当,做到守土尽责,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学校落地落实,努力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月17日,中国共产党河海大学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校党委委员出席会议。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主持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唐洪武作的2023年校党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取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新作的2023年纪委工作报告。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两个工作报告。校纪委委员、中层正处职干部、党外人士代表列席了会议。全会认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发展历程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校党委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生命线,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启用常州新校区,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构建“一校两地三校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办学新格局,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学校思政工作成效持续增强,学科建设水平提质增效,人才培养硕果不断涌现,师资队伍建设蓄力增能,有组织科研创新能力
    1月10日,河海大学举行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围绕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专题开展了深入学习研讨。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主持学习会。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指导我们党把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意义。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实质,更加科学准确地认识形势、分析问题、谋划工作,主动超前布局、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汇聚师生合力,奋力书写“教育强国,高校何为”的河海答卷。会议要求,要抓好理论武装,迅速掀起学习热潮。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对毛泽东同志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转化为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要增强历史主动,助力河海百年发展再上新台阶。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敢于责任担当,勇于突破创新,持续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聚力加强“双一流”建设,不断提升办学能力与水平。要胸怀“国之大者”,在传承
    近日,2023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立项工作基本收官,河海大学牵头获批1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年度立项数量创历史新高。立项项目涵盖5大专项,包括“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专项5项,“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3项,“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重点专项1项,“可再生能源技术”重点专项1项,“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项。凸显了学校在服务国家江河战略、双碳目标、公共安全、绿色发展等领域的特色优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当前我国最高级别的研发项目,主要解决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面向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企业进行自由申报和竞争立项。近年来,河海大学聚焦“四个面向”,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攻关任务,以有组织科研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主动谋划、提前布局、深度培育、全力保障,紧密协同行业院所、高校、企业等优势力量,组建交叉创新攻关团队,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承接国家重大任务能力,积极主动为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十四五”以来,河海大学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