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9月11日,第二届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在南京开幕。本届大会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创新发展”为主题,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大力度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省委书记信长星出席并启动开幕。校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洪武应邀参加开幕式。会前,信长星会见了部分院士专家学者。他说,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江苏工作发表重要讲话,都把科技创新摆在首要位置,要求江苏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这饱含着对江苏发展的殷切期望和高度信任。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把产业和科技结合得更紧密,把创新和转化各环节衔接得更顺畅,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信长星指出,举办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就是要坚持“四个面向”,搭建高端平台,广泛汇聚资源,促进强强联合,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展现更大作为。校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洪武应邀参加开幕式。开幕式后唐洪武到学校展位参观展品并进行指导。学校遴选了20余项最新科研
    9月11日,我校举行2023级学生军训开训仪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队中校王瑞,学生军训旅政委、校党委副书记郭继超出席仪式。上午9点,军训开训仪式在雄浑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郭继超代表学校党委、校行政向承训部队及全体承训教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他向全体受训学生提出三点希望和要求: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铸牢爱国之魂。要主动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责任,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二是要磨炼坚强意志,实践报国之行。要积极发扬“亮剑精神”,不断激发潜能斗志,以勇敢顽强的过硬作风和团结克难的战斗精神认真完成每项训练任务,努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三是要强化使命担当,砥砺强国之志。要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郭继超向承训部队教官领队、营长分别授2023级学生军训旅旅旗、营旗。王瑞在讲话中表示,军训既是一次增强身心素质、磨练坚强意志的难得机遇,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美好回忆,必将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希望同学们珍惜此次军训机会,把军训作为一个锻炼自我的平台。军训教官冯强军中尉代表
    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校组织开展教师节慰问活动,向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希望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教育家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也为加快我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特色研究性大学作出更大贡献。9月9日,校领导看望慰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超、张建云、唐洪武,代表学校向他们致以亲切问候,衷心感谢他们长期以来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教师节期间,各学院(学部、系)组织开展走访慰问了国家级人才、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等教师代表。(祁世峰)
    9月10日,我校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为主题召开庆祝第39个教师节座谈会。校党委书记唐洪武向全体教职工致以教师节的节日慰问和诚挚祝福。校长杨桂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常务副校长李俊杰主持会议。在座谈会上,来自各学院(学部、系)的教师代表对学校对教师发展和培养表达了感谢,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经历,交流分享了成长感悟和经验体会,同时对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发展、队伍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提出了宝贵意见。老师们纷纷表示,将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继续深入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强师能、铸师魂,教好书、育新人,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战略目标、学校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紧密对接国家、行业和区域发展战略,开拓创新,担当作为,以持续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为开创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新局面贡献力量。唐洪武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他强调,随着新校区启用,学校再一次踏上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面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重任和学校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唯
    全体教职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值此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谨向勤勉耕耘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岗位上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向为学校改革发展作出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2023年9月10日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一个教师节。党的二十大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系统谋划,作出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为高等教育发展迈入新征程提供了清晰指引。过往的一年,学校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激活力、增动力,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聚合力、提效力。在你们的辛勤付出下,学校各项事业呈现良好上升之势。在此,学校感谢你们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希望你们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牢记“国之大者”,提升育人水平,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9月9日下午,“长荡湖讲坛”在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迎来首讲。河海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洪武为讲坛开讲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谢亿民、欧洲科学院院士邵建富、校党委副书记郭继超、副校长陆国宾,以及学校师生代表参加了活动。讲坛由常务副校长李俊杰主持。唐洪武在致辞中表示,为更好地巩固深化办学特色,涵育浓厚学术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激发师生创新活力,河海大学坚持“瞄准前沿、高端引领、国际视域”,集学校社会育人合力,设立长荡湖讲坛。希望把“长荡湖讲坛”发展成为学校“双一流”内涵建设的品牌项目,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实践范例,形成长三角科教领域学术交流的高端名片,全力服务于全球水科教和新兴产业、绿色发展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讲坛上,张建云院士以《中国水安全及其面临的科学问题》为题,何满潮院士以《材料创新到工程革命》为题,钮新强院士以《高坝枢纽技术创新与实践--以乌东德水电站为例》为题,分别作了学术报告,为河海师生贡献了一场高瞻远瞩、广博精深、专业独到的学术盛宴,更彰显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心系“国之大者”、矢志追求真理、
    9月9日,河海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洪武以《奋力书写强国有我 青春有为新华章》为主题,给2023级研究生新生讲授了“开学第一课”。校党委副书记郭继超主持“开学第一课”。唐洪武通过一幅幅记载着河海百年历史的图片为新生讲述了河海大学深厚的历史积淀。河海大学在国家危难中诞生发展,在艰难困苦中兴学育才,开创了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先河;在新中国开启新的华章,赓续水利教育的骏业;在改革发展中走向繁荣,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形成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在新时代开启“双一流”新征程,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守服务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初心,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唐洪武表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前景光明、任重道远。河海大学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河海力量,聚焦高站位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高水平建设科技创新高地、高格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强国建设中尽显责任担当。唐洪武寄语新生,要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在强国建设中担一份责,将个人成长的小目标,融入
    9月9日,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启用暨2023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新校区体育馆举行。校党委书记唐洪武,校长杨桂山,典礼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杰出校友、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科协副主席钮新强,常务副校长李俊杰,党委副书记郭继超,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新,副校长郑金海出席开学典礼。唐洪武主持开学典礼,大场景照片唐书记讲话照片杨桂山讲话照片典礼上,杨桂山发表了题为《扬帆起航新征程携手奋进创未来》的演讲。他代表学校向全体研究生新生加入河海大家庭表示感谢、祝贺和热烈的欢迎。他指出,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到华东水利学院,再到今天的河海大学,河海人坚持以“兴学育才、治水兴邦”为己任,矢志践行“治水救国、治水报国、治水强国”的历史使命,学校始终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他对全体研究生新生提出了三点期望和要求:一是要志存高远,不断涵养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鼓励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拉满前进风帆,心无旁骛、一往无前;继承“河润万物,海纳百川”的河海气质、“我饮河海一滴水,我献祖国一生情”的河海情怀,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要敢为人先,不断砥砺勇立潮头
    长歌写浩荡,河海启新坛。9月9日上午,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启用暨2023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新校区体育馆举行。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院士,张建云、王超、何满潮、钮新强、谢亿民等院士代表,常州市委常委、秘书长杭勇,常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完利梅,金坛区委书记陆秋明,金坛区委副书记、区长胥亚伟,金坛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跃中,金坛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区政协主席刘国新,江苏常宝钢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坚,在常高校代表,以及建设各方代表、师生代表、学生家长、校友代表等共约5000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由河海大学校长杨桂山主持。与会领导嘉宾和师生代表一起通过视频回顾了新校区的建设历程,从规划到建设再到启用的1000多个日夜,每一个都留存了时光的味道,注满了岁月的沉香。沐浴着落成的喜悦,怀揣着美好的期待,陈金虎、唐洪武、杨桂山、张建云、王超、何满潮、钮新强、谢亿民、杭勇、完利梅、陆秋明、胥亚伟等领导嘉宾登上礼台,共同按下启用按钮,标志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正式启用。企业家曹强现场向学校捐赠迁建古建筑明义书院。唐洪武代表学校对支持新校区建设的领导嘉宾和参建单位表示衷心感谢,同时高度肯定
    学子踏新程,河海启新篇。9月7日至8日,我校南京、常州的三个校区喜迎5388名研究生新生,其中常州新校区迎来首批4200余名研究生新生。学校以服务研究生新生顺利报到入学为核心,制定实施详尽细致的工作方案。在部分新生集中搬迁、新生抵宁抵常路线指导、抵常高铁和汽车客运站接驳、社区接待志愿服务、校园秩序维护、校园氛围营造、报到流程优化精简、社区生活保障等全方位强化校-地、部门-部门、部门-学院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志愿者群体作用,切实传递温暖、提高新生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校党委书记唐洪武、校长杨桂山、常务副校长李俊杰、校党委副书记郭继超、副校长陆国宾等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到三校区志愿者服务点、学生住宿社区、学生报到注册点看望研究生新同学、慰问参加服务工作的师生。来自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新疆农业大学在我校联合培养的200余名博、硕士研究生,以及来自40多个国家近200余名留学硕士研究生同期到校报到。(倪明杨)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党政办】
电话:025-83786232
邮编:210098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